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地三虎 > 第3章 公子外出无音信,老前入谷寻良方(下)

第3章 公子外出无音信,老前入谷寻良方(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

    孙老前把大宅里面的事情嘱咐了一番,赶快起身自己一人前往康馨医馆,街上由于入秋以来北方战争官道关闭,物资交通往来又缓慢,滞留了不少外来人口和货物。

    到了医馆门前看到郑大夫和几个小工在准备货箱。孙老前走过去敲了敲敞开的木门。

    孙老前:“郑大夫~郑大夫在忙着呀。”

    郑大夫一抬头,

    郑大夫:“是孙管家呀 ,您这又是来给何夫人抓药?”

    孙老前:“是的,这几天夫人气短犯的勤了,您看有什么现在能用的方子吗?还是请您劳驾跟我回去给夫人瞧瞧?”

    郑大夫:“不用瞧不用瞧,之前都瞧过了。夫人小时候肺子染过病,又误了医,后来虽然好了,但留下了病灶。心头火焦,天走凉寒就容易犯病。本来不是急症,药也是不难配的,怎奈现在馆中草药紧缺,才……”

    旁边的小工已把货箱扎紧捆在了板车上。

    孙老前:“郑大夫,您这是要出门?”

    郑大夫:“孙老爷,您可听说过百草谷吗?”

    孙老前:“百草谷?”

    郑大夫:“看来孙老爷是有所不知,这地方对于我们做大夫开医馆的人来说,可谓如雷贯耳,像您家夫人要用的药,那里准有。”

    孙老前一听 起了精神:“那这百草谷在何处?我们能去拿药?”

    郑大夫:“能的能的,这一去路程不远不近,出的了城走一段官路,换小道进黄酥岭,再两三日路程便到。只是这官路不通,也不知道能不能出得了城。可我这医馆实在缺药,每天来的病患家属日渐增多,拿不到药心急如焚,我这当大夫的看在心里也实在过意不去。我打算去跟守城的兵官好好说说,看能不能通融通融。我不多带人,在驿站换上马车就自己去,多装些药材回来。也不知道现在这驿站马车雇不雇得到。”

    孙老前想了想 城中不让骑马,货箱用板车推到驿站,再换马车。加上城北官兵守城不开城门……

    孙老前:“郑大夫,我倒有个主意。”

    郑大夫:“ 孙管家什么主意快跟我说说。”

    孙老前:“我跟你一同去,城关守兵不会难为何家的人,而且我家有通行文书,可以随时进宫,也可随时出城。至于驿站车马,我家调用一两匹也不是难事。

    郑大夫:“这可太好了! 有孙老爷帮忙这就好办多了!”

    孙老前:“我看这几个货箱是要备置不少药材,我跟大夫同去,等拿了夫人的用药我就先赶回来给夫人用上。城关打好招呼,什么时候您备全药材了再回来就好。”

    郑大夫:“好、好,这样最好。”

    孙老前:“那您收整东西等我片刻 , 我回去跟老爷夫人禀报一声取了通行文书咱们就一起上路。”

    果然时间不长,何家大管家孙老前就回来了。这一路急赶,秋日天凉,孙老前怀揣通行文书,身上冒起一股热气 。

    孙老前:“回来了回来了,咱们这就出发吧”。

    郑大夫这边也都准备妥当,为了减少麻烦还是决定不带学徒小工,就他二人一起推着板车去驿站出城。

    四

    孙老前:“这百草谷是个长草药的地方?”

    郑大夫:“哈哈哈 可不止是。孙管家不嫌烦,我就跟您说说这百草谷。”

    孙老前:“愿闻其详。”

    郑大夫:“ 当年有位神医,名叫赵一端,这到底是名字还是称号已经分不清了,反正江湖上都这么叫他。传说只要他给您开了方子,一端起药碗这病就能治好。

    赵一端年少时家境贫寒,家里人生病也没钱医治,七八岁就变成了孤儿,被一个游医收在身边当学徒工,从此行走江湖行医问药。

    赵一端聪明好学,立誓要把这世间的病都治了。遇到疑难杂病 全都细细记录,遇到高明医生,再一一请教,加上看的病人多了,经验也多了,自己成医之后把这些所学集成了一本《天医精要》。

    而赵一端因为自己受过困苦贫寒,行医中又看遍人生疾苦,所以穷人看病分文不取,富人看病只要心意点赠,回头也是把这些钱用回到穷人身上。 还专门挑病苦多的地方去行医,当年漳河发大水,大水过后起大疫,临漳城死了病了多少人,赵一端毅然前往医人治病,当地给他建了生祠。

    而赵一端随着年纪渐长发现全靠一人行医,毕竟有时力不从心,决定广传医术。而对《天医精要》的编纂更加仔细详尽。”

    孙老前:“那何不把这部医书公之于众,让大家誊书抄写,到时人人都可治病,岂不是更好?”

    郑大夫:“这就是孙老爷您有所不知了,医诊看病 因人而异,体质不同,药物产地不同,病灶位置、程度,变化千万。

    要说只是伤寒、肿痛之类轻症,跟书下药自然也能药到病除。 但要是说有些疑难杂症,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茫然依书下手,极易事得其反。

    所以但凡有疑难杂症,病人找大夫,而大夫医治不了便来找赵一端,赵一端无不尽心尽力,讲答清楚,并赠方赠药,在江湖上也是广结善缘,人生在世难免有伤有病,谁都想跟名医讨个关系,富商大贾和那些江湖人士都纷纷给赵一端送了无数珠宝财物,而赵一端却说“钱财我不要,药材多多来。”

    后来赵一端了解这北部山中草药丰富,又逢北方延国屡有犯境之意,恐怕战火一生,又有多少伤病灾乱,他便把自己的行医传学之所安排在了黄酥岭中,取名百草谷。”

    孙老前:“这么说来,漳河大水时赵神医已在行医,到今日也得高寿了吧?”

    郑大夫:“没有,老死不可医。赵一端去世了,现在的谷主叫桃之安,是赵一端亲带的徒弟,据说聪慧胜过他的老师。

    他把《天医精要》分门别目,总结得更为简便清楚。而如之前所说的,若药用不当,适得其反更瘆于毒,这药、毒本就是一家,因人而异因病不同才有了药、毒,之别。桃之安便把这其中的厉药猛药,容易伤人的医法都挑出来,又成了一本《地毒精要》,传说这两部书如果都能研读精通 便有起死回生之能!”

    孙老前:“当真如此?当真能起死回生?”

    郑大夫:“我才疏学浅、医术不精,不敢妄论,但生死之事…… 病能医,命不能医……”

    孙老前:“哦… 命不能医……”

    郑大夫:“我们这次就是去百草谷,跟这位百草谷主桃之安,讨买些 草药回来。”

    孙老前:“好极、好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