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徽因欣赏有才华的人,也喜欢忠于人品的人,但她又与很多人不一样,她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才华或人品而轻易爱上他。在她心中,爱情是一种纯粹而深刻的情感,需要时间和缘分的沉淀。所以,尽管周围有很多优秀的追求者,徽因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独立,等待着那个真正能够打动她心灵的人出现。或许,这个人会在她最不经意的时候走进她的生活,带给她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这天,徽因如同往常一样,来到了她常去的咖啡馆。她喜欢在这里阅读和写作,享受着宁静的氛围。
当她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一个身影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一个年轻而帅气的男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独特的深邃和温柔。
男子微笑着向徽因走来,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徐志摩。”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让徽因不禁心头一动。
徐志摩坐下来,与徽因聊起了文学和艺术。他们的话题相投,彼此之间的交流如同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徽因发现,自己与徐志摩有着许多共同的兴趣和见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对话越来越深入,两人的心也逐渐靠近。徽因被徐志摩的才情所吸引,两人开始频繁约会。他们一起漫步在街头巷尾,感受着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一起品尝着各色美食,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徐志摩会为徽因写诗,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他对她的深情;徽因则会用画笔描绘出他们相处的美好瞬间,将这份感情融入到作品之中。
然而,就在两人感情渐浓之时,命运却开起了玩笑。徐志摩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外的信,他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异国他乡深造。
离别之际,徐志摩紧紧拥抱着徽因,许下承诺:“等我回来,我们共度未来。”徽因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不舍,但她依然坚定地说道:“我会等你。”
日子一天天过去,徽因继续着她的生活,思念着远方的徐志摩。他们通过书信维系着彼此的感情,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几年后,徐志摩终于回到了上海。他迫不及待地去找徽因,却发现她身边多了一个男人。
“他是谁?”徐志摩的脸色变得阴沉。
“这是我的未婚夫,梁思成。”徽因的声音平静如水。
徐志摩愣住了,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你怎么能这样?我们说好的……”
徽因打断了他的话,“那只是曾经的约定。现在,一切都变了。”
徐志摩绝望地转身离去,留下徽因和梁思成在原地。徽因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他们的故事已经画上了句号。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后,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然而,她的内心深处仍然偶尔会想起徐志摩。
某天,徽因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信封上没有寄信人的名字。她打开信件,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今晚八点,老地方见。”
徽因的心跳加速,她知道这是徐志摩的邀约。尽管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内心的冲动还是让她决定赴约。
当晚,徽因来到了约定的地点——那家他们曾经经常光顾的咖啡馆。徐志摩早已等候在那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两人默默相对,一时间气氛显得有些尴尬。最终,徐志摩打破了沉默,“徽因,我一直无法忘记你。这些年,我在国外经历了很多,但你的影子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徽因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我们都回不去了。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
徐志摩轻轻叹了口气,“我明白,只是我还是忍不住想要告诉你,我对你的感情从未改变。”
徽因微微一笑,“谢谢你的坦诚,但我们只能将这份感情埋藏在心底。愿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后,两人相互道别,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生活轨道。徽因深知,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她将会珍惜眼前的幸福。多年后,徽因和梁思成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一天,徽因在整理旧物时,无意中发现了当年徐志摩写给她的情书。她静静地翻阅着那些泛黄的纸张,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尽管时光已逝,但那份深情依然触动着她的心弦。徽因小心翼翼地将情书放回原处,心中感慨万千。她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拥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而那段与徐志摩的往事,也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段珍贵记忆。后来,徽因将这段往事讲给了她的孩子们听。孩子们被母亲的故事深深打动,他们感叹着爱情的复杂和无奈。
其中一个孩子好奇地问:“妈妈,你后悔过吗?”徽因微笑着摇摇头:“没有后悔。每段经历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它们塑造了现在的我们。”
岁月流转,徽因渐渐老去。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回顾一生,感到无比满足。
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与徐志摩相遇的那一刻,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恩。
在安静的病房里,徽因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爱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