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拜访崔寔
昨天拜别了恩师,今日就马不停蹄的来到县城的郡守府,这里一点威严的感觉也没有,反倒是显得有些冷清,门口士兵也并非那种仗势欺人的货色,反倒是态度谦逊有礼,这让我有点好奇这位郡守大人的为人了。
投上拜帖,不一会就有一位师爷模样的中年文士出来,询问过后直接将我带到了郡守府的前厅,盏茶过后,一位身着青衫的文士缓缓走来,他气质儒雅,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此人便是郡守崔寔,他与我寒暄几句后,便直切主题,询问起我的学识和武艺。
我把这些年在恩师那里的学业情况大致的讲述了一遍后,他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接着,他说起了与我的老师李彦相识的一段往事。当年,他还是个年轻士子,四处游历,偶然间遇到一群土匪劫道,奈何手无缚鸡之力,眼看即将命赴黄泉之时,我的老师犹如神兵天降一般的出现了,身形彪悍的匪首妄图单挑老师,谁知一招未过即被斩于马下,但见一把长戟如入无人之境,单枪匹马大杀四方,解救了危难之中的崔寔,在一番交流之后,我的老师也非常认可崔寔的拳拳报国之心,随后两人就成为了挚友。
他感慨道:“若是没有你的老师,恐怕我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说完,他看向我,问道:“李兄对你的学业评价颇高,不知你对今后的任职有何想法?”多谢大人的栽培,小子愿往军中效力,好一展身手。我拱手一礼,回答道。
崔寔有点为难的说道:举荐不难,只是军中职务需都尉考教后,才可任职,汝有信心乎?回大人,小子必不弱了大人名头。我信心满满的答道。如此甚好,你且在府上住上一日,明日老夫亲自带你前往军营拜会郭鸿郭都尉。谢大人,小子这就叨扰啦。不必多礼,一会安排晚膳,我还想听听你们年轻人的一些想法呢。
晚饭期间,我特意献上了两坛蒸馏酒和一些茶叶,文人雅士的最爱,惹得这位崔大人高兴不已,还一定要让我赋诗一首,无奈只能再次剽窃一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真是名师出高徒啊,小子你既有如此抱负,将来必是国之栋梁也,来来来,老夫敬你一杯,后生可畏啊!崔寔举杯感叹道。谢大人错爱,小子喜不自胜,大人请!我也举杯一饮而尽。
饭后茶一杯,清油而减肥。我与崔大人相谈甚欢,对他的一些治世的才能也是叹为观止,古人的智慧和眼光确实不能小觑。就比如他对汉朝的纺织工艺就有超前的意识,觉得应该从改进纺织工艺开始,不断提高技术和产量,既能改善百姓冻寒之苦,又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五原郡本就有大量种植麻类植物的先天优势。只是都是纸上谈兵,不知从何处入手。
既然这样小子倒是有些想法,看看是否能帮上大人:先派人到雁门、广武等地聘请织师,在制作纺、绩、织、纫系列工具,然后培训百姓纺织技能,接着集中种植和生产,把原有产麻村落合并扩大至城镇规模,形成产销一体化,最后就是官府奖励机制,鼓励工艺的提升和工具的研发,来带动产业革新。
顿时,一双不可思议的大眼睛死死的盯着我,浑身颤抖着问道:贤侄,你是如何想到的,还是如此详细的计划?
不瞒大人,小子有个好老师,你信不?我眨了眨眼,天真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