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朝大丈夫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汉八旗

第二百九十三章 汉八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皇太极点了点头,随即宣布散朝。

    散朝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三人并肩出了殿门。

    到了殿外,多铎忽道:“十四哥,汗兄这是什么意思?非但放过了范文程,而且还要组建汉八旗,这下那些汉狗还不得瑟起来?”

    多尔衮斜眼看了看走在前面的宁完我,轻轻对多铎做了个手势,阿济格和多铎马上意会,当即放慢了脚步。

    待前面诸人渐远,多尔衮扭头瞪了多铎一眼:“你胡说什么!你知不知道,你这话要是传出去,会引来汉人多大不满?”

    多铎撇撇嘴,不屑地说道:“一群奴才而已,他们就算不满,难道还敢造反不成?”

    多尔衮伸手照多铎脑袋拍了一巴掌,呵斥道:“你能不能好好动动心思想一想!这是一个大金贝勒该说的话么?”

    轻轻叹了口气,多尔衮道:“十二哥,十五弟,大明的人口是咱们女真人的百倍,单靠女真人自己想打败大明可以说绝无可能。因此,咱们才想方设法拉拢蒙古人,不过蒙古人的人口也有限,即便有蒙古人相助,我大金的实力依然不足以跟大明相抗衡。”

    顿了顿,多尔衮接道:“咱们大金想要打败大明,就必须依靠汉人的力量,得让汉人自己打自己,等他们消耗的差不多了,然后咱们大金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见阿济格和多铎轻轻点头,多尔衮话锋一转:“但是想让汉人自己打自己,就必须得给依附于咱们的汉人以好处,要是把这些人逼迫得太甚,他们就该掉头对付咱们了。因此,就算你心里再怎么瞧不起他们,嘴里也不能说出来。”

    说到这里,多尔衮忽然笑了笑:“咱们大金的基业虽是先汗打下来的,但是真正壮大还是从汗兄继位以后,从汗兄重用汉人开始以后。你们以为,汗兄就瞧得起汉人了么?你们错了,汗兄实际上从未瞧得起汉人,因为不管他对汉人如何封赏,汉人永远都是奴隶。只不过,汗兄的手腕非常高明,那些汉人根本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悠悠叹了口气,多尔衮凛然接道:“其实汗兄的手腕岂止如此?你们看他短短几年就把咱们那些兄弟们收拾的服服帖帖,就该知道他的厉害了。我知道现在还有些兄弟对汗兄不满,我告诉你们,千万别跟着掺合,汗兄现在大权独握,想收拾谁不过是覆手之间的事。”

    阿济格和多铎听了多尔衮的话,默默地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说实话,阿济格和多铎以及多尔衮虽是亲兄弟,但是阿济格和多铎心里对多尔衮颇有不满之意。因为多尔衮深得皇太极的器重,在朝中的地位远在他二人之上。

    尤其是阿济格。

    阿济格的年纪比多尔衮和多铎大得多,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和多铎年纪尚小,其时阿济格已经独领一旗,地位只在四大贝勒之下。

    不想几年间多尔衮长大成人,越来越得皇太极的重用,现在更管着吏部,在朝中的地位一时无两,便是皇太极的亲生儿子豪格亦有所不及。

    以前阿济格以为,多尔衮能得到重用是因为皇太极对多尔衮宠爱才提拔于他。(大妃阿巴亥死后,多尔衮和多铎被皇太极接到自己的府里抚养,等于是皇太极的半拉儿子。)

    因为大家都领兵打仗,打仗时都作战勇猛,而且谁的战绩都不差,为何皇太极独独看重多尔衮?现在看来,多尔衮的能力确实比他高的多。

    轻轻拍了拍阿济格和多铎的肩膀,多尔衮郑重说道:“十二哥,十五弟,咱们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做兄弟的是不会害你们的,你们听我一句忠告,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管别人如何行事。”

    阿济格和多铎不知多尔衮此言何意,不过还是轻轻点了点头。

    出了宫门,兄弟三人府里的下人早已等候在外。

    跟两兄弟告辞,多尔衮上了马车,命下人驱车回府。

    坐在车里,多尔衮暗暗叹了口气,不知自己的话那兄弟二人听进去了没有。

    对大金眼下的局势,多尔衮可比那些兄弟清楚的多,他知道数月前大金在大同吃的那次大败仗,绝不是一次败仗那么简单,其中孕藏着极大的变数。

    首先就是刚归降的蒙古诸部在大金失利后,有几部开始摇摆起来。

    这也难怪,这几个部落原本是依附于大明,眼见大明无力帮他们抵御大金,这才降了大金。

    但是大明突然给大金来了一下狠的,这些人怎能不害怕?大明连大金都能打得大败,收拾他们还不小菜一碟?

    这时他们要是还摆出一副大金盟友的姿态,难保大明不对他们下手。

    多尔衮知道这些部落此时都在观望,想看看大金下一步会做出什么动作。也就是说,眼下这些部落是不会再为大金出兵的。

    皇太极想来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才命他组建汉八旗,以补大金兵力不足这个缺陷。

    偏偏朝中那些大臣都看不到这一点,居然因范文程辱国迁怒于汉人。

    多尔衮知道,一旦这些人做的太过,皇太极决不会轻饶了这些人。

    对皇太极的手段,多尔衮是非常清楚的,皇太极一旦动手就决不会手软。

    想当初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太极依靠代善的帮助,登上了汗位,但是当时是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皇太极找了个借口(永平之战失利)愣是把阿敏囚禁,后来又免去莽古尔泰大贝勒的爵位,从而由四大贝勒实力最弱的一支一跃变为实力最强,为最后废除旧制,改为他一人独掌政权打下了基础。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手腕运用之妙,实在是令人佩服不已。

    皇太极手段最高明之处就是在大妃阿巴亥死后,把多尔衮和多铎接到自己的府里抚养。

    当时,多尔衮跟别人一样都认为皇太极是体恤自己兄弟二人年幼,但是随着年纪渐长,多尔衮才明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皇太极收养他兄弟二人并不是兄弟情深,而是惦记着他兄弟二人手里的兵权。

    因为他兄弟二人年纪虽小,手中的兵权却不小。

    皇太极收养他兄弟二人,在别人的眼中这兄弟二人无疑以皇太极之命是从,再加上两兄弟的亲哥哥阿济格,也就是说,皇太极明明只有一旗的人马,但是在别人看来却是三个旗甚至是四个旗的兵力。

    皇太极虚张声势,令另外两个贝勒不敢轻动,最后抓住机会,将阿敏和莽古尔泰一举击倒。

    从心里说,多尔衮恨皇太极,因为他的母亲阿巴亥去世,皇太极就是幕后推手之一。

    不过他知道皇太极逼死阿巴亥只是非常正常的做法,换做他处于皇太极的位置,也会对阿巴亥下手,而且他下手可能更狠。

    为了权力,亲情算得了什么?

    多尔衮虽然恨皇太极逼死了自己的母亲,但是更多的却是佩服皇太极,他佩服皇太极的手段,佩服皇太极执政的能力。

    这些年,他无时无刻不以皇太极为榜样,努力学习皇太极的处事手法以及皇太极的执政理念。

    也正因为如此,皇太极才会提拔重用于他,这才是多尔衮在众兄弟中一枝独秀的原因。

    当然,一枝独秀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很多时候,皇太极不方面说的话都要由他来说,很多皇太极不方便做的事都由他来做,期间不免要得罪很多人。

    而这又是皇太极的手段之一。

    因为在他替皇太极说话,替皇太极做事的时候,同时也在得罪人,而且得罪的都是有实力的人。

    如此一来,多尔衮就必须紧密跟随皇太极,根本不能也不敢有任何异心,哪怕他掌管着吏部,掌握着兵权,也不敢有任何异动,只能被皇太极牢牢掌控于手中。

    摇摇头,多尔衮苦笑了一下,别人都看他风光,可谁又知道他风光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打消自己的胡思乱想,多尔衮开始琢磨组建汉八旗的事宜。

    组建汉八旗可不是小事,因为既是汉八旗,那就是说这八旗将全部由汉人组成,让汉人独自成军,每一旗的领军将领可要好生斟酌了。

    首先,这几名将领必须得是绝对忠于大金,跟大明有深仇大恨,或者是曾经背叛大明,被大明逮着就宰的那种。

    默默地盘算着资料,多尔衮不禁有些苦笑,大金虽有不少汉人降将,但是够得上旗主条件的却没有几个。

    也就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马光远,孙得功等寥寥几人够得上这个条件。

    本来额驸李永芳也够这个条件,不过李永芳已在数月前病故了。

    盘算了一会儿,多尔衮缓缓摇了摇头,任命汉八旗的旗主可不是儿戏,身为旗主必须得有领军作战的能力,不是光凭忠心就行的。

    而且旗主一旦任命,除非犯了重大过错,否则是不能随便撤换的。另外,除了八旗旗主,还要有副旗主,以及各级将领,这可不能矬子里面拔大个儿,把只有低级将领水平的人提拔为旗主。多尔衮琢磨了良久,终于决定暂时先任命五旗的旗主,剩下三旗暂不设旗主,待日后有了合适的人选再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