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趣谈百家姓 > 写在前面的话

写在前面的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据专家研究,中国从古至今,共出现过多达万个以上的姓氏。而论及各自姓氏的出处,有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都源自上古八姓。

    所谓上古八姓,分别是姬、姜、姒(si)、妘(yun)、赢、妫(gui)、姞(ji)和姚姓。

    朋友们可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上古八姓除了赢姓之外,都是女字旁。

    由此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上古八姓,是在母系氏族社会传下来的呢?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几乎都可以追溯到上古八姓呢?

    如果真的都是从上古八姓繁衍而来,则说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是真正的一家人。

    但是想象归想象,事实肯定有差距。

    其中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没本事的都饿死了。

    当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物资的占有决定了家族兴旺与否。有饭吃的,可能个个膘肥体壮找许多老婆,就像中山靖王刘胜一百一十多儿子。而北燕的文成帝冯跋据说竟然有122个儿子,可谓世界第一高产大户。反之,皮包骨头的活不下去很正常。

    放在当下也一样,你趁八套别墅,五辆跑车,在万里无云的情况下也可能美女如云。

    假设某人没车没房的,又欠了一屁股外债。您说谁家的闺女愿意跟着吃糠咽菜,还得卖屁股还账呢!

    所以这些人家,孝不孝的已经不重要了,很有可能绝后啊!

    第二,受中国文化影响,就得找名人垫背。

    找名人有个传了几千年的规矩,就是必须得品行端正。可以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绝不能是大奸大恶。

    举个简单的例子。

    某产品或者地域特产,一般会说某某皇帝喜欢,被定为贡品。

    他绝对不会说这玩意秦桧赵高安禄山垂青,估计没上市就得臭喽。

    所以虽然往上倒大家不一定是一家,但是后人往上凑一凑,还是可以的。

    比如说把梁武帝萧衍拉下马的那位侯景,本来是鲜卑和羯族的混血。但是为了当皇帝有个好出身,生拉硬拽着找到了东汉侯霸和西晋的侯瑾做了祖宗。可能侯氏后代的家谱里,侯景也得算一号了。

    再比如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本来就是一民间妇女。但是人家被皇帝宠爱,那就不一样了。于是刘娥也冒认了嘉州刺史刘通为爹,成功晋级为官宦世家。

    第三,寻找认同感。

    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可能知道,昨天俩人还打的头破血流呢,今天就可能跪在一个灵棚下磕头。

    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血统近,一个祖宗传下来的。

    一个陌生人想要融入某个社群,最好的办法就是同姓同宗,拉近距离。

    现在还有这种情况,陌生人通民道姓后,恰巧俩人是同姓,有些就会问对方是多少世。

    因为虽然同姓,但不一定同宗。所以在字辈不同的情况下,多少世就成为辨别辈分高低的唯一法宝。

    这其中,不排除逃荒要饭或者躲避灾祸流落到某地,为尽可能得到对方接纳,而改姓的。

    所以大家慢慢往一块凑,再往上查,一定得算到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这些早期大领导身上。反正那时候也没文字,身份管理又不严格,想认谁当祖宗都没问题的。

    更何况那时候改名字很简单,只需要站村头喊几声:‘’请叫我大老板‘’就算是改名字了。不像现在村委会派出所公安局治安队跑好几趟还不一定能不能如愿。

    哪怕是到了宋朝,大才子柳永也是想改名字就改了。

    柳永原来叫柳三变,因为不被宋真宗喜欢,几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等宋仁宗亲政后,把三变改为柳永,才算进士及第。

    中国人的姓氏很复杂,由上古八姓衍生出成千上万。然后又分分合合,有些发扬光大,有些销声匿迹。

    我们的姓氏又比较简练,大多是单姓,有一部分复姓。不像俄罗斯比较长,像什么脱裤子放屁斯基等等,非常难记。

    我们的姓氏也不像印度那种天生的什么高低种姓,虽然官宦人家更容易出人才。但是也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一介平民把皇帝踩脚下的也有。

    我们的姓氏还影响了几乎半个地球的人口。比如说东南亚许多国家,还有日本韩国等。

    说到日本,它们的姓以两个字居多。苗阜王声有段相声特别搞笑,说日本的姓来源于在哪发生的事。猛一听有点道理,比如渡边、山口、松下。但是井上就不好解释了,总不能井底下派个人托着屁股让它那个吧!

    西方有些民族,很难从姓名上看到他们有什么联系,不像东方人这么讲究。

    另外一些字随着时代变化,其意思也发生了改变。

    比如说唐朝的音乐达人李龟年,那是在皇宫内院享受特殊津贴的大艺术家啊,竟然用龟做名字,搁现在怎么也想不通吧。

    总之,中国人的姓名来源比较复杂,又有脉络可循,是我们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将以宋版百家姓为排序,将各个姓氏的来源以及名人轶事梳理出来。不敢说前无古人吧,最起码这类专著比较少,所以才有了不自量力整理整理的冲动。

    当然啦,前人和当代大贤断断续续的应该有一些这方面的著作。我也从中找到一些借鉴和参考,经过再加工,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让您在轻松愉悦中,对自家和中华姓氏文化多一些了解。

    水平有限,能力一般,错误和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期待并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接下来,请您跟随本书,来了解百家姓中所记载的504个姓氏的来源和名人轶事。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姓氏随着时代变迁消失。有些姓氏很少见的,不一定会一一提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