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 > 第98章 感到释然(大结局

第98章 感到释然(大结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而这,恰是人的本性使然!

    张明向前迈出一步:“长绪,真假自有辨别,我岂会 你?”

    最后,孙邵无力地挥了挥手。”张知汉,你赢了。”

    ---

    就在孙邵发布全军投降的那一刻,江东将士没有任何的怨气或不甘,只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紧接着,无数士兵抛下了手中的武器,径直冲向那期待已久的亲人身边。

    荆州部队并没有阻止他们,反而在他们安排下,使整个现场井然有序,完全没有混乱发生。

    看着眼前这一幕,孙邵既感到释然,也有些迷惘。

    穿过了喜悦的人群,无视妻子孩子焦急的呼唤,孙邵径直返回军帐,不准任何人入内。

    张明确实看见了这一全过程。

    “将军,看来对孙邵的打击是不小了。”

    “然而现在却是说服孙邵的最佳时刻。

    等他投降后,我们把江东将士们的家信传达回那里,江东军心将会雪上加霜啊!”

    “而且按我的推测,周瑜也快到了,届时我们煽风 ,即便孙权联结刘馥,甚至是益州的刘璋,也无关紧要了。”

    刘备点头笑道:“有汉谋的计策,我也无需担心太多了。”

    紧接着又面带疑惑:“可是益州的刘季玉同样姓汉,是皇族分支,我们算是同宗同脉呀。”

    “孙权求援的话,他难道会因亲戚之情而舍我荆州吗?”

    张明亮朗笑了笑,现在的刘备显然没有以往那样的笃定。

    换作当初刚抵达宛城的他,一定断言刘季玉身为皇亲,定会助我对抗外敌。

    “将军,去年益州赵韪 刚结束,如今他又刚亡故,益州的战局虽然趋于平静,但刘璋疑心甚重,各方派系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了!”

    “不仅仅有本土的士族势力,还有因反叛立下赫赫战功的东部士人集团,还有曹操新任命的益州牧牛聃等。”

    “众多的小团体繁杂交织,对内斗解决最好的手段就是对外扩张!在这个背景下,荆州之外唯有汉中可能成为目标。”

    “在汉中张鲁多次打败刘璋。

    性格怯懦的他可能不愿直接攻打张鲁。

    然而,他能与孙权、刘馥结盟从江下行进攻我荆州。

    再加上他在内外的压力,必然会倾向于攻打荆州。”

    听完了张明的话,刘备连连点头。

    虽然他对刘璋不熟,但这都是出自张明之口,想必不会有错!

    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刘璋早先因甘宁事变,以共同敌人身份利用赵韪攻打过荆州。

    那时,荆州的刘景升,不是刘季玉的亲族吗?

    他们之间彼此交战,岂会在乎彼此身份背景?

    望着陷入深思的刘备,张明嘴角勾起。

    让刘备自己想通,效果无疑百倍于他人直言规劝。

    而且他还有一层意思未曾说出,即根据贾诩的情报机关——名人府得到的情报,当前东州集团很可能由一位老朋友领导,只是还没确认,因此暂时保密未禀报刘备。

    这个可能性一旦成为现实,益州入侵荆州就将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对刘备来说,这样的理由至关重要!

    片刻后,刘备问道:“如果如汉谋所说的,我方应该如何准备迎战荆州西面的威胁呢?”

    刘备面带不急躁神色,因为他知道张明早已考虑周全并制定好了对策。

    张明亮光焕发:“请主公交卸担忧,让那刘璋攻过来吧。

    有孔明在,襄阳固若金汤。”

    “目前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收降孙邵,然后继续对江东用兵才是当务之急。”

    听见此话,刘备也就不再追问。

    而张明智于局势,不愿立刻将他的所有计划摊开与刘老先生讲明白,因为他清楚,这样做定会让刘老持反对态度。

    于是,他选择运用谋略,巧妙引导,让刘老顺着他的思路行事。

    有时,作为一个臣子,主动出击是必不可少的策略。

    说完这一切后,二人一同朝着孙邵的营帐进发。

    此刻,孙邵独自留在帐篷内,膝上交叉着双臂,身姿端正,但思维却陷入混乱之中。

    面对败于张明,并不算出乎意料的结果,真正令他难以接受的是孙权对江东士卒的忽视。

    他自语:“这是为何呢?”

    突然,他猛地起身:“愚昧!”随即质问道:“主公,又是谁提出了那样的计策,直接抛弃了我们?这样的抉择让江东士兵的军心往哪走?即便是确实无力援助,难道连表现出救援的姿态都不该有?我们尚未援救人便失了城池,江东大难临头!”

    一声长长的叹息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

    事实上,他心中对孙权充满感激,是他在这里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然而此时,一阵熟悉的话语传入耳中。

    “长绪目光长远,可惜孙权目光短浅。

    留人失地,人和地都在;留地失人,则二者俱失。

    既然孙权不懂用人,长绪何不寻求贤明的主上,实现心中所愿呢!”

    孙邵眼前一亮,重复念道:“留人失地,人和地都存?留地失人,则两者皆失?”赞叹道:“此言甚佳!”

    但他随后发现,说话人是他的老对手、好友,也是智谋出众的张明,知汉张良。

    几步之遥的前边,是那位他敬佩的英雄,刘备刘玄德。

    经过短暂的挣扎,孙邵决定站出来回应张良:“我这一躬,感谢你的言论。

    至于归降我,劝你别打皇叔和张军师的主意,我孙邵尽管算不上名士,但仍懂得从一而终的忠诚之道。

    生杀之权,随你处置,只求皇叔手下留情于我兄弟和家人。”

    说完这话,他对刘备深深鞠躬以示尊敬。

    闻言,刘备伸手扶起孙邵,面色微愠,显得无比威严:“长绪,你以为我是何人?不管你是否投降,我的妻儿和麾下将兵都不会受任何伤害。

    况且,你们精兵悍将是他们的荣耀,岂能成为困扰?倒是你……宁为权那寡恩背义之人为奴隶,也不肯效忠于我,着实让人失望。”

    听着这些,孙邵一时语塞,毕竟孙权仁义的光环,刘备刘玄德才是公认典范。

    孙邵勉强为自己辩解:“皇叔乃世人均知的仁义之士。”

    “我家君王纵然不如您,但也绝不残忍无义,恳请您收回这番言论。”

    然而,说出口的话似乎有些底气不足。

    面对孙邵,刘备的表情更加严峻,沉思着凝视着他。

    “长绪,我不习惯背后评论他人,但孙权所行之事,天下人都看得清楚。”接着,他递给孙邵一封信:“这就是证明,孙策不幸的终结。

    这封信详细记载了他杀害亲兄弟的所有证据,哪怕仅是副本,也能经得起验证。”

    看着犹如铁证的文字记录,即便不是孙策的直接将领,孙邵仍感到震惊。

    这种骨肉相残之举无疑是 ,论孙权的不仁不义,简直不存在辩解的空间。

    他静静沉思之后,终于开口问道:“不知……这份证据是否可信?”

    “既然皇叔握有确凿证据,为何不在一开始就公之于众呢?”

    “江东不乏如周瑜一样忠心于伯符的人,一旦得知此事,恐怕会对仲谋产生反抗情绪。”

    “对皇叔来说,削弱江东势力,岂不是更显有利?”

    孙邵心中的疑惑,也是刘备之前未曾想深的地方。

    微微笑了一下,他回首对张明道:“子明,解我困惑就交给你这位知汉了。”

    张明并不推辞,直率道来:“其实相当简单。”

    “假如现在公开,孙权可能会反噬一口,无论我们怎么说,他都能把一切归咎为荆州的离间之计,原先确凿的证据反而成为他人怀疑的对象,这样得不偿失。”

    “然而用来争取像长绪这样的忠诚义士,则极为适合。”

    “再者,你怎么确定公瑾尚未归属我主?据我预计,此刻他很可能接近舒县了,如你有疑,何不随我一同去舒县核实 ?”

    “并且我坚信文举先生的话语。

    他曾言,你孙长绪,怀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并非那种墨守成规之人。”张明的话语内涵深远丰富。

    孙邵身为聪明之人,稍加思索,已明白其中道理。

    当证据越是确凿,公开就越是多余,在孙权 前无需任何公之于众。

    周瑜归降刘备之言,令他难以置信并瞪大双眼。

    孔融被提及,更让他感到惊讶。

    他对孙权,虽感激其提供的广阔舞台,但在孔融面前,那是真正的识人之恩。

    刘备随即继续发言:“长绪心忧天下民生,我备欲扶汉室,急需您这样的英才。

    领兵征战,难以彰显你的专长。

    只要你愿意共辅汉室,将来扬州刺史之位非你莫属。”

    孙邵还在回味张明刚才的话,听到刘备又语重心长的话语,心中震动难以掩饰。

    这是一种多么深重的信任,尽管刺史无关军事,但他所追求的,也是治国而非将兵。

    “承蒙皇叔信任,邵愿意投诚!”他屈膝跪在刘备跟前。”此后但随主公交往,定会竭力追随以振兴大汉!”

    刘备赶忙搀扶他起身,刚想行礼致谢,孙邵眼疾手快阻止。”主公万万不可,此举折煞小人!”能侍奉这样的心胸,是他孙邵的福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