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 第5章 她嫁遍了大半个中国

第5章 她嫁遍了大半个中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春天将尽,还有几天就进入六月份了,炎热的夏天即将登场。

    帕米尔高原没有一年四季之说,在我看来,这个地方只有冬天和夏天之分。

    我和妻子来到这里居住快有两年了,我在塔什库尔干的县城上开了一家青年旅舍,她重操旧业,开了一家小小的花店。

    塔什库尔干与其说是一个县城,不如说是一个小村庄。这里基本上是由深圳援建的,地处新疆最西边,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因此每年来这里做生意的外国人比较多,很多巴基斯坦的商人都会经过这里,去喀什市做生意。

    当初之所以选择来这里,是因为这里安静,人少,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塔县作为一个旅游县城,资源相当丰富,这里有著名的盘龙古道,这条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弯弯曲曲的,有点像西南地区的山路十八弯,因此每年从内地自驾过来的游客不在少数,当然,死在路上的人也不少。

    驱车进入盘龙古道,你就会看见一个很大的宣传牌,上面写了一句话:“今日走过了人生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除了盘龙古道,还有著名的“国门”,红其拉甫口岸,这里是游客必打卡的景点之一。其次就是被誉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白沙湖,石头城遗址等。

    这里居住着中国唯一的白种人少数民族,塔吉克族,听当地的朋友说,他们的祖先是从波斯(今伊朗)迁徙过来的。

    这里没有繁华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品,但是却有着美轮美奂的落日和白雪皑皑的雪峰。

    夏天和秋天是旅游旺季,一到冬天,就大雪封山,很少有游客来。我和妻子最喜欢万籁俱寂的冬季,没有游客的打扰,我们两个会在窗户边喝着咖啡,看着书,不远处就是美丽的雪山。

    年轻时,我和妻子也在西藏待过一段时间,先是在拉萨开花店,然后去尼木县做餐饮,最后去到日喀则开了一家摄影社。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新闻学,妻子是学美术的,我们都是在一个地方待不长久的人,于是在旅途中遇见了彼此,一见钟情,最终走到了一起。

    前几日,我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想招一个前台收银。我和妻子去薰衣草地散步回来之后,一个梳着学生头,穿着一袭白色长裙,满脸青涩的汉族姑娘正在旅馆门前的木椅子上坐着等我。

    看见她的那一刻,我的思绪很乱,因为她和我的表妹长得实在太像了。瘦瘦弱弱的,是那种小鸟依人的类型。

    恍恍惚惚中,我仿佛看见了那些年和我一起上山抓野鸡,在小溪里摸鱼的小女孩,她整天像个跟屁虫一样黏着我。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春风习习的下午。当我从山上下来,回家吃饭的时候,我第一次看见她。

    那时她打扮得干干净净,像极了一个芭比娃娃,坐在一个大行李箱上,很惹人怜爱。

    在此之前,我从未听我奶奶说起过我还有一个表妹。我知道我爸有一个妹妹,可在很多年前,那位我素未谋面的小姑就已经离开家乡,基本上没回来过。

    这次突然的造访,不禁让人有些不知所措。小姑长得很年轻,很漂亮,染了一头蓝发,穿金戴银挂耳环,穿着打扮很是时髦。

    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个穿着西装,胸前挂着一个复古相机的男人。他讲着普通话,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大手一挥,给了我八十多块钱,叫我带表妹去玩。那是我第一次得到那么多现金,于是我高高兴兴的就带着表妹一起去小卖部买东西。

    我和表妹买了很多零食,我还偷偷给自己买了一把玩具枪。可当我们回到家时,小姑和那个男人已经走了,奶奶做的一桌子饭菜他们连筷子都没动过。

    长大后,我才知道,小姑和那个男人是“跑江湖”的,简单的说,就是骗子,专门骗男人的钱财。

    就这样,表妹就和我一样,成了留守儿童。她以前虽然在大城市生活过,但基本上一直都是跟着她的母亲到处跑,一段时间换一个城市。

    后来她结婚了,那年她16岁,先是嫁在我们镇上的一户有钱人家,也是在那一次,她告诉我,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她甚至连自己的姓是什么都不知道。

    因为在怀上她的时候,我的小姑已经换了很多任男友,等到后来肚子慢慢大了,才知道怀孕了。

    在当时的农村,早嫁是很普遍的事情。读完初二,表妹就结婚了,没到合法年龄,领不到结婚证,只办了一台酒席。

    后来我去读高中,她生了小孩。高二那年,她生了第二胎。

    至于后来的事情,就跟很多农村早婚的女孩子一个样,结婚之后男方性情大变,抽烟喝酒赌博,开始对她家暴。

    有些东西,可能真的会遗传吧。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换个说法,有其母必有其女。

    原生家庭对她造成的伤害是伴随一生的,从小生活在那种环境之中,她早已被污染得遍体鳞伤。

    她终究走上了她母亲走过的道路。

    如果她能有一个负责任的母亲,那她可能也会像大多数人一样,过着平凡但快乐的生活,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也许还会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爱人,兴许还有一两个可爱的宝贝。

    在农村,有一个说法叫做“跑婚”,可能和在工厂里打工,那些年轻人经常“跑路”的说法有点类似。

    离开镇上,她去到了遵义,在市里面又结了一次婚,她还特意来接我去参加她的婚礼。

    再后来,她就和我断了联系。一年多后,她生完孩子,又开始拿着人家的彩礼,去到了另一个地方。

    十几年过去了,从亲朋好友口中得知,她几乎嫁遍了大半个中国。

    浙江,上海,山东,黑龙江,云南,海南…

    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和不幸吗?

    农村有很多女孩子基本上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嫁人了,受重男轻女思想的束缚,很多家长认为女孩子终究是别人的人,因此对她们的学习也不关心,就算考上高中,又有几个父母愿意供她们上学呢?

    在我们那个小地方,离婚率简直高得离谱,离婚率?这个说法有点错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压根儿连结婚证都没有。

    就拿我身边的人来说,从小知道的那几个村里的小伙伴,玩得好的,不怎么讲话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情况。

    十个结婚的,生完孩子以后大家各奔东西的几乎占了一半。

    问题是,那些孩子怎么办?他们是无辜的,从小被被扔给爷爷奶奶,谁能保证他们长大后不会重蹈覆辙呢?

    回想起一生,也许表妹也和我一样,最幸福的时光也许就是我们小时候一起陪伴彼此的日子。

    那时候没有钱,但是无忧无虑。我们整天漫山遍野的跑,完全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那时候的我们是真的关心彼此,两颗幼小孤独的心灵交织在一起。我们爱对方,这种爱没有掺杂任何的利益和条件。

    近些年来,每当我看着大城市中各个公园的相亲活动,我不禁感到有些滑稽可笑。

    相亲基本上是建立在一种有无利用价值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就是对方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条件能匹配得上,有车有房有存款,ok,没问题,马上去民政局都没问题。

    难道这就是爱情吗?

    在大学时,我就已经做好了一辈子打光棍的打算,就算一辈子孤单一个人,也不去相亲,不想被别人像挑选商品一样作践自己。

    幸运的是,我后来遇见了能让我付出一辈子去义无反顾爱的人。我和妻子很容易满足,我们没想过要发大财,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个社会,能遇见一个可以相濡以沫的人,就是最大的财富。

    我做不到像很多人那样,肆无忌惮的去爱,爱情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吃快餐一样。

    因为当爱情泛滥成灾时,爱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刷到的网络语录,“宁愿做孤独的狼,也不愿做滥情的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