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朝大丈夫 > 第二百七十八章 瞒天过海

第二百七十八章 瞒天过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景转瞬间想明原委,不仅摇了摇头,李景很清楚曹文诏为什么给孙虎头担责。

    曹文诏这么做不光是保护下属,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孙虎头是李景的义子,曹文诏不想因为这件事得罪了孙虎头。

    孙虎头今年刚刚二十出头,这么小的年纪便受到李景的重用,日后前途不可限量。若是孙虎头因此记恨于他,曹文诏本人倒没啥,但是子侄辈怕是要难过了。

    曹文诏这种做法确实无可厚非,不过这样做等于是在骄纵孙虎头,孙虎头行事本来就有些莽撞,要是被惯坏了,带兵打仗时再不听从主将军令约束,日后必然会酿成大祸。

    叹了口气,李景知道孙虎头此次轻敌冒进跟自己有莫大的关系。

    孙虎头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除了对自己尚存畏惧,便是他亲爹老子说话有时都不好使。李景明知孙虎头的性格,偏偏没有善加教导,并且还委以重任,孙虎头恃宠生骄,自然不把曹文诏这样新加入济世军的将领放在眼里。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暂时把孙虎头的事情放在一边,现在可不是处置孙虎头的时候,因为现在大同的战事并未结束。

    在曹文诏带兵到官屯堡设伏的时候,大同一线的后金军兵分三路,一路追击曹文诏,另外两路向得胜五堡发起攻击,具体地说是向得胜口堡和镇羌堡发起攻击。

    在遭到济世军猛烈地炮击之后,后金军急忙撤退。

    对皇太极来说,攻打两堡失利根本算不了什么,从他老子努尔哈赤开始,攻坚战后金鲜有不吃亏的,攻城时被炮轰,对后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不过随后的消息令皇太极大吃一惊,后金军一万余部队竟然在野战中差点全军覆没。对皇太极来说,野战失利才是真正的噩耗,这时,皇太极也知道中了明军的诱敌之计。

    通过询问败兵,皇太极得知,伏击的明军武器极其犀利,而且部队的人数大约有一万人以上。

    一万人对一万人,己方竟然全军覆没,这支部队到底是什么部队?

    皇太极这次攻打宣大一线的目的只是抢劫,并不是来玩命的,但是吃了这么大的亏,皇太极马上改变原来的初衷。

    皇太极虽然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军事家,但是打仗还是很有一套的,眼见大同一线无法攻破,便把注意力放到宣府方向。

    宣府并不是府,隶属于万全都司,乃是九边重镇之一,最高军事长官为总兵,跟大同总兵平级。

    如果说得胜堡是大同的门户,那么上方堡便是宣府的门户。

    此前,后金军攻占上方堡,但是在攻打宣府的时候吃了亏,这才退回应州转而攻打大同。现在在大同又吃了亏,皇太极又把注意力放到了上方堡。

    从地形来说,宣府一带并不利于骑兵作战,正因为如此,明军绝想不到自己会从宣府方向绕路。

    皇太极的打算是,从上方堡沿长城外线迂回,伺机打通一处关隘,然后越过长城,抄大同的后路,再从背后向得胜堡发起攻击。

    这一手,是皇太极从三国演义中学到的。

    对于后金这帮文盲来说,孙子兵法一类的兵书太过晦涩难懂,他们根本掌握不了,也就三国演义这样配有图画的小说还能看懂,于是三国演义便成为后金将领必修的军事教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魏延曾献计从子午谷穿出抄魏军的后路,诸葛亮没有采纳。后来邓艾灭蜀则采用这条路线,最后一举灭蜀,建不世之奇功。

    实际上,这条计策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不过是自险道抄后路,能不能成功全在于防守一方有没有防范。

    不过这条计策的使用者大多都成功了,因为防守方大多没有防范,或者说是疏于防范。

    细说起来,这个攻击策略有些类似于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使用瞒天过海之计,其实就是利用敌人的惯性思维。

    备周则易殆,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这句话的意思是:防备周密就容易放松警惕,经常见过的事情就会不再产生怀疑,阴谋往往隐藏在公开暴露的事情里面,而不是跟公开暴露的事情相对立的,非常公开的事情当中往往藏着非常隐秘的阴谋。

    唯一不同的是,瞒天过海是人为的令敌人麻痹大意。

    而此计能够成功,则是因为大多数人不会想到敌人会从这么险要的地方过来。

    同理,皇太极认为,明军也想不到后金的骑兵竟然会翻山越岭进入大明的境内。

    皇太极判断的不错,明军确实没有想到后金会翻山越岭的进来,后金五千人马自上方堡西向越过长城,然后昼伏夜行直驱阳原县。

    应该说,皇太极的计策实施的非常顺利,不过皇太极忽略了一点,后金的部队也不都是严守军纪的。

    这就像一个小偷,一个小偷要是看到好东西想不让他下手是很难的。

    后金这帮玩意儿不是小偷,但是他们更可恶,因为他们是一帮抢劫犯。

    抢劫犯看到了好东西,不让他们行抢更难。

    面对大明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老百姓,后金的部队终于按耐不住开抢了。

    在行抢的过程中,后金宛如一群蝗虫,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不过任由他们杀戮再狠,终究还是有人逃过一劫,于是后金入境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

    消息一出,大同守将急忙加强防御,后金的计划顿时破产。

    见计划无法施行,后金主将一不做二不休,当即转道南下,在攻克广灵县之后,直逼灵丘县。

    得知这个消息,李景大怒,急召曹文诏快马驰援灵丘。

    在曹文诏临走前,李景一脸铁青地对他说;“曹兄,东虏入境,大肆屠戮我大明百姓,此役不许放走一个东虏,若是走了一个,休怪李某不讲情面!”

    曹文诏闻听心中凛然,凝重地对李景说道:“大帅放心,若是走脱了一个鞑子,曹某提头来见!”

    李景点点头,看向孙虎头森然道:“虎头,前次官屯堡之战你轻敌冒进,致使部下多有损伤,此战你要将功补过,谨遵曹总兵号令,若是再不听从号令,为父必不轻饶。”

    见李景如此严肃,孙虎头知道李景这是要来真的了,如果在出现上次的情况,一顿板子是跑不掉的。

    当下孙虎头急道:“父帅放心,虎头必定遵从曹叔叔的号令。”

    李景闻听微微点了点头,挥挥手,曹文诏急忙带着诸将快步离去。

    曹文诏手里共有八千骑兵,以八千骑兵打败后金的五千兵马自然不是难事,但是要全歼敌军就不容易了。

    好在前日官屯堡一战,济世军缴获了大量的军马。

    济世军的炮火虽然猛烈,不过终究不能把后金的部队全部覆盖在炮火之下,人炸不着,马自然也没事儿,战后打扫战场,在战场各个角落共寻得四千余匹毫发未损的战马,受伤的马匹也有数千匹(后金的骑兵也是一人双骑,有的甚至是三骑)。

    其实曹文诏缴获的当然不止是军马,从死亡的后金士兵身上,还搜出大量的钱财。

    对女真人这支军队来说,出门打仗就是搞福利,抢到的钱财都是随身携带,只是没想到这次把老本儿都赔进去了。

    缴获的钱财要上交,曹文诏自然也不会眼红这些钱财,但是马匹他是不会上交的,曹文诏组建的骑兵部队现在缺的就是马匹,这么多马匹他自然不会放过。

    虽然把步兵训练成骑兵非一日之功,但是让步兵骑马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不是骑兵的步兵来说,也用不着一人双骑,曹文诏召集了四千步兵,每人交给一匹马,令他们随骑兵一起行动。

    正是有了这些马匹,曹文诏才敢信心满满地说全歼后金的部队。

    经过官屯堡之战,曹文诏算是彻底领会了李景的战术思想。

    李景的战术思想就是充分发挥武器的攻击距离优势。

    火炮的攻击距离是一里左右,步枪的射程在两百步左右,后金的弓箭的射程是几十步,这三样武器完全没有可比性,

    因此跟后金的骑兵正面作战时,济世军的骑兵是不会向前冲的,那等于是主动拉近跟敌人的距离。

    李景让曹文诏做的是:在敌军发起冲锋以前,先是用火炮轰击,火炮把敌人干翻大半,剩下的交给步兵对付,这两斧头下来,敌人基本上就只有逃跑的份儿了,最后骑兵再去扫尾。

    炮步骑协同,说白了就是远程用大炮轰,中程用步枪射击,最后骑兵追着敌人干。

    就算在马上射击命中率低点儿,但是追在敌人的屁股打,总有命中的时候。

    尝到了火炮的甜头,曹文诏自然不会舍弃不用,这些马匹说是驮步兵,还不如说驮炮更合适。将部队召集起来,曹文诏率部迅速南下,仅用一天时间便从得胜堡赶赴灵丘县。到了灵丘县曹文诏也不休息,迅速指挥部队封堵后金军可能逃窜的方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