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虽然都会消散,但我要记录这一切 > 第55章 罗艺造反

第55章 罗艺造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十七日

    卯时四刻,朝堂之上,朝霞刚刚洒满大殿的金色屋顶,众官才各自坐下,整理好衣冠准备开始早朝。这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地闯入大殿,声音急促而紧张:“报——罗艺造反,罗艺造反!”

    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名传令兵身上。宦官急忙从传令兵手中接过军报,快步走到李世民面前,双手呈上。李世民接过军报,眉头紧锁,目光在军报上扫过,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的名将罗艺,竟然造反了。”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众臣的心头。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位官员,继续说道:“他假称奉密敕,带着大队兵马朝长安城疾驰而去,途中还顺便占据了豳州。”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罗艺的叛变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不安。罗艺作为朝廷的重臣和名将,一直以来都深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没想到他竟然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叛变。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和震惊,他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他看向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这两位他最为信任和依赖的臣子。

    “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朕命你二人即刻率领精兵强将,前往豳州拦截罗艺的叛军。务必确保长安城的安全,同时查明罗艺叛变的真正原因。”李世民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相信自己的臣子能够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齐声应诺,转身离开朝堂,去准备出征的事宜。而其他官员也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朝廷的决定,共同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朝堂之上,紧张而有序的气氛再次弥漫开来。罗艺的突然造反引发了众人的热议,他们纷纷猜测其背后的原因。

    有人指出,罗艺性格暴戾狡诈,刚愎自用,嫉妒心强,常以忤逆上级来博取关注。他出身世家,为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之子,自幼受父亲影响,军事才能出众,尤擅使槊,箭术更是一绝。隋炀帝时,罗艺战功卓著,官至虎贲郎将,为四品官员,地位仅次大将军。然其性格缺陷,使之难以与上级和谐共处。

    彼时,罗艺效力于李景麾下,李景为右武卫大将军,手握重兵,有“专杀之权”。然罗艺性躁,屡忤李景,终遭李景责罚。罗艺非但未敛其性,反数凌辱李景,欲以口舌及地位之优压制之。然李景之口才、人品、职位皆胜罗艺,每使罗艺自取其辱。

    罗艺遂对李景心怀怨恨,妄图伺机报复。大业十二年,炀帝杨广诏令李景于北平筹备军需物资,并赐骏马狮子骢。然时逢幽州突现万余盗贼扰攘北平郡,李景当机立断,出击盗贼,剿杀其首杨仲绪。然盗贼未息,乃至踞道敛财,鱼肉百姓。

    李景为护民安,决意招募壮勇以剿盗贼。岂料,罗艺竟乘此报私仇,诬李景招兵买马欲谋逆。炀帝虽知罗艺品性,然虑及朝廷用人之需,未予追责。遂遣其子往抚李景,以示信之。

    此事可看出罗艺是为小肚鸡肠之人。

    但还有一股声音来自前朝隋炀帝遗留下来的官员,他们更理解罗艺

    隋炀帝末世,天下大乱,盗贼横行,民不聊生,起义之火四起。值此乱世,罗艺于涿郡居要职,宛如清流。见涿郡兵精粮足,财宝盈积,遂起野心。

    罗艺以卓越之军事才能,奋勇杀敌,屡退群盗,威望日隆。然其所为,引留守官员妒恨,尤以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等为甚。

    面对官员的嫉妒与打压,罗艺毫不退缩。他善用百姓对贪官的不满,鼓动民众将矛头指向赵十住、贺兰宜等人。最终,罗艺率军回城,成功制服郡丞,迫使赵十住等人归顺。

    借此契机,罗艺自封幽州总管,将库财赐予将士,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此举深得全城军民拥护,其势力迅速壮大,成为东北地区割据一方的强大势力。

    李艺在唐朝官运亨通,凭借军事才能和李建成的支持,在朝中地位节节攀升。然而,随着权势增长,他变得狂妄自负、目中无人。其性格暴躁,稍有不满便暴跳如雷,致使身边人对其疏远。

    魏征继续说到:“罗艺此子本就狼子野心,本是先皇看中他的才能,希望他能辅佐朝廷,稳固社稷。然而,他却未能好好珍惜这份恩赐,反而渐渐暴露出野心勃勃的一面。此次讨伐,他虽然名义上是为朝廷出力,但实际上却是在借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甚至有了自立为王的念头。”

    李世民点点头但还是心中有所惋惜。化作长叹一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