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朝大丈夫 > 第五百九十二章 福建急报

第五百九十二章 福建急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月票在哪里?)

    今天李景本来只想跟张嫣谈完事情就回去,可&26159;看到张嫣欣喜的样子,又实在不忍就此回去。&46;&112;&105;&110;w&101;&110;&98;&97;&46;

    李景的心毕竟不&26159;铁铸的,张嫣为他付出了这么多,只为他能多陪陪她,如果他就此走了,张嫣不定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少顷,张嫣取过尺来为李景量衣,量完以后,张嫣又取来纸笔把尺寸记了下来。

    见张嫣用毛笔记录数据,写的还&26159;汉字,李景心中一动,忽然笑道:“我&35828;,你有时间到我府里跟莹儿学学计数,你用汉字记录实在&26159;不太方便。我交给莹儿一种计数方法,用阿拉伯数字计数,又简单,又方便。”

    张嫣闻言疑惑道:“阿拉伯数字?什么意思?”

    李景闻言一怔,他跟别人讲阿拉伯数字的时候,还从来没人问过他阿拉伯数字&26159;什么意思,都&26159;他怎么&35828;,别人就怎么学,张嫣却&26159;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

    如果&26159;以前李景还真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不过在翻看了宫里诸多的典籍之后,李景已知阿拉伯数字其实很早就传入中国,只&26159;因为当时中国用筹码计数也很方便,因此阿拉伯数字在中国并未引起重视,也没得到推广普及。

    组织了一下语言,李景笑道:“阿拉伯&26159;一个民族,这个民族有很多国家,这些国家在我们大明的西方,大食和波斯你听&35828;过吧?”

    张嫣点点头。

    “大食人和波斯人就&26159;阿拉伯人。”李景笑道。

    “哦,妾身明白了,阿拉伯数字就&26159;阿拉伯人使用的数字,跟咱们汉人用筹码计数&26159;一个道理。”张嫣笑道。

    李景笑着点点头:“真聪明。”

    顿了顿,李景接道:“不过阿拉伯数字并不&26159;阿拉伯人发明的,&26159;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然后又被阿拉伯人传到世界各地。嗯,印度就&26159;天竺,西游记看过吧?里面写的那个天竺就&26159;印度。”

    “国公爷懂得真多。”张嫣笑道。

    李景笑了笑道:“把纸笔拿来,我写给你看。”

    张嫣依言取过纸笔放在李景面前。

    李景提笔在纸上写下十个阿拉伯数字,然后讲述了一下如何写两位数和三位数。

    张嫣冰雪聪明,举一反三,马上知道更多位数的数字如何书写。

    接着李景又讲了一下如何使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计算。

    实际上用阿拉伯数字计算跟用筹码计算的方法基本相同,但&26159;记录的时候,用阿拉伯数字无疑要更方便。

    见张嫣聚精会神地看着,李景笑道:“明白了?”

    “明白了。不过要&26159;这么简单的话,用得着我到府里跟夫人学么?”张嫣疑惑道。

    李景笑道:“你总在这里待着不闷么?你的身份不能到处走,只有到我府里找莹儿&35828;话别人才不会&35828;闲话。”

    笑了笑,李景把笔递给张嫣:“你来写一写,多写几遍,等你习惯用阿拉伯数字计数,就会发现记账的时候非常方便。”

    张嫣轻轻点了点头,接过毛笔,照着李景刚才所写数字的样子慢慢书写起来。

    只&26159;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看着简单,可&26159;写惯了横平竖直的毛笔字,忽然写这些弯弯曲曲的数字却着实不易。

    张嫣写了数遍,只&26159;纸上弯弯曲曲的数字好像蚯蚓爬,不由大为汗颜。

    见张嫣脑门上微微沁出汗珠,李景笑道:“别急,你刚写的时候,&26159;有些不习惯,多写几遍就好了。”

    张嫣羞红了脸道:“这笔太过柔软,画圈有些不方便。”

    听张嫣把写数字&35828;成画圈,李景不由大笑起来。

    见李景笑话自己,张嫣抬手轻轻捶了李景一下:“你笑话我。”

    李景抬眼见张嫣一脸娇羞,实&26159;明艳不可方物,不由心中一荡。

    抬手想要捉住张嫣的手,猛然李景心中一动。

    像张嫣这样的人用毛笔写数字尚且如此费尽,那些蒙童学起来岂不更慢?反正&26159;写数字何必非用毛笔?用硬笔书写岂不更方便?因为硬笔便于控制,很快就能学会书写。

    可&26159;用什么代替毛笔呢?后世使用的铅笔,圆珠笔,钢笔现在根本做不出来。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忽然想到那些外国人可不会使用毛笔,那么他们用什么进行书写的呢?想想京里那几名传教士,李景轻轻一拍额头,汤若望和那几名传教士好像&26159;用鹅毛写字的。

    想了想,李景回首向门外道:“小九,你派人找一下汤若望,跟他讨几支写字用的笔,不&26159;毛笔,要他们自己使用的笔,好像&26159;鹅毛做的。”

    门外小九应了一声,安排一名侍卫去找汤若望。

    而张嫣听了不由奇道:“用鹅毛做笔?那怎么写字?”

    李景笑道:“外国鬼子写的字跟咱们的汉字不一样,他们的字&26159;无法用毛笔书写的,而且他们也不会制作毛笔,他们写字用的&26159;鸟毛。”

    “用鸟毛写字,那不成野人了么?”张嫣哑然道。

    李景笑了笑:“呵呵,&35828;野人有些过了,但&26159;跟咱们汉人博大精深的文化相比却天差地远。”

    “那你还用他们的笔写字?”张嫣奇道。

    李景笑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鹅毛写汉字肯定&26159;不行的,不过用来写阿拉伯数字却非常好用。”

    张嫣轻轻点了点头。

    这时张嫣的贴身宫女小兰款款走来,向二人福了一福道:“娘娘,国公爷,膳食已经备好了。”

    李景点点头站起身来,走了两步忽道:“小九他们的饭菜准备了么?”

    张嫣笑道:“那能不准备么?要&26159;让他们饿肚子,过后还不给我小鞋儿穿?”

    李景笑了笑,在张嫣的引领下来到后室。

    ……

    崇祯十一年三月中旬,天气终于开始转暖,李景和朱由检抓紧时间,选了个日子在先农坛主持了春耕仪式。

    实际上如果天气正常的话早就应该春耕了,但&26159;没办法,今年北方的天气持续寒冷,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进行春耕的话,农作物根本就无法生长。现今虽然晚了一个月,但只要雨水充足,还&26159;能够保证丰收的。

    对于今年的春耕李景可谓异常重视,因为今年粮食能否丰收事关军队的扩编,军政部年后颁布募兵令要扩军一百万,如果粮食歉收,这一百万军队就成了大明的负担。

    因此为了保证今年春耕顺利,李景命户部拨了一大笔钱,购买了大量的牛马分发给农户用以耕种所需。

    坐在内阁签押房,李景翻看着各地送来的文书随看随批。

    “大帅,现在看来北方数省耕种任务基本上算&26159;完成了。洪承畴上的奏报&35828;陕西各地在春耕后还下了一场雨,看来,陕西今年&26159;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沈正检阅着文书&35828;道。

    李景摇摇头:“不能掉以轻心!这些年陕西年年雨水不足,现在虽然下了一场雨,但&26159;还看不出什么,还&26159;要做好准备才行。”

    沈正轻轻点了点头。

    停下笔,李景忽道:“关于江苏的案子你怎么看?”

    沈正沉吟了一下道:“根据张同敞报上来的调查结果来看,江苏各府县&26159;把前年府库的存粮打到去年的粮赋当中,因此他们去年报上来的粮赋数目虽假,但&26159;粮食的数目不差,这些官员作假不过&26159;想谎报政绩,并无贪腐行为,我觉得对江苏的官员申饬一下即可。”

    李景闻言轻轻摇了摇头:“先等等,这件事我交给别山全权负责,等他回京,看看他准备怎么处置。”

    转头看向袁枢道:“伯应兄,敬之来信&35828;已经把复社那些人&35828;通了,你看看今年的恩科什么时候开比较合适。”

    袁枢沉吟了一下道:“如果考大帅出的那些题的话,我看这些人当中没有几个人能够考中。”

    李景笑了笑道:“三题都能答的差不多的我也不奢望能有几个人,能答好一题的就已经不错了,总得给这些人一些甜头,有这些人带动,以后的会考就好办了。另外,有去年那次不成功的会考做铺垫,今年这些人的心里也应该有点底,只要比去年强就行。”

    袁枢笑道:“既然大帅要求不&26159;太高,那么就定在五月中旬吧。”

    李景点点头:“五月中旬开考的话时间刚好够用,那就定在五月中旬吧,前些日子我出的那些题,你从中选几道题出来分发各省用作试卷。让各省的总督和布政使跟学子们&35828;,只要乡试考得好便可以出仕,想更进一步的,等来年参加会试也行。”

    “这个……大帅不用重新出题么?”袁枢沉吟了一下道。

    李景摆摆手:“要&26159;连你们几个我都信不过,那重新出题又能怎样,往各省送试卷的时候难道就不会泄露?我跟你&35828;句实话,考这样的题目我并不担心泄露考题,即使那些学子们提前知道题目,想做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都不容易。”

    袁枢笑道:“那倒也&26159;,当年我参加科考的时候要&26159;考这样的题目,就算我提前知道试题,恐怕也得抓瞎。”

    “呵呵,伯应兄谦虚了,这样的题目肯定难不住伯应兄。”李景笑道。

    袁枢躬身施了一礼:“那我回去准备去了。”李景摆摆手,拿起一份奏章继续看了起来。便在这时,门外侍卫禀报道:“福建急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