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秦帝王嬴政之永生 > 第78章 李斯的禀奏

第78章 李斯的禀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然而,此刻的大殿中,气氛却异常紧张。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站在一旁,眉头紧锁,目光在扶苏与太子之间来回徘徊。

    扶苏,作为大秦的长子,身披一袭黑色长袍,神色凝重地站在大殿中央。而太子则是一身华丽的金色龙袍,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冷峻与不屑。两人之间的气氛剑拔弩张,仿佛随时可能爆发出一场激烈的争斗。

    李世民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低沉而有力:“扶苏公子,您为何会在此时出现在大殿之上?儒家为何会背叛您?”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缓缓开口道:“李将军,事情并非如表面那般简单。儒家并非背叛,而是另有隐情。”

    长孙无忌皱眉道:“那为何太子殿下会拒绝儒家的效忠?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

    太子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锐利:“长孙将军,儒家不过是借机攀附,妄图操控朝政。我拒绝他们,是为了大秦的未来。”

    房玄龄不禁问道:“太子殿下,您是否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儒家有此企图?”

    太子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递给房玄龄:“这是儒家与匈奴私通的证据,他们妄图借助外敌之力,颠覆大秦。”

    房玄龄接过竹简,仔细查看后,脸色顿时变得异常凝重:“此事若属实,儒家确实罪无可恕。但扶苏公子,您又为何会与儒家走得如此之近?”

    扶苏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太子:“我与儒家并无私交,只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力量,推行仁政,造福百姓。至于与匈奴私通一事,我并不知情。”

    李世民沉思片刻,开口道:“扶苏公子,太子殿下,此事关系重大,需得彻查。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

    就在此时,大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身穿黑衣的侍卫快步走进,跪地禀报:“启禀陛下,外面有一位自称来自未来的使者,声称能解开这一切的谜团。”

    大殿内众人面面相觑,纷纷露出疑惑之色。李世民率先反应过来,挥手道:“带他进来。”

    不多时,一名身穿奇异服饰的男子被带进大殿。他的衣着与大秦的服饰截然不同,显得格外突兀。他神色平静,目光坚定地扫视了一圈,最后停留在扶苏与太子身上。

    “诸位,我来自未来,名为张恒。我知道你们对当前的局势感到困惑,我能解答你们的疑问。”

    李世民眉头一挑,问道:“张恒,你说你来自未来,有何证据?”

    张恒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块闪烁着蓝光的晶体,轻轻按下按钮,顿时,一幅立体的影像出现在大殿中央。影像中展示的是未来的世界,科技高度发达,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众人无不惊叹,纷纷低声议论。张恒继续道:“在未来的历史中,儒家确实曾试图操控朝政,但并非全体儒生皆如此。真正的幕后黑手,是儒家内部的一小撮野心家。”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那太子拒绝儒家的效忠,是正确的选择?”

    张恒点头:“太子殿下的决策是为了避免大秦陷入内乱。但同时,扶苏公子的仁政理念也是未来大秦能够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你们二人的理念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

    太子若有所思地看着扶苏:“那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合作?”

    张恒微笑道:“正是如此。你们需要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内外的挑战。未来的大秦,需要你们二人的智慧与力量。”

    李世民沉声道:“张恒先生,您既然来自未来,是否知道如何解决当前的危机?”

    张恒点头:“首先,我们需要查清儒家内部的叛徒,确保朝政的稳定。其次,扶苏公子与太子殿下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推行仁政与强军政策,让大秦更加繁荣昌盛。”

    长孙无忌点头道:“此言有理。我们需要彻查儒家的内部问题,同时也要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房玄龄补充道:“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张恒先生的知识与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治理能力。”

    太子与扶苏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理解与认同。太子率先开口:“扶苏兄,我们或许有不同的理念,但为了大秦的未来,我们应该携手共进。”

    扶苏点头:“太子殿下,我愿意与你合作,共同推行仁政与强军政策,让大秦更加繁荣。”

    李世民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此甚好。我们大秦需要你们二人的智慧与力量。张恒先生,我们将全力配合你,查清儒家的内部问题。”

    张恒微微一笑:“感谢诸位的信任。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大秦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

    大殿内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众人开始商讨具体的行动计划。张恒详细地介绍了未来的一些治理经验与技术,众人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赞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等人逐渐明白了儒家背叛扶苏的真正原因,以及太子拒绝儒家的深意。他们决定共同努力,查清儒家的内部问题,同时推行仁政与强军政策,让大秦更加繁荣昌盛。

    皇宫深处,众帝商议着如何在这动荡的局势中寻得一丝安宁。大殿内,灯火通明,几位帝王正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一种既能娱乐又能修身养性的活动。

    李世民站起身来,眉头微皱,沉声道:“各位帝兄,咱们商议了许久,何不放松一下?我认为麻将更有意思,既能娱乐,又能考验我们的智慧。”

    朱瞻基点头附和:“李兄所言极是。麻将确实妙趣横生,但我们不妨轮流玩麻将和下象棋。这样既能满足不同的兴趣,又能多方面锻炼我们的心智。”

    曹操一向心高气傲,听罢冷笑一声:“麻将虽好,但我更喜欢象棋。象棋不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对战略的考验。唐明皇,你可敢与我一战?”

    唐明皇李隆基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曹公既有此雅兴,朕自当奉陪。不过,今日我们不妨先听听其他帝兄的意见。”

    此时,嬴政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诸位帝兄,各抒己见固然重要,但我们身处乱世,需时刻警惕。麻将和象棋皆为娱乐之道,但也不可荒废政务。今日我们便定下规矩,每日议事之后,轮流玩乐。”

    众帝纷纷点头称是。于是,他们决定先由李世民、朱瞻基、曹操和唐明皇分别展示他们的技艺,其他人则观战助兴。

    李世民率先提议:“不如我们先来一局麻将,看看谁的手气最好。”

    朱瞻基笑道:“好,那就由我来做庄家,开始吧。”

    四人围坐在一张精致的麻将桌前,朱瞻基开始洗牌,动作娴熟而优雅。其他三人也不甘示弱,各自调整心态,准备迎接这场智力与运气的较量。

    随着牌局的进行,李世民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微笑自得,显然对自己的牌局颇为满意。朱瞻基则始终保持冷静,目光如炬,似乎在思索着每一步的策略。曹操则显得有些急躁,不时地瞟向唐明皇,似乎在暗中较劲。唐明皇则神色自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忽然,李世民放下一张牌,笑道:“胡了!”

    众人一看,果然是清一色的胡牌,纷纷赞叹李世民的好运与智慧。朱瞻基笑道:“李兄果然技艺高超,这一局你赢了。”

    李世民谦虚道:“不过是运气罢了,下一局未必如此。”

    接下来,众人又玩了几局麻将,彼此之间的默契与竞争也逐渐显现出来。每一局都有不同的赢家,但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麻将过后,曹操迫不及待地提议:“现在该轮到象棋了,唐明皇,我们来一局如何?”

    唐明皇微笑颔首:“曹公盛情难却,朕自当奉陪。”

    两人来到一张象棋桌前,曹操率先执红子,唐明皇执黑子。棋盘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双方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

    曹操率先出招,红马跳出,意图进攻唐明皇的防线。唐明皇则不慌不忙,黑炮平移,准备迎战。两人的棋风截然不同,曹操攻势凌厉,步步紧逼;唐明皇则防守稳健,处处设防。

    随着棋局的深入,曹操的攻势愈发猛烈,红车横扫千军,逼近唐明皇的帅位。唐明皇则巧妙应对,黑象护卫,步步为营。

    忽然,曹操大笑道:“唐明皇,你的帅位危矣!”

    唐明皇微微一笑:“曹公莫急,胜负尚未可知。”

    只见唐明皇黑马一跃,直取曹操的红车,局势瞬间逆转。曹操一时不察,被唐明皇的巧妙布局所困,最终不得不认输。

    曹操叹道:“唐明皇果然棋艺高超,曹某甘拜下风。”

    唐明皇谦虚道:“曹公过奖,朕不过是侥幸取胜。”

    此时,嬴政走上前来,沉声道:“诸位帝兄,今日的玩乐让我们放松了不少,但也不要忘记我们的责任。明日我们继续商议国事,今日便到此为止吧。”

    众帝纷纷点头称是,随后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宫殿。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夜晚,宫中却暗流涌动。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冲突愈发激烈,朝廷内部的复杂人际关系也在悄然变化。每一位帝王心中都有自己的盘算,他们不仅要在娱乐中展现智慧,更要在权力斗争中保全自己。

    李世民回到自己的寝宫,心中暗自思索:“今日的麻将与象棋不过是表象,真正的较量在于如何平衡各方势力,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动摇。”

    朱瞻基则在书房中翻阅古籍,思索着如何在儒法之争中找到平衡点,既能保持朝廷的稳定,又能推动改革。

    曹操则在自己的书房中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篇谋略文章,准备在下一次的朝会上提出自己的主张。

    唐明皇则在自己的寝宫中弹奏古琴,琴声悠扬,仿佛在思索着如何在这乱世中保持自己的清明与智慧。

    而嬴政则在自己的书房中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商议着如何在这动荡的局势中保持秦朝的统治地位。

    咸阳殿内,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崇祯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在场的众大臣。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微弱的呼吸声和烛火的轻微跳动声。

    崇祯帝:“各位爱卿,今日召集你们前来,是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要商议。”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压抑着内心的愤怒。

    一位身穿儒袍的大臣站了出来,恭敬地行了一礼:“陛下,不知所为何事?”

    崇祯帝目光一冷,盯着那位大臣:“兵权。”

    此言一出,众大臣面面相觑,殿内的气氛更加凝重。兵权,这两个字在此时此刻显得尤为沉重。

    另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试图缓和气氛:“陛下,兵权乃国之重器,岂可轻易动摇?”

    崇祯帝冷笑一声:“轻易动摇?你们以为朕不知你们的所作所为吗?朕要从你们手中夺回兵权,还我大秦一个清明天下!”

    众大臣面色骤变,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崇祯帝的眼睛。

    就在此时,赢辰突然站了出来,目光凌厉地扫视着在场的儒家官员:“陛下,儒家官员不忠不义,贪图权势,早已失去了为国为民的初心。臣请陛下将他们逐出咸阳殿,以正朝纲!”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哗然。儒家官员们纷纷站了出来,脸色苍白,开始为自己辩解。

    “陛下,臣等绝无二心,忠心耿耿!”

    “陛下,臣等一心为国,请陛下明察!”

    崇祯帝的目光冷冷地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赢辰身上:“赢辰,你有何证据?”

    赢辰从怀中掏出一卷奏折,双手呈上:“陛下,这是臣收集到的证据,足以证明这些儒家官员的罪行。”

    崇祯帝接过奏折,快速翻阅,脸色越来越阴沉。最终,他将奏折重重地拍在龙案上:“禁军,进来!”

    随着一声令下,数十名禁军迅速涌入咸阳殿,将那些儒家官员团团围住。

    “陛下,饶命啊!”

    “陛下,臣等冤枉!”

    崇祯帝冷冷地看着他们:“将他们全部带走,严加审问!”

    禁军不由分说,将那些儒家官员一一押走,咸阳殿内恢复了短暂的宁静。

    赢辰走上前,单膝跪地:“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协助陛下夺回兵权。”

    崇祯帝深深地看了赢辰一眼,点了点头:“好,朕信你。”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跑进来,跪地禀报:“陛下,边关急报!”

    崇祯帝接过急报,展开一看,脸色骤变:“边关告急,敌军来袭!”

    赢辰站起身来,目光坚定:“陛下,请容臣前往边关,统领大军,抵御敌军!”

    崇祯帝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好,朕准你前往,但你务必记住,兵权在手,绝不可懈怠!”

    赢辰深深一拜:“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赢辰离开咸阳殿,带着一队精锐禁军,火速赶往边关。一路上,他心中思绪万千。作为一名穿越者,他深知历史的走向,但此刻,他已经无法再冷眼旁观,他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的命运。

    边关,战火纷飞,敌军如潮水般涌来。赢辰站在城墙上,目光如炬,冷静地指挥着大军:“弓箭手,准备!放箭!”

    一阵箭雨如同暴风骤雨般射向敌军,敌军阵脚大乱。赢辰的指挥如同神助,每一个命令都精准无误,大秦士兵士气高涨,奋勇杀敌。

    就在此时,敌军中一名身披重甲的将领策马冲出,直奔赢辰而来。赢辰冷笑一声,拔出佩剑,迎了上去。

    两马相交,刀光剑影,火花四溅。赢辰与敌将激战数十回合,最终一剑刺穿敌将的胸膛,将其挑落马下。

    敌军见主将被杀,士气大挫,纷纷溃逃。赢辰乘胜追击,率领大秦士兵将敌军彻底击溃。

    就在此时,李斯出列,向赢辰行礼后,缓缓开口:“陛下,臣有要事禀奏。”

    赢辰微微点头,示意李斯继续说下去。

    李斯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陈述:“陛下,近年来,天下虽已一统,但各地豪强势力依旧不容小觑,尤其是儒家,他们以学术为名,行聚众之实,暗中图谋不轨。臣认为,必须对儒家进行彻底整顿,以巩固陛下的统治。”

    赢辰的眼神闪过一丝冷光,语气平静地问道:“李斯,儒家势力的根源何在?他们为何敢如此大胆?”

    李斯微微躬身,回答道:“陛下,儒家以孔子之学为根本,主张仁政、礼治,表面上看似无害,实则暗中积蓄力量,企图恢复周礼,削弱皇权。他们的学说在民间颇有影响,若不加以控制,恐怕后患无穷。”

    赢辰的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朕当如何应对?”

    李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继续说道:“陛下,臣建议,对儒家采取分化瓦解之策。首先,重用那些愿意效忠陛下的儒生,给予他们官职和荣誉,以此拉拢一部分儒家力量。其次,严厉打击那些顽固不化、图谋不轨的儒生,彻底铲除他们的势力根基。”

    赢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李斯,你的建议甚好。朕会下令,按照你的方案执行。不过,朕还有一事不明,儒家在民间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是否有其他隐患?”

    李斯沉思片刻,回答道:“陛下,儒家之所以在民间有如此影响力,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学说深入人心,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儒家掌握了大量的学塾和书院。若要彻底削弱儒家势力,必须从教育入手,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培养忠于陛下的官员和学者。”

    赢辰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断,语气坚定地说道:“李斯,你的建议朕会认真考虑。你立即着手制定新的教育制度,朕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彻底铲除儒家的影响。”

    李斯领命,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得到了赢辰的信任。他深知,只有彻底铲除儒家的势力,才能巩固赢辰的统治,同时也能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

    就在此时,赵高忽然开口,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赢辰冷冷地看了赵高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赵高,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赵高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恐惧,缓缓说道:“陛下,儒家势力虽大,但他们毕竟是文人,若能以德服人,或许能事半功倍。臣以为,陛下可以采取怀柔政策,既不失仁政之名,又能逐步削弱儒家的影响。”

    赢辰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冷笑,语气冰冷地说道:“赵高,你的意思是说,朕的铁腕手段不如你的怀柔政策有效?”

    赵高心中一惊,连忙跪下,磕头说道:“陛下,臣不敢。臣只是担心,若过于严厉,恐怕会激起民间反感,不利于陛下的统治。”

    赢辰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威胁:“赵高,你要记住,朕的决策不需要你来质疑。若再有下次,朕不会轻饶。”

    赵高连忙磕头谢罪,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深知,自己在赢辰面前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权力和地位,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左右朝局。

    赢辰挥了挥手,示意赵高退下,然后转向李斯,语气坚定地说道:“李斯,朕要你立即着手制定新的教育制度,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推行。朕要让儒家的影响彻底消失。”

    李斯领命,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得到了赢辰的信任。他深知,只有彻底铲除儒家的势力,才能巩固赢辰的统治,同时也能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跑进殿内,跪下禀报:“陛下,宫外有一名儒生求见,自称有重要情报。”

    赢辰眉头微皱,示意侍卫将儒生带进殿内。不多时,一名身穿儒服的中年男子被带到殿前,向赢辰行礼后,缓缓说道:“陛下,草民名叫张良,有要事禀告。”

    赢辰冷冷地看着张良,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张良,你有什么重要情报?”

    张良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陈述:“陛下,草民得知,儒家内部有一部分顽固派,他们暗中勾结一些地方豪强,企图发动叛乱,推翻陛下的统治。”

    赢辰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光,语气冰冷地问道:“张良,你所说的这些叛乱分子,他们的首领是谁?”

    张良低下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恐惧:“陛下,他们的首领是前朝遗臣韩非的弟子,名叫田光。他们已经在各地秘密集结,准备伺机而动。”

    赢辰的脸色变得阴沉,语气中带着一丝杀意:“李斯,立即派人查清这些叛乱分子的具体位置,务必将他们一网打尽。”

    李斯领命,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得到了赢辰的信任。他深知,只有彻底铲除这些叛乱分子,才能巩固赢辰的统治,同时也能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

    赢辰转向张良,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张良,你既然能提供如此重要的情报,朕会重重有赏。不过,若你所说有半点虚假,朕绝不会轻饶。”

    张良连忙磕头谢恩,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得到了赢辰的信任。他深知,只有彻底铲除这些叛乱分子,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