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打架
祝晓敏醒来的时候,陆明峥已经不在身边,陆亦也醒了过来,正在炕上翻跟头。
祝晓敏翻个身爬起来,拍拍陆亦的小屁股,低声抱怨:“你爹也不给你先穿上裤子。”自己披了衣服,先给儿子穿好衣服放下地去,这才叠被褥。
陆亦自己抠开房门跑出去,只是一会儿,陆明峥就探头进来,见她已经起来,进来把门关上,过来拥住她,笑着问:“醒了。”
祝晓敏见他上身穿着结婚时她织的v领毛衣,里边衬衣解开两粒扣子,露出形状分明的锁骨,说话的时候,喉结滑动,目光就被他吸引,轻轻应一声,抬手在他喉结上摸了一下。
陆明峥心头突的一跳,胳膊一收,哑声问:“你不想起?”
“不是不是!”祝晓敏急忙否认,又推他,“就是刚才起了色心,一下子没忍住。”
陆明峥一愕,跟着笑起来,伸手在她身上乱揉:“你居然调戏我。”
祝晓敏怕痒,几下就笑的软倒,可还是嘴硬:“哪有,你自己长的祸水,怎么能怪我?”
陆明峥好气又好笑,索性上炕把她揉在身下:“那我自己送上炕,你倒是色一个给我看。”
祝晓敏痒的双脚乱踢,两只爪子也不规矩的反击,一时两人滚成一团。
正闹着,就听房门吱呀一声打开,跟着是谢靖的声音:“姑姑,叔叔”
跟着是陆亦的声音:“打架!”
炕上滚成一团的两个人顿时僵住,回过头,就见两个小人儿站在门口,都好奇的睁着大眼睛瞧着他们,小小的脑袋,满满的困惑。
“咳!”两人急忙分开,祝晓敏跳下炕,连连摆手,“哪有打架?爸爸在帮妈妈叠被子。”回头瞪一眼陆明峥,却看到自己刚叠好的被子又乱成一团。
陆明峥好整以瑕的坐起来,若无其事的整理被子:“是啊,爸爸帮妈妈叠被子。”
祝晓敏满脸黑线。
丫的,当兵的心理素质就是好!
理一理滚的乱七八糟的头发,祝晓敏牵起两个孩子的小手:“走吧,我们出去,别影响爸爸干活儿。”
看着房门又关上,陆明峥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几下子就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跳下地拉展褥单,这才出去。
这个时候,苗诗文已经洗漱好,正帮江嫂做饭,谢承志也把院子清理一遍。
祝晓敏取脸盆盛了水,在院子里洗漱,嘴里问江嫂:“小晨呢?”
江嫂看看自己的屋门,摇摇头,笑容又落下去几分。
苗诗文小声说:“早晨周排长走的时候,以为他睡着,是悄悄走的,可是江嫂回去发现他在哭,现在都不肯出来。”
祝晓敏默默把水泼掉,这才安慰江嫂:“这孩子差不多是在军营里长大的,对那里有感情了吧,突然离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他不习惯,慢慢就好了。”
脸盆放回去,直接去找陆明峥,低声说:“这里除了江嫂,也就你算熟人,你进去瞧瞧。”
陆明峥听她说完,想一下点头,整理一下衣服,直接开门进去。
隔一会儿,江小晨终于跟着陆明峥出来,江嫂给他倒了水,自己默默洗漱,还是沉默的不肯说话。
几个大人眼神交流,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当什么都不知道。
这个时候,谢靖从一大排桌子下边摇摇摆摆的走出来,穿过整个院子,直接停在江小晨面前,仰起头看他,大声喊:“叔叔!”
“噗!”苗诗文忍不住笑出声来,出来教,“小靖,这个是哥哥,不是叔叔。”又向江小晨说,“这个是小靖,那边是小亦。”
陆亦正跨在一个凳子上骑马:“驾驾……”
江小晨低头看着眼前的小豆丁,一时不知道怎么应付。
谢靖鼓起小脸,冲他露个假笑,一个小手抬起来,把手里的一个小木块给他:“给你。”
什么情况?
江小晨不知道这小鬼什么意思,可也伸手把木块接了过来。
谢靖拍拍手,一转头,咯咯笑着跑了。
那边祝晓敏笑:“那些小木块,他们两个每天都要玩,给你就是邀请你一起玩呢。”
江小晨皱眉,看看手里的木块,又看看那边两个说话都不利索的小屁孩儿,有点嫌弃,可又不能把木块丢掉,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苗诗文端了粥出来,含笑说:“先吃饭吧,一会儿带你去供销社,看看上学还缺什么。”
江小晨摇摇头:“我有。”
听他说话,大家心里都是一松,祝晓敏笑:“不买也可以去逛逛。”
江小晨又不说话了,见灶台上有盛好的菜,主动端去桌子上。
这孩子还会主动帮大人干活。
江嫂有些欣慰,端了最后的主食和煮好的鸡蛋,也跟着过来。
鸡蛋是一人一个,陆明峥先拿一个给江小晨:“你上学费脑子,常吃鸡蛋会有好处。”
江小晨看看他,迟疑一会儿,见别的人也拿了鸡蛋,连两个小宝宝都一人捏着一个,这才握在手里,却并没有剥开来吃。
祝晓敏问:“小晨,怎么不吃?”
江小晨看看她,又看看手里的鸡蛋,还是没动。
是这孩子没吃过鸡蛋?
江嫂心疼,柔声说:“妈帮你剥开。”从他手里拿过来敲一下。
江小晨见她把皮剥开,自己伸手又拿了回来,把剩下的皮剥掉,默默的咬着吃。
桌子上的大人都对视几眼,一时不知道这孩子在想什么。
陆明峥向他看看,转向祝晓敏问:“你说供销社今天会给我们留肉?”
祝晓敏点头:“嗯,一般早晨就送来了,我说留二十斤,一会儿去取。”
陆明峥说:“我去吧,小晨和我一起去。”
听他要带江小晨,祝晓敏立刻点头答应。
吃过饭,陆明峥带着江小晨出去,看到两人走远,江嫂终于落下泪来,低声说:“我是不是错了,我不该把他一个人丢下,可是……可是……”
可是,她没有工作,留在大西北,只能靠着部队的救济过日子,如果回老家,又怕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