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打?不打?
李恪与李泰兄弟俩,以及李承乾与李愔兄弟俩,正悠闲地观望着御花园中,小张缘那顽皮的身影四处乱爬,连身后的侍女都难以跟上他的步伐。
他们聚在一起,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最近听闻的突厥内乱的消息。
李恪率先开口:“是啊,我也听说了。萧宰相都主张我们一举侵入突厥,乘他们内乱之际。”
李泰点头附和:“确实是个机会,但……”
李愔则一边吃着水果,一边插话道:“可是这样,我们大唐岂不是会陷入不义之地?我听说长孙大人都坚决反对这样的做法。”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李承乾,期待他能发表看法。
李承乾略感尴尬,但还是沉稳地开口:“父皇向来注重仁义,多半不会同意这样的进攻。
但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或许可以去找长孙大郎商议一下,听听他的见解。”
李恪闻言,迅速抱起四处张望的小张缘,众人一同出宫,前往长孙府邸。
到达长孙府邸,门前侍从见是皇子们到访,立即热情地引领他们进入府内。
长孙冲已在书房中等候多时,见众人到来,他站起身,先向众人行礼,随后请他们入座。
李承乾详细地描述了突厥内乱的局势以及萧宰相的提议,然后诚恳地询问长孙冲的看法。
长孙冲沉思片刻,才缓缓开口:“突厥内乱,确实为我大唐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正如诸位所知,我朝一直秉持仁义之道,若此时进攻,恐会失去民心。
再者,突厥虽内乱,但实力犹存,贸然进攻,我朝将士恐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李泰点头表示赞同,而李恪则略显不甘:“长孙大郎,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错过这次,突厥恢复元气后,恐怕会对我朝构成更大的威胁。”
长孙冲微笑着看向李恪:“三皇子所言极是,但机会与风险并存。我们需权衡利弊,再做决定。我相信陛下定会深思熟虑,做出明智的决策。”
李愔也点头附和道:“长孙大郎所言有理,我们应该相信父皇的判断。”
经过一番商议,众人决定暂时搁置此事,等待父皇的决定。随后,李承乾提议道:“长孙大郎,若有空闲,我们不妨一同出游,如何?”
长孙冲欣然应允。
见得到结果,众人背着小张缘离开了长孙府邸,回到了宫中。(就喜欢皇子们还能带着1岁的张缘玩的,关系就是好羡慕不来的)
他们各自回房休息,心中却都默默祈祷着父皇能做出一个明智且符合大唐仁义之道的决定。
突厥内乱的消息在长安城中如野火般蔓延,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无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百姓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声此起彼伏。
“听说突厥那边乱了,咱们大唐是不是得趁机出兵啊?”一位老者捋着胡须,忧心忡忡地问道。
“这可说不定,咱大唐讲究仁义,哪里会乘人之危呢?”旁边一位年轻人反驳道,但眼中也透露出几分担忧。
“可要是不出兵,等突厥缓过气来,岂不是更大的麻烦?”又有人插话道,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百姓们的心理活动复杂多变。有的担心大唐出兵会引发战乱,给百姓带来灾难;有的则期待大唐能一举平定突厥,维护边疆的安宁。
但无论哪种心理,都透露出对大唐决策的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