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航母堵门你给我说大明万岁 > 第48 章 兵仗局

第48 章 兵仗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爷,陈浩,王自孺等人回来了,正在北院休息”朱勇来报。

    “这两家伙终于舍得回来了,本王还以为他们在那条阴沟里翻了船呢”朱常洵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

    “王爷要不要现在传他们问话?”朱勇躬身问道。

    朱常洵正欲发话,外面又慌慌张张跑来一小太监。

    “王爷,宫里来人了,有口谕”小太监慌张说道。

    又来旨意了?这万历老爷子什么意思!

    “走,去看看”朱常洵起身朝外走去。

    福王府望京门外,一个身着红袍的宦官正一脸恭敬的立在门口。

    (宦官就是太监/内侍领了朝廷的官职,明朝宦官最高不得超过四品,最低为六品)

    “王爷到”朱勇小步跑过来立在府门口朝外唱道。

    “老奴兵仗局提督马鉴参见福王殿下,殿下万福金安”马鉴带着一群宫人跪下行礼。

    “哟,这不是马公公嘛,快请起”朱常洵来到门口正好看见下跪的马鉴,时任兵仗局提督太监,这也是皇帝朱珝钧的心腹之一。

    (万历自冯保以后四大心腹太监马鉴、师明、苗全、常云。分别掌管兵仗局,司礼监,针工局,乾清宫 这也是万历几十年不上朝还能掌握朝廷动向,而且还活的最久的原因,衣食住行兵全部在自己手里。)

    “多谢殿下,皇爷有口谕,殿下可回府中听旨”马鉴卒着一张笑脸恭敬的说道。

    “好,马公公随本王进来吧”朱常洵朝后看了一眼并不见什么车队之类的便带着马鉴往书房走。

    “殿下此次献枪,皇爷龙颜大悦,要老奴传口谕可再赏殿下一县作为追加封地,殿下可自行筛选由老奴带回去正式拟旨下发”马鉴一边跟着朱常洵往里走一边说道,言语中透着一股喜悦。

    朱常洵闻言顿足,有些意外。

    “父皇可曾意指何处?”朱常洵转身看向马鉴问道。

    “老奴不敢揣测圣意,皇爷要殿下自行筛选”马鉴忙躬身说道。

    “皇爷兴许是看了殿下上的奏本方有所感”马鉴见朱常洵沉默不语小声的加了一句。

    朱常洵这才明白,哈哈大笑。万历最宠爱的三儿果然名不虚传。

    “皇爷下旨赏殿下四十万两银子呢,由河南的赋税里出,老奴来前已去开封传过旨了”马鉴见朱常洵终于大笑起来于是说道。

    “嘿,这……父皇皇恩浩荡,叫儿臣愧不敢当啊”朱常洵自言自语说道,虽自言自语却正好让所有人都听到了。

    “殿下博学多才出类拔萃,皇爷心怀天下爱子情深真乃大明千万百姓之典范。”马鉴忙奉承道。

    “哈哈哈,父皇让马公公亲自来传旨可是还有其他事?”来到书房让人端上茶水朱常洵才问道。

    “殿下明察秋毫,是老奴特请旨前来的”马鉴忙放下茶杯起身回答。

    “嗯?问何?”朱常洵。

    “托殿下的福,皇爷传旨兵仗局仿制新式火枪,老奴不敢怠慢,这才借公事之便带来火器匠人前来请王爷指教”马鉴跪下恭恭敬敬的说道。

    朱常洵好笑的看着马鉴伸手示意其坐下,终于知道把新玩意安排生产了,朱常洵还是很喜闻乐见的,这样九边重镇起码有了可靠的火器,女真短时间内想建国是不大可能了。

    “朱勇,将马公公带来的人安排去西院,告诉西院要将火枪整个制造流程放开让他们观看”朱常洵唤来朱勇吩咐道。

    “老奴代兵仗局多谢殿下”马鉴看着快步出去的朱勇转身跪下。

    “艾,快起来,这是做什么,本王也是父皇的皇子,是大明的藩王,大明强盛本王也才有这舒坦的日子过”朱常洵伸手虚抬示意其起身。

    “马公公,本王这火枪也不是白给你教的,你得拿火药来换”朱常洵突然想到火药的事,虽然河南就有硝矿,但一时半会也采不出来。

    “殿下放心,老奴回去就让王恭厂送一批最好的火药过来,……只是殿下,这火药不易保存,稍有不慎便是祸事,殿下万不可将火药留在府中!”马鉴关心的说道。

    “哈哈,本王知道,倒是你们的火药局要万分小心才是,万不可大意了”朱常洵。

    朱常洵想起十年后的超大安全事故,突然有些好奇起兵仗局现在到底把火器研究到什么水平了,这帮阉人不会真鼓捣核武器了吧!

    于是干脆拉着马鉴来到西院仔细问起来。谁知朱常洵原本以为还不错的西院,马鉴自从进门就皱起眉头。

    “王爷这……新火枪就是在这里造出来的?为什么不见高炉?不见压仓铁马?”马鉴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朱常洵闻言顿时有些尴尬得不行,这是被小瞧了啊,也对,兵仗局集整个大明朝之力建立的火器厂,放在这个年代不论是炼铁还是火药都是最先进的。

    (西方炼铜先进,炼铁就是渣渣,当然不是因为汉人不会炼铜,还是因为铜本位货币的关系,敢炼铜赏你九族消消卷一张你要不要?)

    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炼铁炼钢。

    “本王这就是突发奇想,弄着这么一玩的,那些自然也用不上了。”朱常洵尴尬的说道。

    “王爷天资聪慧,见多识广,老奴看这浇筑枪管的工艺就别具一格,只是不明白为何这模子不塌,真是奇特!”马鉴盯着正在使用模具浇筑枪管的老铁说道。

    朱常洵将耐火材料的方法给说了一遍,马鉴直呼内行,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本记了下来。

    朱常洵又问了火药的事,好家伙,兵仗局不止有横竖药之分,还有炸药!只是名字叫生药,熟药,裂药。

    之所以没有新火器问世,并不是兵仗局不给力。

    一来是因为兵部认为打仗就要靠人多,冲过去砍杀才有威慑力,二来是因为兵仗局只负责小批量生产,大量制造要工部负责,可工部不管造什么价格直接翻几倍,最后就是没钱,造不起。

    朱常洵对这些话有自己的看法,兵部无非是火炮的威力足够了,而火枪杀敌不好割耳朵算功劳或者兵多了才好吃空饷。

    工部嘛就更简单了,几十年如一日的买办,只钟情于买佛郎机炮,自己造?又危险,又不挣钱!造它干啥?

    直到天启年间,木匠皇帝的工匠精神焕发,工部无奈之下才按着佛郎机炮仿制出了红夷大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