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朝大丈夫 > 第五百九十四章 反对的奏折

第五百九十四章 反对的奏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沈正笑道:“开矿建厂归宋应星和方程分管,这事儿你还&26159;跟他俩商议。&46;&112;&105;&110;w&101;&110;&98;&97;&46;”

    李景笑道:“呵呵,虽然这事儿归他俩管,可&26159;你&26159;财神爷,你不掏钱,他俩拿什么建厂开矿?我看这样吧,回头你跟莹儿商议借贷的事宜,能拿到钱以后,你找宋应星和方程谈这件事,好不好?”

    “我跟他俩&35828;好像不大合适吧?”沈正迟疑了一下&35828;道。

    李景摆摆手:“其实建厂开矿的事,他俩找我很多次了,只不过当时国库没钱,景记钱庄因为要帮朝廷开办银行,也没有多少存银,因此这事儿就被我压了下来。”

    “哦,既然如此,那我跟他俩&35828;吧。”沈正&35828;道。

    李景点点头,想了想又道:“这笔钱你以户部的名义借贷,借到手以后,把钱放到大明银行,也算帮银行增加点白银储备,这样我们就能多发行一些纸钞了。”

    “呵呵,你倒&26159;打得好算盘。”沈正笑道。

    李景笑道:“这样的算盘怎能不打?大明一年才多少赋税?要&26159;不精打细算,那咱们怎么当家?”

    沈正闻言笑着称&26159;。

    李景摆摆手道:“好了,开矿建厂这事儿可以晚一点在办,当务之急&26159;吕宋的战事,你先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尤其军粮,陈大虎那边你让他给我盯紧了,要&26159;前方将士吃不上饭,我唯他&26159;问。”

    “张同敞和文青现在南京,要不让他俩协助陈大虎督办军粮事宜?”沈正想了想道。

    李景笑道:“不用,我相信陈大虎能做好这件事,你告诉陈大虎,给我好好当三年江浙总督,三年以后我封他为征北左路军统帅,让他和刘二愣配合曹文诏远征漠北,让他好好过过打仗的瘾。”

    “哈哈哈,大虎得了这个消息,那肯定拼了命也要办好大帅交代的差事。”沈正闻言大笑道。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

    ……

    翌日,李景颁发谕令,因吕宋的西班牙人无故杀我大明海商,大明对西班牙宣战,授孙猛为镇南大将军,以孙传庭为副帅,统领十万大军征讨吕宋的西班牙人。

    此谕令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明眼人都知道,李景的目的绝不&26159;吕宋的西班牙人那么简单。

    西班牙在吕宋的驻军不过四千余人,以大明如今的军力,对付四千人怎用得着动用十万大军?那自&26159;准备像平定辽东一样,把整个吕宋纳入大明的版图。

    可&26159;现在大明国库并无余钱,这一战打完,至少要花费数百万两银子,要&26159;战事久决不下,更不知要花费多少银钱。为了一个不知所谓的吕宋,为了区区几百海商的性命,花费这么多银子值得么?

    一时间群臣纷纷上书,要李景收回成命。

    李景想过会有人反对这次用兵,心里也做好了一定的准备。

    因为当初朝鲜内附的时候,都有人明确反对,认为大明泱泱大国,不该趁人之危,把朝鲜并入大明。

    即使朝鲜主动要求内附,大明也应该拿出宗主国的气度,让朝鲜依旧做大明的藩属国。毕竟朝鲜要求内附曾有过先例,而当时大明的皇帝最终没有同意朝鲜内附,并且好生安抚了一顿。

    当时那些上书的大臣对李景&26159;好一顿吹牛拍马,&35828;李景乃不世之名臣,岂能在朝鲜为难之时将之吞并?那样实在有损李景的威名,也有损大明的声誉,让朝鲜继续立国方能彰显大明的宗主国身份。

    对那些大臣的上书,李景的回答&26159;:大明凭什么平白帮朝鲜打仗,帮他们驱逐外虏?如果朝鲜给予了大明应得的回报也就罢了,可&26159;朝鲜自依附大明以后,除了跟大明讨要好处,寻求帮助,给过大明什么?这样的藩属国还不如大明的各个行省,起码行省能帮朝廷缴纳赋税,帮朝廷养兵。

    如果朝鲜想要继续让大明庇护,那就得并入大明,否则,大明没有义务花费那么多钱帮朝鲜打仗。而朝鲜并入大明以后,朝鲜的事,就变成&26159;大明的事,出兵,出钱,都&26159;天经地义的事情。让朝鲜继续做大明的藩属国,给自己留个好名声,这样沽名钓誉的事情李景&26159;不会做的。

    朝鲜内附明显&26159;对大明有利的事情,大多官员都能看出这一点,因此上书反对李景的人不多,李景对上书的那些人一番驳斥,令众人哑口无言,轻松地便把那些人给打发了。

    但&26159;像朝鲜那种情况都有人上书反对,何况这次跨海远征吕宋?因此李景早做好了应对群臣的准备。

    而且从心里&35828;,李景并不怕有人反对,更不怕大臣们&35828;话,李景重设都察院,重建科道就&26159;不想塞绝言路。

    只&26159;李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上书反对,李景粗略地数了数奏折,反对出兵的竟然有二百多人。要知道京里的官员一共才多少人?显然,很多低级官员也上书反对出兵吕宋。而且李景还发现,京里退休的那些官员和一些国子监的学子们也联名上书反对出兵。

    看到这么多人上书,李景知道想像上次那样把众人打发掉怕&26159;不大容易。

    翻看着诸臣的奏折,李景琢磨着如何&35828;服这些人,不过看了四五本之后,李景便觉得脑袋一阵胀痛。

    只见奏折里面引经据典,从尧舜禹汤&35828;到秦皇汉武,从唐宗宋祖&35828;到本朝太祖成祖,满篇不&26159;引用圣人之言,便&26159;孔子曰,孟子云,很多典故李景都不知道出处,有些语句甚至都看不懂,把李景看的一个脑袋有好几个大。

    现在李景终于明白为什么明朝的皇帝爱对大臣们施行廷杖了,这帮人实在&26159;欠揍。

    明明&26159;正常的议政议事,偏偏啰累啰嗦的&35828;这些废话,有绞尽脑汁引经据典的时间,早把事情&35828;明白了。

    将奏折合上,李景沉思了一会儿,对身后的年轻人道:“帮我筛选一下奏折,三千言以上的单独列出来,几百字以下的也单独列出来。”

    两百多本奏折,自不&26159;一时半会儿能够看完的,实际上,在看过了几本奏折以后,李景便知这些奏折大都&26159;言不及义,越&26159;字数多,越不知这些人&35828;的&26159;什么意思。对这样满篇都&26159;废话的奏折,李景当然没兴趣继续看下去。

    “&26159;!大帅。”那年轻人忙道。

    这个年轻人叫苏衡,字平之,&26159;李景的内府书办处书办,属于张同敞和文青的下属,张同敞和文青在江苏办差,李景见他做事认真勤勉,便让他接替了文青的位置担任自己的随身书办。

    看到张同敞和文青在李景身边不足两年便开始独当一面,苏衡心中自&26159;一片火热。数月来,每日用心领悟李景的心思,做事小心谨慎,比文青当初还有过之。

    苏衡平时做的就&26159;文字方面的差事,一本奏折有多少字,粗略翻看一下便能估算个差不多,二百多本奏折很快便被苏衡拣选完毕:“大帅,都拣选出来了,这几本都&26159;三千字以上的,其中有两本快有近万字了。这几本&26159;只有几百字的,剩下的都&26159;一千字到三千字之间,这样的奏折最多。”

    “还有近万字的?好家伙,都&35828;了些什么啊,能写这么多字出来?”李景惊道:“你看一下,这两本奏折&26159;谁上的,再看看里面什么内容。”

    “这个,晚生看奏折好像不大妥当吧?”苏衡忙道。

    李景摆摆手:“没事儿,让你看你就看。你看这两本,我看这几本字数少的。”

    “&26159;,多谢大帅抬举。”苏衡忙道。

    李景笑了笑:“等你看完这两本奏折,就知道这可不&26159;什么好差事。”

    苏衡闻言一时不明所以,不过等苏衡看完以后便知道李景&35828;的&26159;什么意思了。

    这时李景早已看完那几本几百字的奏折,正笑吟吟地看着苏衡皱眉看那两本奏折。

    见李景笑吟吟地看着自己,苏衡苦笑了一下道:“大帅,恕学生愚钝,这两本奏折学生没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意思。”

    李景笑了笑道:“平之,你可&26159;进士出身,翰林院侍读,连你都看不懂这两本奏折的意思?”

    “里面的典故学生倒&26159;知道,学生只&26159;不明白这两人想&35828;什么。”苏衡忙道。

    李景点点头:“这两本奏折&26159;谁上的?”

    苏衡忙道:“一个&26159;通政司参议孙墨林,一个&26159;礼部员外郎邓世增。”

    “哦?通政司和礼部的?”李景微微点了点头。

    想了想李景&35828;道:“平之,你让人通知诸臣明日朝会,上奏折的这些人全部都要参加。这个孙墨林和邓世增让他俩来时多喝点水。”

    苏衡闻言怔了一下,随即出门通知诸臣明日朝会。

    待苏衡传完令,李景命侍卫捧着奏折进宫。李景要对吕宋用兵的消息朱由检自然知道,也知道朝中很多大臣反对对吕宋的西班牙人用兵。不过年前跟李景吃饭时,被李景隐晦地提点过以后,朱由检便很少过问政事,也很少跟臣子交集。朱由检很清楚,要&26159;再出现上次那样的事情,李景恐怕就不会放纵自己了。接到李景进宫的消息,朱由检吃了一惊,不知李景&26159;不&26159;要利用自己对付那些反对的大臣,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