第54章 在76号当会计54
仁济医院,太平间。
洪瑞像怀揣金子一样,十分宝贝的抱着怀里的相机。
他本来只想拍一些边角料,没想到走了大运!
拍到了汪兆明被刺杀的全过程!
汪兆明是举国皆知的头号大汉奸,是汪伪政府的主席。
他被人杀死了,这可是能震惊全国的大事件!
要发了!要发了!
洪瑞一手抱着相机,一手掩面,兴奋得泪水止不住的流淌。
小风报要被他盘活了,他要成为一线大记者了!
洪瑞紧咬牙关,告诉自己要淡定要镇定。
他快速离开太平间,穿过长廊,下到一楼,从窗户翻了出去。
爬上后门的围栏,跳到一条小马路上,一路飞奔,跑回来报社。
也是洪瑞运气好,他前脚刚走,日军后脚就包围了整个仁济医院。
当天晚上,洪瑞洗好了照片,围在他旁边的主编、副主编,一个赛一个的激动。
小风报加班加点的印刷,还是慢了申报一步。
申报毕竟家大业大的,印刷出版更加成熟。
没有抢到头条,小风报毫不气馁。
他们手上可握着刺杀现场的照片,这可是大爆点!
小风报主编用整整两个大版面,一整张报纸,用来报道刺汪事件。
铁甲人扔手榴弹的照片、手持机枪扫射的照片、满地的特务尸体、被炸翻的地道、汪兆明被射击的画面、刺杀小队的真面容……
整个刺杀流程、场景和汪兆明死前说过的话。
小风报报道的清清楚楚、仔仔细细。
果然,小风报一经出版,当天就卖疯了。
三天卖了五十几万份。
印刷厂的机器都冒烟了。
特高课看到报纸后立马冲到了小风报,要走了所有底片,并将洪瑞拷走审问。
洪瑞被关押了三个多月后,被报业联合救了出去。
……
刺汪成功后,组织上下达了新的任务。
林瀚笙和顾晓曼假扮情侣,一同在军统总部潜伏,如有需要,可以假情侣变假夫妻。
陈安因枪法好,留在了上海,在茂华街里开了一家小书店,帮助徐荣华开展工作。
林瀚笙在上海的直系亲属,前几年就离开了国内。
顾晓曼的爹娘,在李群死后,因害怕牵连,卖了厂子收拾细软跑到了老美。
当时顾晓曼不愿意走,顾父顾母哭闹了一番,顾晓曼强行将父母送上了船。
二人在上海无牵无挂,带着一早收拾好的行李,从水路转飞机去了山城。
他们前去仁济医院刺杀时,就做好了暴露的准备,准备好了行李和伪造的证件。
陈安的东西大部分都放在灵泉空间里,她提着两个不大的藤箱。
用假身份证在茂华街租了一间小铺子。
单开间,底上两层。
一楼是书店,二楼住人。
执行徐荣华安排给她的任务。
陈安在白天是低调沉稳的书店小老板,到了夜里,她手持双枪,高来高去,子弹打的又快又准,渐渐混出了一些名气。
被日军和汉奸称作‘双枪鬼罗刹’。
听着很吓人,但陈安却很喜欢这个称号。
和陈安‘平淡’日子不同的是,林瀚笙和顾晓曼在山城过着跌宕起伏、紧张刺激的生活。
戴春风亲自上层提出申请,将林瀚笙从少校破格升为上校。
并委派林瀚笙担任军情一处的副处长。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林瀚笙能够得到这位置和军衔,除了功劳过硬。
还有陈安传授给他的‘玉座金佛’原理和‘斯蒂庞克’定律。
以及‘效忠党国首先要效忠长官’和‘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这两点理论。
在国党混,必须牢记这些知识,并且学会融会贯通。
林瀚笙和顾晓曼最不差的就是钱,嘴巴也很会哄,很快就在山城站稳了脚跟。
二人虽然看起来傻乎乎的,但是身处没有硝烟的战场,和精英中的人精打着交道,有时候不做作也是一种保护色。
目前,组织上让他二人保持静默,在山城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到被唤醒的那一天。
……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陈安的小书店已经开了一年多了。
这间书店因主人过于散漫,经营的实在不咋地,目前处于倒闭边缘。
书店生意惨淡无比,但陈安和徐荣华配合默契,出色的完成多项任务。
到了抗战尾声,上海地下党组织已经不单单是在和日寇作斗争了,和军统中统特务们的关系,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而这个时候的汉奸们,正在积极寻找出路。
不管是和山城挂上钩,还是和西北挂上钩,总之小日子这条船是要破了。
他们再不跳水,就要全部淹死了。
只是来的太晚了。
在下过一场暴雨的后第三天,日本投降了。
……
陈安像往常一样打开木板门准备营业。
一队又一队穿着屎黄色军装的日本兵,扛着长枪,从她店门口走过。
八年前,国军撤出上海,日本兵像今天一样,罗列着长长的队伍,扛着长枪短炮,进入上海的大街小巷。
不同的是,八年前,他们龇着牙咧着嘴,脸上写满了嚣张和得意,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
八年后,他们垂着头丧着气,脸上的神情黯淡无光,步伐凌乱无力。
相比之下,上海市老百姓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八年前,日军进入上海时,老百姓要么闭门不出,要么不顾一切的涌入租界,要么拖家带口慌慌张张的逃往山城、昆明等地。
八年后,日军撤离上海时,马路两边站满了围观的群众,老百姓手里拿着不大不小的石头子,往撤军的队伍里扔。
他们不往脸上招呼,只往脚下砸。
被砸中的日本兵,一脸屈辱和不忿。
老百姓眼中饱含热泪,眉毛却是轻轻上扬,脸上流下来的皆是喜泪。
终于赶走了侵略者,他们吐出埋在身体里八年的那口恶气。
扬眉吐气,昂首挺胸,迈入新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个月,日军全面撤离上海。
陈安的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她把书店转给徐荣华的一个下线,便带着行李,只身一人离开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