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其德昭昭
且说几日前,关胜受东京蔡太师之命,来大名府与梁山军作战。
关胜一见了城头的那杆“汉”字大纛,庄严肃穆油然而生。
再一见梁山寨主,不止有庄严,心里还倍感亲切。
东京来的大军被打得七零八落,关胜索性解散剩下的兵卒,换上便装,潜入大名府。
在大名府的关王庙里,见到了显圣的先祖关云长。
身后站着关平和周仓,跟画像里一模一样。
眼见关云长唇舌未动,只听得声如霹雳:“平儿,先扇他两个耳光!”
关胜被吓得手脚酸软,抖似筛糠,匍匐在地,磕头不止。
关平左手攥着关胜的衣领,将他提溜起来,右手抡圆了“啪啪”两巴掌!
“一巴掌,打你目无尊者,见了我刘大爷居然不下拜!
二巴掌,打你心存歹念,见了汉家大纛居然不投奔!”
关胜只觉得两边腮帮子疼得像是被火燎过一般,痛彻双颊,嘴角流出丝丝鲜血。
“我只见他打着一面汉字大纛,实在没想到他是昭烈皇帝啊!”
关云长声如洪钟道:“本应杀了你这个不肖子孙,见你身上有几分武艺,留你一条性命,留在我大哥身边听用。”
关胜唱个大喏:“多谢先祖不杀之恩!”
“可是……”关胜嗫嚅半晌,没将完整的话说出。
关平喝道:“有话快说!”
“可是昭烈帝这次真的能够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
关云长目视前方,想起在东汉末年的往事,无比坚定道:“有我在,当然可以!”
“小辈还有一话要问,既然先祖拥有神力,在五胡乱华之时,同胞受难之际,为何不出手相助,解救无辜的生灵?”
关云长叹了口气,道:“人靠粮食过活,神靠香火生存。没有民间的香火供奉,何谈神力!”
关胜道:“可是先祖的武安王是赵官家册封,从庙堂到民间,是朝廷出钱修建庙宇,百姓百能向先祖供奉香火。
我们关家奋起神力和人力,帮助昭烈皇帝推翻宋国,岂不是恩将仇报?”
关云长素以忠义立世,关胜竟敢说他恩将仇报。
周仓是个暴脾气,抡起青龙偃月刀便要砍下来。
这一刀,关胜肯定会命丧黄泉。
关云长轻咳了一声,周仓放下刀,关兴重重朝着关胜心窝,重重踹了一脚。
关胜被踹飞足足两丈远。
关平走过去,攥着他的后衣领,像拎一只猫似的,将关胜提在半空中。
“请……请……咳……请先祖明示!”
关胜挨打,知道自己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
“佛家讲究因果,有个因果关系你没思考明白。
老夫死了九百年,还能受百姓的供奉,是因为世间缺少忠义之士。
或木雕、或泥塑、或画像,皆是拿老夫做榜样,令世人效仿。
正因为老夫在民间香火鼎盛,赵佶只不过是想当个道君皇帝,顺应大势罢了。
所以老夫的神力来源于人民,而不是赵佶敕封的崇宁真君、武安王,
哪怕后世君王,给老夫封个关圣帝君,老夫也看不上眼,无非是想靠着民间供奉,来维护他的君王统治!”
关胜沉默不语,脑子里在消化关云长说的因果论。
关平道:“蠢笨如猪的玩意儿!给你打个比方,梁世杰被昭烈皇帝铡了,蔡京在赵佶面前讨个封赏,假如他被封为大名府城隍,大建庙宇,你觉得他会有神力吗?”
关胜听罢,如醍醐灌顶,瞬间一通百通,道:“梁世杰在大名府做的恶行,简直罄竹难书,活着遭人唾弃,死了还能有人供奉?”
关平将关胜轻轻放下,道:“总算你有点悟性!”
关胜揉了揉心口,道:“东京开封府也有关王庙,先祖何不施展神力,像俯身在吕蒙身上,俯身于赵佶之身,传一道圣旨,禅位于昭烈皇帝。”
关云长听罢,给关平一个眼神,关平攥着关胜的后衣领,飞在房梁处。
关平一松手,关胜“嘭”的一声,重重摔下,只觉得腹内五脏错位,双眼直冒金星。
关云长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刚才跟你说的因果论,看来你压根没记住!
复兴汉室江山的成因是受百姓爱戴,而不是赵佶的一纸诏书!”
关胜恍然大悟,苦苦哀求道:“小辈记住了!”
关平劝道:“父亲休要动怒,他资质愚钝,若要贯彻理解,须些时日。若他冥顽不灵,再杀他不迟!”
关胜向关羽与关平拜了四拜,道:“先祖之言,小辈定当铭记!”
关羽点了点头,大手向前一挥,关胜以为是来取自己性命,连连后撤,脑后传来疼痛感。
关胜双眼猛睁,瞬间惊醒,还在供桌下,是后脑勺撞着供桌的桌腿。
紧接着脸上双颊、四肢百骸、心窝深处都传来痛感。
“原来这不是梦啊!”
关胜爬出帘布外,正中画像上的三人纹丝未动。
只是觉得眼神在盯着自己。
关胜整理好衣裳,包裹好头脸,走出庙门,东方初现鱼肚白,天空微微亮。
等到城门打开时,关胜走出了大名府。
空荡荡的关王庙大殿。
关平问道:“父亲如此思念大伯父,为何不去他梦里相见?”
关云长道:“不急,待你三叔来时,与他一同觐见。”
有道是好饭不怕晚,茶吃后来酽,兄弟三人重聚首,胜似汉末古城时。
且说刘备有意收服关胜,待他借来人马,在大名府守株待兔。
可是每天撒出去十余支探马,附近州府都没有关胜的消息。
刘备在大名府待了十余日。
起初,是大名府本地的士绅前来拜见刘备。
后来,大名府下辖的县令、县丞、县尉望风便降,纷纷前来觐见刘备。
太守府日日宴请不断,天天坐而论道。
无论官吏或士绅,来到大名府,皆对梁山军刮目相看,尤其是这位梁山泊寨主。
原先只打听到,他是东溪村保正,不好读书,无甚大才。
直到在大名府面谈,方知这位寨主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国之栋梁之才。
无论治小家还是治大国、军事政治、工商渔农、无所不知。
无论来人带着多么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之事,在他口中,三言两语便能道清是非曲直。
令人每每心生大彻大悟之感。
不但如此,这位寨主尤其爱谈刘备,动辄开口便是昭烈皇帝有此先例,若是昭烈帝在此,只需这般这般,如此如此。
无数官吏和士绅的拍手称赞,更加坐实了他的称号——昭烈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