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东突厥
李靖得知定襄道村庄被屠杀的民案后,他心中的震撼如同巨浪般汹涌而来,瞬间淹没了他的思绪。他站在书房内,手中紧握着那份报告,指尖因用力过度而微微发白。
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愤怒、悲痛、不解、还有一丝深深的忧虑。愤怒,是因为那些无辜的百姓惨遭屠戮;悲痛,是因为那些逝去的生命再也无法挽回;不解,是因为他不明白为何会有如此残忍的暴行;忧虑,则是担忧此事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李靖的胸口仿佛被一块巨石压着,让他喘不过气来。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定襄道村庄被屠杀的惨状——火光冲天、血流成河、哀嚎遍野……每一幅画面都让他心如刀绞。
他深呼吸,竭力稳定情绪。他深知,身为大唐之将领,此刻决不能失却冷静。他务必寻求解决之法,为那些无辜百姓伸张正义。
李靖徐徐睁眼,眼中闪着坚毅之光。他明白,战斗方始。他须迅速行动,传唤侍者更衣着装,准备上朝禀明此事。
朝堂之上,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位大臣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李靖的陈述。李靖深吸一口气,他的脸上写满了沉痛与愤怒,仿佛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他深深鞠躬,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陛下,微臣今日得知定襄道一村庄被屠,百姓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随着他的话语,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沉重。李靖的双眼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他的拳头紧握,青筋暴起,显示出他内心的愤怒与悲痛。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色铁青,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光。他的眉头紧锁。他的双手紧握在龙椅的扶手上,指节因用力过度而发白。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但声音中仍透露出无法掩饰的愤怒:“李卿,此事当真?”
李靖挺直腰板,目光坚定:“千真万确,陛下。已有边城巡逻官士军报,现场惨不忍睹。”
李世民听后,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拳紧握,仿佛要将这满心的愤怒发泄出来。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但声音中仍带着颤抖:“这简直是丧尽天良!朕必须彻查此事,为百姓讨回公道!”
李靖抬起头,直视着李世民的眼睛,坚定地说:“陛下,臣认为此事绝非小股流寇所为,背后定有更大的阴谋。我们必须立即查明真相,严惩凶手,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守力量,以防突厥趁机作乱。”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众大臣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赞同李靖的看法,认为必须严惩凶手,维护大唐的尊严;有的则持保留态度,认为这只是个别事件,不必小题大做。
宰相裴寂首先站了出来,他沉声道:“陛下,李将军所言极是。此事关乎大唐的颜面与百姓的安危,我们必须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边境的防守力量,以防突厥趁机作乱。”
其他支持的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要全力支持朝廷的行动。
然而,也有少数大臣对此事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这只是个别事件,不必过于紧张。其中一位大臣更是直言不讳:“陛下,臣认为此事或许只是个别流寇所为,我们不必过于紧张。若因此大动干戈,反而会引发更多的混乱。”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片议论声。支持李靖的大臣们纷纷反驳这位大臣的看法,认为他过于轻率,没有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议论。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起事件不仅关乎百姓的安危,更关乎大唐的统治稳定。
他务必深思熟虑,既要保障百姓利益,又要维护国家安定。
最终,李世民猛拍案板,沉声道:“诸位爱卿,此事影响重大,须严肃对待。朕决议,即刻派遣能臣干将赴定襄道彻查此事,同时强化边境防御力量。此外,朕亦提醒诸位爱卿,大唐的安宁与稳定,乃吾等共同之责任!”
此言既出,反对之臣亦不再多言,纷纷颔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