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朱棣一生的功绩总结
唐太宗年间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一幕幕,突然又有点不太想御驾亲征了。
想到自己将来有可能为了出征还得要事事征求李承乾的意见就是浑身难受。
不过脸上也是露出不满之色
“什么叫随便挑个软柿子捏捏啊?好歹也是一国太子,这一国之君做人做事自然应该应该而上,有气吞山河之志。要打就要打那最强的。直接把他们打怕,把他们打服。”
下方的尉迟恭和程咬金也是纷纷附和。
“是啊是啊,把那最强的给打趴下了那其他的那些小卡拉米谁还敢放肆,直接就跑过来俯首称臣了。”
魏征想到李世民刚才的想法,想到现在正是劝谏的时候,急忙对着李世民说道
“是啊陛下,如果看来,这太子监国之事着实是不可啊。”
“且看那大明,太子监国,朝中直接出现了两个声音,于国不利,还请不下三思。”
李世民闻言一脸愤怒,这魏二愣子,特娘的什么事情都能给朕扯半天,烦死了。
汉武帝年间
刘彻看到这样的场景也是不住地摇头
“这太子啥玩意儿啊?居然敢这样跟皇帝说话?”
“这要是朕的太子跟朕这样说话,怎么也得先打一顿再说。”
卫青和霍去病也是连连附和
“陛下说得对,还什么找个软柿子捏捏,再看看咱大汉,那可从来都是先照着最强的匈奴打。”
始皇帝时期
始皇帝嬴政深深地皱着眉头,一脸的不耐
“也不知道这皇帝怎么当的,太子居然敢对皇帝的旨意有意见,简直是不知死活。”
一旁的赵高闻言连忙奉承道
“是啊陛下,这天下可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像陛下这般的,大权独揽。看来这什么永乐大帝,比起陛下来那是大大不如的。”
嬴政被这马屁拍的浑身舒服爽。
要不怎么说人家赵高能一步步从底层爬到这个位置呢。
那永乐大帝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这赵高说始皇帝比永乐强,始皇帝自然是舒爽无比。
天幕继续缓缓地播放
大河之水滔滔不绝,永乐大帝身披龙袍高高的站在岸边俯视着这由他牵头修建的大运河。
运河之中船只来往不绝,渔船缓缓地停靠。
而在此时大帝的身前,是一个青年男子,他正是郑和,在他的身后是那些随他归来的将士和其他各国前来大明做生意的外邦商人。
画面一闪而过
这是一件巨大无比的大殿,大殿之中堆积着如山般的书籍,永乐大帝此时正在上方有条不紊的翻看着这些书籍,在其下方则是负责编撰永乐大典的一众朝臣,学士们。
画面再一转
一座威武霸气的皇城缓慢地铺展开来。
随着画面的不断播放,天幕之中出现一段旁白。
【永乐大帝一生,功绩无数。】
【其一:疏通运河,是沿岸百姓再不受水灾之苦,更是联通南北,使得水路交通极其发达。】
【其二:六下西洋,六次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带回了无数大明不曾拥有的新奇物品,也向周边沿海各国展示了大明的风采,使得万邦来朝。】
【其三:编撰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为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知识财富。】
【其四:迁都北京,此时的北方有瓦剌鞑靼等各部虎视眈眈,天子朱棣迁都北京亲自坐镇,此为天子守国门。】
画面再是一转
此时的天幕画面逐渐的变得昏暗起来,暗示着这属于永乐大帝朱棣的千古史书即将迎来终点。
此时的朱棣已经六十五岁,这是他第五次北征,也是他最后一次被征。
雄武的帝王不再年轻,他的头发都胡子都已经花白,过了许久,骑在马背上的终于是走不动了,他遥望着故国的方向,缓缓地闭上了双眼。
一代帝王朱棣,就此陨落与回程的途中。
【朱棣:病死于征途,享年六十五岁,庙号太宗皇帝,谥号太宗文皇帝。】注:(成祖是后面被嘉靖改的)
永乐年间
不少跟随朱棣多年的臣子看着这一幕都是不由的潸然落泪,他们小心翼翼的用袖子抹掉眼泪,哽咽无比。
他们的陛下,他们的永乐皇帝,居然是病死于征战的途中。
唐太宗年间
李世民看着天幕朱棣病死于征伐途中也是反应过来
“原来竟是朕错怪了那太子,想必那太子应当是担心老爷子的身体才会那般阻挠。”
洪武年间
百官们看着朱棣的落幕也是不由有些戚戚然。
武将们在感叹的同时也露出一丝羡慕的表情,作为武将,一生征伐,能不是被敌人杀死而又寿终正寝在战场之上,也算是一种幸福。
然而朱元璋却是不一样,他只看到了朱棣所做出的那些功绩。
本来先前对于朱棣的篡位还有些不满,现在却是一脸的欣喜。
“好孩子,做得好,咱老朱倒是没想到你这小子不光 马上功夫不错,这治国理政也是一把好手。把咱的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条的,咱大明的百姓们更是过上了好日子。”
百官们对于朱元璋的突然表扬朱棣都是纷纷倒吸冷气。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理所应当,试问他们的后世子孙中如果出现了这么争气的后代,他们谁不得把他捧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