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扶持张氏
李靖深知此事重大,他必须谨慎处理。他将这些情况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准备上报给圣上。
在进宫的路上,李靖反复思考着如何向李世民呈现这些复杂的信息,确保圣上能够全面了解事态的严重性。
进入皇宫,李靖被直接带到了李世民的御书房。他跪拜行礼后,将在大狱中的发现以及陆羽的招供一五一十地告知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后,面色凝重,眉头紧锁,显然也认识到了这次事件非同小可,不仅涉及到朝廷的稳定,还牵涉到与外族的勾结。
李世民即刻召见房玄龄、杜如悔、长孙无忌等重臣前来,众人齐聚御书房,私下商议对策。房玄龄首先表达了他的担忧:“陛下,吴郡氏在朝中势力庞大,若直接动手,恐引起朝野震动,甚至可能引发内乱。”
杜如悔也点头附和:“是的,陛下。而且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高丽方面的反应。若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引发两国纷争,还可能给外敌可乘之机。”
长孙无忌则提出了他的建议:“陛下,我们可以加快扶持张氏,让他们在商业上成为抑制吴郡氏在江北市场的一股力量。这样既可以转移矛盾,又可以避免直接冲突带来的风险。”
李世民听后,沉思片刻。他明白众人的担忧和建议都是出于对国家大局的考虑,也清楚张氏在这个关键时刻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他心中还是感到一丝不甘,毕竟这样的做法似乎有些不够光明正大。
但最终,李世民还是做出了决定。他长叹一声,将心中的不甘化为一声叹息:“好吧,就按无忌的提议去做。我们要小心行事,既要确保张氏能够成为我们的助力,又要避免引起更大的动荡。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外界的监控和防御,确保国家的安全。”
李世民在御书房中与重臣们商议对策之后,心中的疑虑和担忧并未完全消散。
因此,他随后召见了内卫,询问张氏最近的动向,以及除了流民之事外,是否还有其他变动。
内卫恭敬地回答:“陛下,张氏最近除了忙于处理流民之事外,并未有其他显著动向。不过,有一封返还给杨妃的信件,之前由宦官放置在您的桌案之上。”
李世民听后,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一丝生气:“为何不早些告诉我?”
但随即他又想到,这两日自己因奸细之事心情烦躁,未能静心处理事务,便也释然了。他命令内卫立即取来那封信。
李世民继续与臣子们深入讨论太子遇刺之事,大家的观点各异,但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寻找真相。
李世民首先提出:“此次太子遇刺,虽看似与江南世族有关,但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过早下结论。也有可能是外族或者前朝余孽趁乱行刺。”
房玄龄思索片刻,说:“陛下所言极是。江南世族虽然势力庞大,但近年来一直安分守己,并未有越轨之举。而外族或前朝余孽,却有可能因各种原因,对朝廷产生不满,进而采取极端行动。”
杜如悔则补充道:“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太子自身的原因。太子年少气盛,可能得罪了一些人,导致他们心生怨恨,进而行刺。”
长孙无忌则认为:“虽然个人恩怨可能导致行刺,但从手法和动机来看,更像是经过精心策划的阴谋。外族或前朝余孽更有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动机。”
李世民点头表示赞同:“各位爱卿言之有理。我们不能仅凭猜测就断定是江南世族所为。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我们的判断。”
他接着说道:“因此,我希望各位能够加大调查力度,不仅要追查凶手,还要查明背后的动机和势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幕后黑手,给太子一个公道,也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众臣齐声应诺,表示将全力配合调查,尽快查明真相。他们深知,此次太子遇刺事件非同小可,不仅关系到皇室的安危,也关乎到朝廷的稳定和民心的收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