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就挨打,我可是太子啊! > 第6章 忽悠下老师

第6章 忽悠下老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哥,你说太子不会是骗我们的吧!”张殷开口问道。

    张大牛想了想,坚定道:“肯定不会,那可是太子啊!哪里需要骗我们这种人。”

    此时两人正躲在东宫附近的树荫底下,两个人一天没吃东西了,肚子饿的咕咕叫,眼看日头极速往西边跑去,也没有见到赵宁身影。

    说话也是分散一下注意力。

    “哟,挺聪明的嘛!”赵宁声音传来。

    主要是赵宁当时让他们去东宫门口等,忽略了如果两个人出现在东宫门口,很容易被侍卫抓起来。

    这个地方离东宫也有段距离。

    看到两人没事,赵宁也就放心了。

    “走吧!”赵宁独自带头。

    既然密卫出现,父皇也肯定知道了!赵宁也没打算再爬墙回去。

    “小安子,在东宫给他们安排个住处,明天你让人在附近买个宅子。”回到东宫,赵宁便吩咐道。

    两兄妹一直住东宫也不合适。

    “咕咕…咕咕”声音突兀的响起,俩兄妹瞬间脸红了起来,尤其是张殷脸红的跟猴屁股似的,张大牛倒是皮肤黝黑,看不出啥。

    看到兄妹俩窘迫的模样,赵宁笑道:“安排些吃食给他们。”

    张大牛不好意思的说道:“来京城几天,钱都花光了,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怎么吃饱了。”

    “多准备些。”看着张大牛那块头,赵宁又补充了一句。

    皇后寝宫。

    “这丫头,跟着哥哥出去玩也不知道早点回来。”吴皇后嘀咕道。

    上午宫女过来禀告公主不见了,差点没给她吓出毛病来,还好陛下及时派人说明,这才放下心。

    “母后,母后。”

    小丫头声音远远从殿外传来。

    “这丫头,长这么大了,还这么疯疯癫癫。”看着女儿飞奔过来,虽然嘴里埋怨,这心里可甜滋滋的。

    朵儿一把扑到母亲怀里,咯咯咯的笑起来。

    吴皇后慈爱的看着自己女儿问道:“跟母后说说,今天跟哥哥都干嘛去了。”

    朵儿眼睛忽闪忽闪的,忽然像是记起来什么,从袋子里拿出泥人,开心的向自己母后炫耀。

    “母后看,朵儿给母后带了什么?”

    “朵儿给父皇母后带了礼物呢!哥哥说我们买了伯伯的东西,伯伯才有饭吃,所以伯伯全家人都能吃饱呢。”小丫头绘声绘色给自己母后描绘了一番。

    吴皇后接过女儿手上的泥人,笑道:“朵儿做的很好呢!好了,朵儿该去吃饭了,玩一天饿了吧。”

    ……

    翌日。

    “殿下该起床了,夫子都到了。”小翠儿在旁边轻轻唤道。

    迷迷糊糊的赵宁看着小翠儿道:“你说啥?”

    “陛下昨天下旨了,今天您得读书,夫子都到学堂了。”

    赵宁惊道:“我怎么不知道这事。”

    小翠儿委屈道:“昨天跟您说过了呀。”

    赵宁回想了一下。

    自己当时在忙啥来着?

    “算了,我看看去。”

    洗漱一番,来到东宫学堂,夫子已经等候在那里。

    胡寅最近觉得很惆怅,身为太子老师本应教导太子如何为君,如何治理国家。

    从前太子虽然性子跳脱总算还是好学,可至从一个月前,给他感觉太子整个人变了,变的有点陌生,随后又是一系列的事,陛下直接让自己休息了大半个月。

    赵宁行礼道:“学生见过夫子。”

    胡寅相继回礼。

    “殿下最近可曾温习课业,或读什么书?”胡寅严肃问道,本意是想看看太子是不是真变了。

    赵宁微笑道:“以史为镜,可正衣冠。”

    “最近读书倒是不多,不过确颇有感悟。”

    这个世界春秋战国先秦都是一样轨迹,反倒是至隋之后的历史全变了,武朝结束隋末乱世后,维持三百年后又被大宁推翻,所以隋之前留下的古籍都是一样的。

    尤其是身为太子,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也是必学科目。

    “以史为镜,可正衣冠。”胡寅抚掌大笑:“殿下这话说的好,我辈读书人,就应以史为镜,立言,立德。”

    赵宁微笑,心里却暗自想着,拿记忆里东西忽悠下你,我这可多的是。

    读书,读什么书,两世加起来几十年,能在这个世界实现些东西就满足了,读书是不可能再读书的。

    赵宁继续询问:“老师可曾听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可是一个接近完人的范仲淹所说,吓不死你。

    胡寅又被震惊,喃喃自语的重复赵宁的话。

    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读书人,以四十来岁年龄能教授太子,已是能力出众。

    等将来太子登基,荣登太师太傅也是顺理成章,可今天赵宁这句话给了胡寅极大冲击。

    “老师又可听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赵宁又把张载大神的横渠四句给搬了出来。

    胡寅:“……”

    片刻后,眼神通红,死死盯着赵宁!

    范仲淹这种毕竟不是谁都能做到,可张载这四句话对读书人杀伤力太大了!根本承受不住。

    赵宁看着胡寅表情,心里都快乐开了花。

    为了不上这个课容易吗?

    “一刻钟……两刻钟……三刻钟。”

    赵宁也不着急,静静的看着胡寅,等这几句话传出去,几个老师都得懵,到时候自己就舒服了。

    胡寅声音沙哑的问道:“这是殿下自己悟出来的?”

    教了太子这么长时间,太子什么水平胡寅心里大概都清楚,其他几个太子老师自己也都熟悉,为什么短短一个月太子能悟出此等名言?

    太子这几句话,有读书的好处,“以史为镜”,有为民请命死而后已的胸怀!

    至于最后四句,胡寅已经无法言说了,此句可成圣。

    赵宁回道:“我是太子,同时也是读书人,最近我确迷茫了,书我读了很多,可父皇治下依然很多人吃不饱肚子,塞外蛮族依旧每年袭击边关,南边土人依旧反复叛乱。”

    “老师,读书有用吗?”赵宁反问。

    见胡寅嘴唇颤动,却一句话也没说,赵宁又继续道:“我可以回答老师,有用!”有用两字说的斩钉截铁!

    “我辈人应读书明理,应以史为镜,应为民请命,应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应以开创万世太平而努力。”这句话赵宁声音洪亮,仿若圣人。

    刚好一丝上午的阳光透过学堂屋顶照射在赵宁头顶。

    在胡寅看来此刻的赵宁就是圣人。

    全身金光闪闪。

    而在赵宁这则成了装逼成功的典范。

    胡寅心诚悦服,躬身行礼:“殿下大才,吾等不及。”

    赵宁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他,但这些话已经足够证明是赵宁自己悟出来的。

    说完胡寅下跪叩首道:“吾等已经教不了殿下了,愿成殿下门徒,望殿下成全。”

    赵宁吓了一跳,连忙过去扶起,这可是自己老师,自己不过是觉得学堂乏味,不想在学堂待着而已。

    这特么的是用力过猛了?

    把老师都给忽悠瘸了?

    赵宁却实不知道,这些话传出去,就算抛开太子身份,也会有大量的读书人会争先恐后拜他为师。

    胡寅继续坚持:“望殿下成全。”

    赵宁苦笑,“你可是我老师啊!这怎么突然就反过来了?”

    见局面僵持不下,赵宁只能道:“这样吧!老师你先起来,回头禀告父皇后,如果他同意,我这没问题。”

    胡寅想了想也是,便暂时作罢了。

    但心里却想着把殿下这些话传出去,殿下才能需要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

    赵宁这边还在为自己机智点赞,怎么都不会想到如果传扬出去会出现怎样的风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