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官场文人:手握笔杆闯仕途 > 第61章 官场文人

第61章 官场文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关于人才这些问题,李闯越琢磨越觉得有味道,心里还萌生出很多感慨来。

    他进一步想,古往今来,真正有才华的文人在官场中又有几人是真正得志的呢?

    文人从政一般都是两种结局:一种是文人侧身官场后,慢慢地被官场的生态环境潜移默化,身上的文人气质渐渐地消失殆尽,最终从文人过渡为官人。这样的官场文人一般都会得到上司的赏识,得到提拔重用,仕途一般也会比较顺畅。

    另一种是文人因为自命清高,看不惯官场的种种不公和阴暗现象,心理反差太大,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性格,不屑于融入官场环境、与官场同流,因而郁郁不得志,最终只能成为官场中的异类。

    有的甚至还试图用自己的嘴和笔去鞭挞丑恶、激浊扬清,最终得罪了官场权贵而遭遇打击报复甚至杀戮,成为文人从政的悲剧人物。

    在古代文人从政的悲剧性人物当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明朝的方孝孺。

    此人因为铮铮铁骨和忠贞气节,不仅其本人招致杀身之祸,还被灭了十族,株连了所有的亲友。

    建文四年,攻陷南京、篡了侄子皇位的朱棣在谋士姚广孝“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的劝说下没有立即诛杀方孝孺,却命方孝孺起草他的即位诏书:“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刚直不屈的方孝孺不但不听命,而且还愤然写下了“燕贼篡位”四个字,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嗜血成性的朱棣勃然大怒道:“汝不顾九族乎?”

    毫不畏惧的方孝孺愤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

    气急败坏的朱棣就在灭九族之上又加了一族,连方孝孺的门生在内总计873人全被凌迟处死,还当着方孝孺的面一一杀戮,血流成河,残暴得令人发指。

    方孝孺强忍悲痛,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但当他的胞弟方孝友临刑赴死时,他却忍不住泪如雨下,同样视死如归的方孝友还从容自若地吟了一首绝命诗安慰兄长:“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

    方孝孺也作了一首绝命诗:“天将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乎哀哉兮庶不我尤。”

    大义凛然的方孝孺临死前仍对朱棣痛骂不止。

    残暴冷血、杀人杀红了眼睛的朱棣为了让方孝孺住嘴,还命人把他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但血肉横糊的方孝孺仍喷血痛骂不止。

    方孝孺的悲惨结局,是文人与专制强权抗争的千古悲剧,彰显了文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的同时,也淋漓尽致地暴露出封建独裁专制者的残暴无度和灭绝人性。

    ……

    李闯越想越深入,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只需翻开古代文人从政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屈原、陶渊明、白居易、李白、杜甫、郑板桥他们当中,有哪一个是在官场仕途中春风得意的?

    初入官场的他们往往都满怀政治抱负,踌躇满志,想要报效国家、造福百姓,一展宏图大志。

    他们在激昂文字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指点江山,但终因性格决定命运,导致结局都不尽人意,甚至凄惨收场。

    屈原虽然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抱负,但是因为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性格,没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心态,屡遭官场奸臣排挤、迫害,最终只能落得个投江自尽的结局。

    陶渊明虽然做了几年官,但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故里,过起了隐居生活,最终只能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寄托于虚幻的世外桃源。

    白居易入朝为官时,因不畏权贵,直言进谏,甚至敢向皇帝挑刺,最终被权贵以莫须有的罪名贬为江州司马,才留下了“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名句。

    李白既有文采又有政治抱负,甚至其政治抱负远远大于文学追求,但唐玄宗看中的并不是他的政治才能,而是想让他当自己的御用诗人、把他当作“文化宠物”豢养起来而已。李白当然也就只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了。

    杜甫虽然也对官场踌躇满志,但面对腐败没落的封建官场,他当然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感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最终除了怒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之外,贫困潦倒的他又能怎样呢?当下社会的穷人面对不断飙升的房价而望房兴叹的时候,每每想到他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不知会作何感想?

    郑板桥虽然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铁骨,但终因正直善良的人品和清正廉洁的官品,而难以融入复杂诡谲、尔虞我诈的官场,只能给后人留下了一句“难得糊涂”的古训。

    ……

    纵观历史,文人从政官场失意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且结局都令人唏嘘不已……

    想到这些,李闯突然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他打开电脑,在《李闯官场笔记》中写道——

    在文人的阵营当中,官场文人是一种特殊的文人。

    因为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官场文人没有纯粹的文人的那种洒脱、豪放和自由。

    为了生存,官场文人在良知与生存之间踩跷跷板,因为官场文人侧身官场,身不由己。

    比如我就是这样,因为侧身官场,又跟随在领导身边,离权力越来越近,离文学却越来越远。

    我爱好文学,也向往权力。

    我需要文学,更需要生存。

    为了生存,我只能放下文学,靠近领导,接近权力,写官样文章,弄官样文字,学会讲官话,打官腔,悟官道。

    因为这样才能上官道,走官运,成官人。

    官场文人当中的一些人,因为死守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按照自己的性格生活,恃才傲物,与官场格格不入,最终只能郁郁不得志。

    而官场文人当中的多数人为了生存,也都如我一样,不得不以文化的名义被官场同化,成为官场以及某些领导的“文化宠物”,说一些违心的话、写一些违心的文字、做一些违心的事,文人气质也最终在繁杂的官场中消磨殆尽。

    白天,我琢磨如何取得领导的信任,用心揣摩领导的每一句话,希望得到领导的重用。

    不管是戴着面具也好,适应环境也罢,白天都不是真实的自我。

    只有晚上回到家中,或者躺在自己心爱的女人身边,我才是真实的自己。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有个声音总是在叩击我的心扉。

    我的内心也有过反思,矛盾,惆怅,甚至挣扎。

    但是理想始终敌不过现实,梦想总不能当饭吃。

    为了生存,为了妻儿家庭,我只能选择做好一个官场文人,发挥我的聪明才智为领导所用,义无反顾。

    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官场需要的是文人的才华,不需要文人的性格和气质,更不需要独立思考、有思想的文人。

    独立思考是官场文人的大忌,作为下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去追随。

    因为领导们需要的只是写材料的工具和替他们歌颂的吹鼓手,不需要有性格、有思想的文人。

    这就是为什么越有思想的文人在官场越碰壁,而越会钻营和操作的人越吃香。

    自古以来都是官场改变文人,文人改变不了官场。

    有什么样的官场,就有什么样的官场文人。

    一些很有才情的文人一旦成为官人,因为写惯了讨取领导欢心的文字,慢慢地就会江郎才尽。

    日子长了,文字里还会多了几分俗气、媚气。

    我现在就是这样。

    ……

    写完这篇文章,李闯又看了一遍,然后关上电脑,呆坐在那里,目光空洞。

    过了两天,李闯才打电话把钟文清叫到县委大院外一僻静处说:“钟大哥,你的事我和蒙书记说了。他的态度不明朗,我估计是没希望。我看你还是在县委办好好干吧。至于领导怎么样,你就不要计较,还是忍着点吧。”

    “哦,知道了。”

    钟文清的脸部表情出奇地平淡,好像他早就意料到是这样的结果一样。

    李闯看着钟文清的脸,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他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在心里对钟文清的遭遇表示同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