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师兄?
段非涯一愣:“什么?”
“鹤前辈说你天赋满级?”季繁星惊讶的已经贴近了段非涯的脸,两人眼神交汇,距离不过一根手指头。
段非涯愣着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季繁星仔细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师哥,脑瓜子琢磨了一番,接着摇了摇头说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从小到大你什么天资我难道不知道?当年师父把你带进如遥派才三岁!我们从小一起在遥山长大,一同晨起,一同修行。我如今修为十八阶,而你才十三阶!除了桐喜七,你便是那天资最愚钝的人了!”
段飞涯思忖:言下之意,还有个叫桐喜七的人比自己更无能?心中莫名掠过一丝慰藉。
“师妹,桐喜七是何人?”
“人?它是院子里的汪汪啊!”
段非涯气的皱眉弄眼,嚷道:“狗为什么取了一个像人的名字!”
“讨厌!我哪知道,又不是我取的!”
“说正经的!师妹,什么是天赋?”
“天赋就是天赋啊,你问的好奇怪耶!”对于季繁星而言,现世中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天赋,所以她对段非涯的问题表示不解。
段非涯看着季繁星的表情,忽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去追寻原主的记忆寻找答案,他闭上眼睛开始回忆,不出意外,原主的记忆就像是等待他唤醒一般,脑海里浮现出了关于天赋的解释:
在魔武大陆,每个人身上有一项与生俱来的属性:天赋。天赋的等级从零级至十级不等,且天赋的等级从一出生就决定下来,传闻天赋的等级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进行提升,但那似乎是个传说,因为没有人知道方法。
而天赋属性的作用大致有两个,作用一决定了每个人能够达成的修行境界的阶位上限,例如某人的天赋如果是一级,则他的修行阶位只能修炼到十九阶,想要突破二十阶除非天赋等级提升至二级;作用二是天赋等级越高者,修行悟性越高,说白了就是比别人提升修为的速度更快。
段非涯思索再三,心中了然:既然如此,假如鹤前辈所言不虚,那我段非涯岂不是个天赋异禀的武学奇才?
季繁星在一旁再次摇头,取笑道:“哎哟!想不到鹤前辈临死之前还有心情开你一个无名晚辈的玩笑!实在有趣!”
“师妹,那鹤前辈是如何得知我的天赋等级?”
“是啊?如何得知呢?这才是奇怪的地方呀!查验天赋等级的方法我只知道一种,那便是通过天赋灵球触发查验,怎可能通过肉眼就能看出?我看呐,鹤前辈八成就是在忽悠你!”
“噢……原来是这样。”段非涯听罢沉思:既然如此,那得通过所谓的天赋灵球,来验证鹤前辈所言是否属实。
不经意间,季繁星发现段非涯手中拿着一个檀木盒子,便询问道:“咦?你手里拿的是何物?”
段非涯道:“这个,刚才鹤前辈给我的。”
“哦?干什么的?”
“我也不知,但说让我交给一个叫笑罗坤的人。”
“可以给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
说着,段非涯将檀盒递了过去,季繁星拿在手中翻转检查,还试图打开,但那檀盒似乎设置了什么机关法术,任由季繁星使出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将盒盖掀开。
季繁星道:“哎呀无法打开,看似并无特别之处,摇晃起来也没什么声音,不知是什么特别的物件?”
此时天色渐晚,乌云散去,夕阳的余晖浸染了天空。
但见一人正从东面踏尘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师弟,师妹,可找到你们了。”
段飞涯侧目而望,只见一位身高挺拔的男子往这边走来,他手中提着一柄黑色法杖,身穿黑色法袍,一双深邃的眼睛犹如装藏着万丈深渊。
季繁星略显惊讶,说道:“大师兄!你怎么来啦!”
黑袍男子喘息着,上气不接下气,仿佛呼吸困难似的,却不影响说话:“师弟师妹,大伙儿都担心你们,便让我前来寻你们。你们瞧瞧这天色,日落西山已入酉时,怎会还在此地逗留?”
季繁星道:“大师兄!你可不知道!我们刚才遇见了一桩天大的事,因此耽误了时辰。”
“噢?何事?”
季繁星三言两语便将方才鹤斩灵与屠烈山决斗的事情讲了出来,黑袍男子听罢,露出惊讶之色:“神之境者可是从所未见!了得!了得!那鹤前辈当真已经身亡?”
季繁星虽不确定,但也应答道:“想必是的。”
一旁的段非涯也认出了眼前的男人:此人名叫洪炎火,乃是如遥派的入门大弟子,也就是自己和季繁星的大师兄。平日里端庄正直,不卑不亢,颇有一番长兄气度。
段非涯上前一步打招呼道:“大师兄!你手里的棍子能借我看看吗?”
洪炎火诧异道:“棍子?我这巫冥法杖何时成了棍子!”说辞之间虽有迟疑,但还是递给了段非涯。
“谢谢大师兄!”
段非涯接过巫冥法杖,仔细端详。它拿在手上还是有些分量,不像看上去那么轻巧。原以为是根木制的棍子,摸上去才发现它的制作材料似乎是某种黑色的金属。法杖顶部雕刻着一颗网线纹理的球体,隐约之中一团黯淡的紫色球体在里面自转。
段非涯心想:这便是魔修者所用的武器?果然与刀剑不同!
洪炎火见他们两手空空,摇头不解道:“师弟师妹,这么说来此番深入竹林之中却因那鹤斩灵与屠烈山的打斗而耽误了取水?”
季繁星笑嘻嘻道:“哎呀大师兄!那会儿哪还有空取水嘛!”
洪炎火叹息道:“害得我和几位师兄弟们在那边等着你们,已经快渴的不行。”
“抱歉啦大师兄!那我们这就取水去吧!溪流就在前面了!两位师兄,咱们走!”
……
三人行至百米之内的一条溪流处,取出水袋足足装上七八袋,便原路返回向着东南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