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蓝色的贝加尔湖
一路向北,我们走走停停,克服语言关,克服陌生环境的不熟悉的事物,一路上学习不熟悉的俄语,解决一个个问题。
幸好我们很幸运,遇见的都是很好的人。因为是中国人,很多地方人都很友好,热心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贝加尔湖”是英文“baykal”一词的音译,俄语称之为“baukaji”源出蒙古语,是由“saii”(富饶的)加“kyji”(湖泊)转化而来,意为“富饶的湖泊”,因湖中盛产多种鱼类而得名。
你见过如同蓝宝石般的湖面吗?那你一定要来一次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淡水湖。冬季的贝加尔湖会变换成一片无边无际的白色冰原,若有可能冬季,一定要去看贝加尔湖绝色美景的“蓝冰”,纯净到令人窒息。
贝加尔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条大小河川注入,汇水面积为557万平方千米。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个小岛,因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湖中仍保留着第三纪的淡水动物,著名的有贝加尔海豹、秋白鲑、奥木尔鱼、鲨鱼等。该湖是西伯利亚的重要渔场,对该地区气候有较大影响。
奥利洪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南部,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无垠的贝加尔湖畔。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岛屿被赞誉为“贝加尔湖的心脏”,其独特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
奥利洪岛占地 725 平方千米,作为贝加尔湖上最大的岛屿,它拥有着广阔的土地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四周环绕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岛上茂密的森林与辽阔的草原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奥利洪岛的自然风光质朴纯美,仿佛是大自然亲手雕琢而成。岛上的植被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宜人,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游客可以漫步于林间小道,聆听鸟儿的歌声,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也可以徜徉在广袤的草地上,尽情享受阳光洒下的温暖。
不仅如此,奥利洪岛还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清澈见底的湖泊中栖息着各种珍稀的鱼类,它们悠然自得地游弋着,给这片宁静的水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此外,岛上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如驯鹿、狐狸等,它们在这片原始的环境中自由繁衍,成为了奥利洪岛独特的风景线。
对于喜欢户外活动的小伙伴们来说,奥利洪岛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去处。无论是徒步旅行、露营观星还是划船垂钓,都能在这里找到无尽的乐趣。在奥利洪岛的怀抱中,人们可以放下疲惫和压力,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到它的无穷魅力。
奥利洪岛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质朴纯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这里是人们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也是探索未知、放飞自我的绝佳选择。来到奥利洪岛,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它的美丽所征服,留下难忘的回忆。
贝加尔湖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利斯特维扬卡西边两公里开外的地方,它紧邻着波澜壮阔的安加拉河河口。这座博物馆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走进博物馆内部,可以看到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展览,它们详细地展示了贝加尔湖的生态系统、悠久历史以及全面的概况。这些展览犹如一扇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引领着参观者进入一个充满奇迹和奥秘的世界。
首先,生态展让人们领略到贝加尔湖独特的自然环境。这里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物种,如珍稀的鱼类、水鸟和独特的植物群落。通过生动的模型、图片和解说,观众可以了解到湖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这片天然宝藏的紧迫性。
历史展则穿越时光隧道,展现了贝加尔湖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古老的文物、地图和文献记载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概况展提供了关于贝加尔湖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湖水深度等方面的详细信息。游客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这个巨大湖泊的独特性,并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总之,贝加尔湖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学术研究的殿堂,更是一处能带给人们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场所。无论您是对自然科学感兴趣,还是渴望追寻历史足迹,这里都将成为一次难忘的旅程。
贝加尔湖环湖铁路
环湖铁路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盘踞在湖畔,全程长达八十余公里。它穿越了三十九个幽暗深邃的隧道,仿佛带领人们穿越时光的隧道,领略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路上,大约有二十个风景如画的景点如珍珠般散落,让人目不暇接。
对于游客来说,更有贴心的导游全程讲解,为大家揭开每个景点背后的神秘面纱。当车行驶至美景如画之处时,司机还会特意停下车辆,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小伙伴们尽情拍照留念,畅游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来到利斯特维卡小镇,仿佛置身于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之中。这个被誉为贝加尔湖之门的小镇,仅有一条主街——“高尔基大街”贯穿其中。街道一侧是古朴的小镇建筑,另一侧则是波光粼粼的贝加尔湖,湖水与天空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目睹渔民们淳朴真实的生活场景,还能够亲身体验狗拉雪橇带来的新奇刺激。
埃赫乔德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这座山脉由坚硬的花岗岩伟晶岩和晶莹剔透的石英脉共同构筑而成,显得巍峨壮观。山上更有着令人惊叹不已的鹿群奔跑图以及神秘莫测的有角人类图案,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清晰可辨。
而扎巴悬崖,则因其由纯净洁白的大理石构成而得名。这座悬崖矗立在贝加尔湖西岸,宛如一座巨大的雕塑,即使从遥远的地方望去,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雄伟壮丽。阳光洒下,悬崖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银装素裹的仙子,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站在崖顶,俯瞰着浩渺无垠的贝加尔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我查了资料才知道一些历史故事,贝加尔湖,曾经是中国北方民族渔猎的地方,被俄国占领的。
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南部,水面海拔455米,水面面积3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30米,是世界上第一深湖,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储存了23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占据世界淡水总量的五分之一,是中国淡水总量的84倍。如果拥有贝加尔湖,中国西北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或许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历史上俄罗斯是如何占据了这个美丽和富饶的湖泊需要先了解那段历史。
贝加尔湖是中国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活动的宝地。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北方的鬼方、北狄就活动到了贝加尔湖周边,并创造了卡拉苏克文化。他们将中国殷商的冶炼技术和风格带到了贝加尔湖以南地区,苏联编撰的《世界通史》写道:“卡拉苏克的匕首,刀,矛、弯柄套斧,掌形耳环和各种小牌等装饰品,跟靠近中国长城北面各地区所发现的特别相象。”
创造卡拉苏克文化的居民是鬼方、北狄,或者他们和鬼方北狄具有一定的联系。秦汉时期,中国的古文献将他们称之为“丁零”。而丁零的后裔则是铁勒、高车、回鹘、突厥等民族。《魏书·高车传》追溯北方的高车民族时说“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
匈奴崛起之后,丁零被匈奴所控制,《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冒顿单于“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前100年,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结果被匈奴单于扣留,并流放到北海之地牧羊,这里的北海就是贝加尔湖。直到19年后,苏武才得以离开此地,返回国内。
前92年,卫律出使匈奴,随后国内发生变故,他就选择投降匈奴,匈奴封其为丁零王。苏联还在乌兰乌德南发现了一座“伊沃勒加城镇”,这座城池是匈奴最北的据点,因为再往北就没有发现匈奴的墓葬和城镇遗址了。段连勒等学者认为这座城池是匈奴於靬王的驻地,因为此王是匈奴派遣来管辖丁零的王。
在匈奴衰败之时,丁零也会趁乱进攻匈奴,也摆脱匈奴的控制。例如公元前71年,匈奴衰落,丁零趁弱攻其北。前60年左右,“丁令比三岁入盗匈奴,杀掠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公元85年,北匈奴衰落,“丁零寇其后”。北匈奴政权覆没后,丁零大规模南迁,占据了漠北地区。到了魏晋南北朝,将丁零的后裔称之为铁勒,他们已经广布草原了。
从铁勒到蒙古,在南北朝时期,柔然和突厥先后在草原崛起,而铁勒先后被柔然、突厥征服,同时也会趁机反攻,重复着丁零和匈奴的故事。605年,铁勒薛延陀部建立汗国,和东突厥对峙。630年,薛延陀和唐朝联合灭东突厥。647年,铁勒又被唐朝所灭。
唐灭薛延陀后,其势力范围到达大漠南北,唐太宗被草原各族尊为“天可汗”。当时铁勒各部纷纷臣服于唐朝,包括贝加尔湖地区的骨利干部也向唐朝纳贡。这是中原王朝首次将漠北高原纳入到势力范围之内,对这里的控制还是比较虚弱。唐朝没有在漠北驻军,只是册封了一些部落为都督府就撤退了。而骨利干等贝加尔湖一带的部落对唐朝也只有名义上的朝贡关系了。
唐朝前期漠北部落分布,682年,东突厥残余势力复国成功,建立了“后突厥汗国”,并征服了铁勒九姓。直到744年,铁勒之中的回鹘才击败后突厥,建立了回鹘汗国。840年,回鹘汗国又瓦解,草原群龙无首,进入混乱时代,直到蒙古的崛起。
突厥、铁勒都是丁零的后裔,但突厥融合一些塞种人的血统,因此两者在肤色上有很大的差别,但语言上差别不大。西方学者将突厥、铁勒的语言统称之为“突厥语系”,他们也搞混了突厥和铁勒的关系,甚至认为铁勒属于突厥。在回鹘汗国灭亡后,草原上有大量的铁勒部落,西方史学界统称之为“突厥”。
在蒙古统一草原之前,生活在草原的突厥语系部落主要有汪古部、克烈部、乃蛮部、蔑儿乞部等,其中林中百姓比较特色。所谓林中百姓,就是生活在贝加尔湖周边亚寒带针叶林中的部落,他们已经不再游牧,演变为了渔猎民族。贝加尔湖以西的“林中百姓”主要是突厥语族,而以东则为蒙古语族。
1207年,已经建立蒙古汗国的成吉思汗派遣军队征服“林中百姓”,其中一支名为“不里牙惕”,也就是后来的布里亚特蒙古人。这里突厥语部落自然也臣服于蒙古,元朝时期曾在此地设天文测影站—铁勒站。现在西伯利亚有两支少数民族——涅涅茨人、雅库特人,他们的父系y染色体主要是n,是丁零、铁勒后裔。
元朝崩溃后,蒙古黄金家族继续统领漠北,贝加尔湖一带也属于蒙古部落管辖。在明朝中期,蒙古草原分裂为了漠北和漠南两部分,漠北为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主要有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三部,其中贝加尔湖西北的土地属于札萨克图汗,中部的土地属于土谢图汗,而东部的土地则属于茂明安等部落。
俄罗斯的东进,贝加尔湖脱离蒙古。也就在明朝后期,俄罗斯不断在西伯利亚扩张。1598年,俄罗斯灭西伯利亚汗国,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门也就敞开了。此后,俄罗斯沿着鄂毕河、勒拿河推进。1639年,俄罗斯已经推进到了太平洋沿岸。
而俄罗斯向叶尼塞河上游推进的势力也开始进入贝加尔湖地区。1619年,俄罗斯建立了叶尼塞斯克,成为了入侵漠北蒙古的据点。随后一系列的据点不断向河流上游推进,例如伊利姆斯克(1630年)、布拉茨克(1631年)、厄尔口城(1652年)、巴拉甘斯克(1654年)。到1652年,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已经全部被俄罗斯所占据。
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推进则稍微慢一些。1648年,他们建立了巴尔古津城堡,这个城堡在贝加尔湖以东,随后向黑龙江流域推进了,先后出现了雅克萨城(1650年)、伊尔根斯克(1653年)、尼布楚(1658年)等。直到1666年,俄罗斯才在贝加尔湖南部建立了楚库柏兴据点,这时候也就意味着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已经完全被俄罗斯所占据。
当时喀尔喀蒙古虽然对清朝称臣纳贡,清朝的实际控制权并未到达漠北,甚至喀尔喀还组建过反清联盟,以防范清朝对蒙古的扩张。直到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后,内地宣告统一,才反过来考虑限制俄罗斯的扩张。1688年,康熙对沙俄发动了雅克萨之战,其目的是为了将俄国赶出黑龙江流域。
经过两次战争,清朝最终拔除了雅克萨据点,并在瑷珲城建城,以防范俄国人进入黑龙江流域。但俄罗斯又勾结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东侵。1688年,清朝派遣谈判团准备和让罗斯进行领土谈判,噶尔丹则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东征喀尔喀。当时喀尔喀蒙古正在全力对抗俄罗斯军队,噶尔丹的军队杀来,喀尔喀军队土崩瓦解,俄罗斯也趁机越过楚库柏兴,推进了恰克图一线。
接着噶尔丹收到了俄罗斯大批的火炮、火枪,对车臣汗发动了进攻。噶尔丹的进攻让清朝的谈判陷入了被动的状态,因为当时喀尔喀地区已经被噶尔丹占领,因此清朝没有什么理由要求得到贝加尔湖地区的蒙古部落。另外,噶尔丹还磨刀霍霍,准备统一整个蒙古,这已经威胁到了清朝的核心利益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决定对沙俄做出一些让步,也就是不要求收复整个黑龙江上游地区。就这样,俄罗斯和清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双方以外兴安岭为界,划分了边界线。至于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问题,当时清朝没有资格和俄罗斯谈判,康熙皇帝也就只能搁置。
随后,康熙皇帝三次北伐噶尔丹,最终噶尔丹服毒自杀,喀尔喀蒙古三部也正式被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了。但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还未停止,随后准噶尔又杀到了西藏,企图利用宗教圣地来号令蒙古。康熙皇帝又两次发兵西藏,于1722年实现“驱准保藏”,将青藏高原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
也就是这一年,康熙皇帝就去世了,他还没有来得及解决贝加尔湖以东的问题。1723年,雍正帝上台,结果青海的和硕特蒙古趁机发动叛乱,雍正帝不得不派兵远征。平定了青海叛乱后,雍正帝才开始俄国进行了边界谈判。
从康熙三征噶尔丹以来,清朝和俄罗斯的边界线就保持原状,因为双方都无力推进。到1724年,俄罗斯叶卡捷琳娜一世派遣谈判团出发,到1725年双方正式谈判。最终,双方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条约没有对现状做出大的调整,只是承认双方的占领,清朝承认俄罗斯占据了贝加尔湖地区,俄罗斯则承认清朝占据了喀尔喀蒙古地区,双方以恰克图为界,这里也是现代蒙古和俄罗斯的边界。
俄罗斯和清朝的领土谈判,实际上就是对蒙古遗产瓜分的谈判。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的确如此,可惜的是俄罗斯先占据了贝加尔湖地区,也就导致清朝在这场谈判中落于下风。就这样,贝加尔湖就彻底从蒙古分离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