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最后一课
第二天起床,李闯特意打扮了一番,衬衫、西裤、皮鞋,一副正式的穿戴,还在头发上打了摩丝,把头发梳得油光发亮。
今天是他教师生涯中的最后一天,他要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永恒的好印象。
走上讲台的李闯望了一眼台下,40多双眼睛也齐刷刷地望着他。
这些熟悉的面孔突然间让他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
说实话,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他对教育事业是有感情的,要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他是舍不得离开这个讲台的。
但是,再伟大的人也有自私的一面,他不可能高尚到为了教育事业而放弃自己的美好前程。
是的,从明天开始,他将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将成为他人生字典中一个渐行渐远的词语,成为永恒的记忆。
学生们心目的李老师,也将成为一道记忆中的风景。
李闯亲手把作文本一本一本地发到学生们的桌子上。
这些事,以往都是班干部代劳的,但今天他要亲自来做,因为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这是他前几天布置的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谈理想》。
学生们对理想的看法和规划五花八门,但是都万变不离其宗:有权有钱,名利双收。
成为雷锋式的人物,成为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或者像他这样的人民教师,已经不再是当代中学生的理想了。
在他们的笔下和心中,当董事长、总裁,当官,成为影视明星、歌星正成为最热门的理想,成为他们为之努力学习的终极目标。
当时他在办公室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学生们的这些理想,他还对着作文本感慨万千,唏嘘不已,甚至有种世风日下的感觉,现在心中突然就坦然了。
当下社会,似乎每个人的理想都离不开钱权二字,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追逐名利不再含蓄,变得越来越赤裸,越来越不择手段。
错位的价值观已经遍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每一个毛孔,金钱成为大多数人的崇拜物、心中的图腾。只要能升官发财,就是英雄,否则就是狗熊。
这时,李闯突然想起两件有趣的事情。
一件事是去年他和一个大学同学去某地的一处寺庙拜佛。寺庙的方丈和同学相熟,当时给了他一张名片。方丈的名片上除了印有省佛教协会理事、省政协委员、寺庙住持等一大串头衔之外,有一个头衔特别抢眼:某市政协副主席。
当时他就感到震惊:和尚也有行政职务?出家人不是不过问红尘俗事的吗?
另一件事是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前段时间拿回来一大堆同学的名片,名片上除了印着姓名、学校、地址和电话之外,还赫然印着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职务。
他当时也觉得不可思议,心想世风日下竟到了如此境地,权力和地位的观念已经侵袭到了小孩子当中,以至童心不再,攀比成风。
小孩子印名片的目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想向同学炫耀自己的家庭背景,在同学中获取一份优越感。
也可能是家长有意向老师暗示自己的背景,传递某种信息,好让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
为此儿子还曾经问过他好几次: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当官啊?
搞得他当时哭笑不得。
现在想来,真是觉得不足为奇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成人社会的影响和干扰下,如今小孩子的世界也不完全是一个纯真的世界了。
想到这里,李闯禁不住摇头哑然失笑,心中感慨万千。
他重新走到讲台中央,清清嗓子对学生们宣布:“同学们,今天是老师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明天就会有新老师来担任你们的语文老师。”
“啊?!为什么呀——?”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惊叫道,声音拉得老长。
“老师要调离工作了。”李闯微笑着说,“要去县委办公室工作,当秘书。”
一个男生叫道:“哦!原来李老师升官了!”
一个女生的声音更夸张:“哇塞!县委办秘书呀!李老师好厉害哦!”
李闯频频点头,微笑着,接受着来自学生们的赞叹。
他虽然是语文教师,擅长咬文嚼字,但此时他心中的那份成就感,那种自豪感,却无法用言语形容。
脑满肠肥的王宗昌在教室门口招手,示意李闯出去一下。
李闯走出教室门口,王宗昌笑眯眯地拍拍他的肩膀说:“李老师晚上不要安排其他节目啊,一起吃个饭啊。”
李闯笑了笑,试探着说:“就不要麻烦了吧?”
“麻烦什么?我们校领导要欢送一下你嘛。就定在鸿运酒楼3号厢。”
王宗昌说完就摇晃着大肚子走了。
看着王宗昌因为太肥,走路像企鹅一样的背影,李闯忍不住想笑,心里说:平时说话眼皮总是往天上翻的王校长,原来也如此平易近人啊。
下课铃声响起,李闯说了声下课,学生们马上全体起立喊道:“老师再见——!”
他回道:“同学们再见!”
这两声在平时再正常不过的师生问候语,此时却别有一番滋味。
李闯在心里说:这次确实是再见了,李老师永远不再回来了。
同学们,多保重!
李闯走出教室,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
从明天起,他将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这群学生们,这个三尺讲台,这里的一切,将永远,永远地成为记忆……
李闯要调去县委办工作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瓦江一中的整个教师队伍。
很多同事都到办公室来向他道贺,拍着他的肩膀说他是真人不露相,一夜之间就调去了县委,说要他请客吃饭。
他笑容可掬地打着拱手、点着头说一定请、一定请。
有同事就说:“干脆今晚请怎么样?”
他说:“今晚不好意思,校领导已经有安排了,要搞什么欢送,校领导也真是太客气了。”
同事就说:“应该的,应该的,你是我们一中出去的人才,校领导当然要重视啊。日后你当了大领导,可要关照我们一中啊。”
他说:“哪里哪里,我也只是去县委办写个材料、当个秘书而已。”
他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受用得很,像是喝了蜂蜜一般,甜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