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长夜台 > 第50章 明君治国千古一帝 色艺双绝目不识丁

第50章 明君治国千古一帝 色艺双绝目不识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颛孙青葭自出海以来,常觉自己与鸣凤“误入歧途”,那便是一直在走轩辕十四的“故人之路”。

    所谓“故人之路”,乃以轩辕十四之所见所思,化为己之视角。其间相隔,非独时间,亦有本不当留心之生死轮回。

    但如此等等,与己何干?与鸣凤何干?

    她们本是要西行去往极乐岛,移回她娘的尸骸,她不知道这一路怎么总是有轩辕十四的故人,总之,心中疑窦丛生,总觉怪怪的。

    从那寺庙出来之后,颛孙青葭终于忍不住道:“十四叔,你究竟想将我们引至何处?”

    “此行本就漫无目的,小青葭不也如此吗?”轩辕十四道。

    “我本以为这一路走来都是顺路,但是又好像都是被十四叔安排着,其中是否有深意,还请十四叔言明!”

    颛孙青葭倒不至于怪罪轩辕十四,但她始终觉得这一行甚是奇怪。

    如果说,马六甲是西去的必经之路,锡兰是中转补给站,那他们中转即可,为什么要往这圣象寺,寻找所谓的故人,寻到又如何呢?

    他们此行本就与此无关啊,她其实是奇怪轩辕十四到底想做什么。

    “小青葭相当警觉,跟你爹当年一样,凡事都要问个究竟,这世间本就没那么多究竟的!”轩辕十四摇摇头笑道。

    “我们此行去极乐岛不假,但你们就不能陪我这个老人家,走走停停,寻旧人、忆旧事?我这一百多年,皆以漫步驻足,习以为常,却不想,你们以为这不同寻常,倒是我意料之外的!”轩辕十四不徐不疾地解释道。

    “师父,我觉得这一路走来甚是有趣,观诸般风土,见众生情状,倒不必问究竟。只是青葭娘子,与我们不同,我觉得,她或许是思念故人了!”

    鸣凤很享受如今的生活,这是她一个青楼出生的小丫头,从前想也不敢想的日子。

    “你这丫头,总是拿我打趣!”颛孙青葭摇摇头,不再说话。

    这些日子,她的心境不停变化,如今看来,却是有些隐隐不安。她对这样漂泊的生活并没有十分期待,对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和事也无甚兴趣。

    她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只是觉得身自飘零,心却渐渐想要安定。还有鸣凤说的,她心底的那个人。

    轩辕十四一路都在寻找故人踪迹,那她的故人呢?她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远。

    “师父,我们现如今要往何处去?”鸣凤一脸期待地看向轩辕十四。

    “自然是一路向西北,去往陈玄奘书中的南印度!”

    “那我们先回岸边起锚吗?”阿南追问道。

    “不必,咱们就骑着大象去南印度!那印度与锡兰之间,有一座桥!”轩辕十四故作神秘道。

    轩辕十四口中的,乃是罗摩桥。

    罗摩桥之名,源于印度之信仰。

    据印度史诗《罗摩耶那》所载,罗摩王子为救被兰卡魔王拉伐掳走之爱妻媳妲,得神猴哈纽曼之助,由猴军费五日筑成罗摩桥,终能深入锡兰与魔王拉伐大战,救回爱妻。

    此桥建于浮动之沙石上,然神言之后将石头定锚于海床,故形成今日一连串之岩石沙洲矣。

    轩辕十四几人一边骑象一边往那西北处去了。

    阳光透过密林洒在他们身上,斑驳的光影如同岁月的剪影,映照出他那历经百年的沉默与沉思。

    象背上的颠簸,让颛孙青葭有些恍惚,渐渐看透,这一路的行程,只是轩辕十四漫长生命中的一段短暂插曲。

    好像那个故人纳兰的托付,与他无甚关系,他来了一趟,寻不到故人,知道了故人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故人的故事如同一缕烟雾,在他的记忆中淡去,消失无踪。

    百年时光,他见过太多的人,经历过太多的事,每一个故人的离去,都在他的心上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但这些痕迹终究会被岁月的风沙所掩盖。

    颛孙青葭突然在心里明白,为什么轩辕十四如今越来越不言复辟之事。

    她侧头看着那位沉默的长者,心中升起一阵莫名的感慨。

    或许,长生不老的轩辕十四早已看透了人世间的种种,复辟王朝的壮志雄心,早已在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中被磨平。

    或许,在他心中,一切都很虚无,活在当下,游乐最为要紧。

    百年的岁月教会了他很多,也夺走了很多。

    他明白了天命不可违,理解了“废兴有数”的深意。

    长生的孤独和疲惫让他逐渐放下了曾经的执念,开始追求当下的快乐和宁静。

    于是,他选择了在象背上悠然行走,选择漫无目的地前进。

    那里没有权力的纷争,没有复辟的重担,只有广阔的天空和自由的风。

    他或许在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在无尽的岁月中能让他找到片刻安宁的方式。

    颛孙青葭静静地跟随着轩辕十四,她也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事,她与轩辕十四不一样,她的人生短暂,跟随一个历经沧桑的人,固然能学到很多,但未必是她想要的。

    随着象队逐渐远去,西北的风轻轻吹拂,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仿佛一切都归于虚无,仿佛一切又重新开始。

    四人一路北上,数月之后,终于到达了轩辕十四口中的莫卧儿帝国都城阿格拉。

    一路上,颛孙青葭几度想拒绝同行,但看到鸣凤和阿南一脸期待地样子,又不忍出口。

    轩辕十四和几人大致描绘了这莫卧儿帝国的情况,据说那君主因为王后与其宗教信仰不同,于是废除了向非穆斯林人民征收的吉兹亚人头税。

    也就是说,原本莫卧儿帝国的异教民众奉养自己宗教的神灵需要交税,阿克巴大帝认为不妥,便免除了这项规定。

    鸣凤一路走来,所见所遇,除了红毛鬼子烧杀抢掠,便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猛然听到一个如此懂得治国安邦之道的帝王,好像一下子回到了故土。

    她连日里听了诸多这阿克巴大帝的传奇故事,陡然萌生了想去见一面的念头。

    因此,一到帝都,便蠢蠢欲动,想去打听如何才能进得皇宫,与这“千古一帝”见上一面。

    这“千古一帝”的名头,是颛孙青葭为其安上的。因为一路上,鸣凤对故事甚是感兴趣,却无论如何也记不住阿克巴大帝的名字,颛孙青葭便玩味地说了一句:“那便称他‘千古一帝’吧!”

    她熟读史书,也觉得这样的帝王确实罕见。

    根据轩辕十四之述,阿克巴大帝于宗教政策上展露宽容与智慧,屡次改革以固莫卧儿帝国之治。

    其治国之道,既仁政宽厚,亦强权果敢。

    她们从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而来,彼知世道多舛,如阿克巴大帝般英明远瞩之君主,实属罕见。

    鸣凤心中所向往的,既是对阿克巴大帝之崇敬,亦是对理想世界之追求。

    于是,四人商议了一番,决定在阿格拉停留一段时间,寻找机会。

    四人本就是异族异类,四人中唯一可以说波斯语的,唯轩辕十四,而这个国度,波斯语和乌尔都语都有人说,轩辕十四有时候也不能顺利交流。

    几人在帝都的大街上游荡了多日,也没什么门路。

    直到有一天遇到皇宫侍卫张贴皇榜,皇榜中言明,阿克巴大帝召集信徒入宫,是为布道。

    帝都中的民众似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那皇榜张贴之处,一时之间并无人光顾。

    轩辕十四向几人言明皇榜中的内容,几人对所谓的“丁伊拉贺教”亦无甚兴趣,但也知道,这是他们唯一进宫面圣的机会。

    四人接了皇榜,等待传召。

    隔了一日,消息传来,他们被允许在晚宴时间进入皇宫,觐见阿克巴大帝。

    当晚,四人换上了当地人的服饰,早早地来到了皇宫门前,尤其是鸣凤,她扛来了颛孙青葭的那张“彩凤鸣岐”。

    宫门外的侍卫检查了他们的皇榜和身份后,解下轩辕十四与鸣凤的佩剑,将他们引入宫内。

    随着一扇扇厚重的宫门被推开,他们逐渐进入了这座神秘而宏伟的宫殿。

    宫殿内金碧辉煌,烛光摇曳,四周布满了精美的装饰和艺术品。

    走过长长的走廊,他们被带到了一座宽敞的大厅。大厅内已经有一些信徒和大臣在座,正等待着晚宴的开始。

    不久,阿克巴大帝在一群侍从的簇拥下步入大厅。他身穿华丽的服饰,神情庄重而平和。大厅内的所有人都起身向他行礼,四人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恭敬地鞠躬致意。

    阿克巴大帝微笑着示意众人落座,随后开始了晚宴。

    他的目光在大厅中扫视,有威严、有和蔼,也还有些许失望。

    帝王布道,本应该从者甚众,然而,加上这四个异族之人,所来的不过二十余众。

    或许是因为他们四人的相貌异常,引起了阿克巴大帝的注意,他示意身边的大臣询问四人的来意。

    轩辕十四站起身来,恭敬地用波斯语说道:“尊敬的阿克巴大帝,我们从远方而来,仰慕您的仁政和智慧,希望能够一睹您的风采,并向您请教治国之道。”

    阿克巴大帝显然没有想到这个异族人懂他们的语言,连忙问这四人故乡何处。

    轩辕十四简单编了个东方小国,曰前明,胡乱搪塞了过去。

    阿克巴大帝的晚宴,因四个异族人的到来而生动起来,热情好客的阿克巴大帝,先是邀请四人畅饮畅食,并安排了一众宫人表演卡塔克舞蹈。

    舞蹈的旋律婉转动人,舞者的步伐轻盈优美,整个宴会厅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晚宴结束,表演的宫人撤下,鸣凤兴奋地手舞足蹈。

    自从望江南皈依佛门,她跟了颛孙青葭,便彻底远离了歌舞升平的日子,如今猛一见这歌舞酒宴,倒有些恍如隔世。

    “尊敬地阿克巴大帝,小人的徒弟说,她也想舞剑献给您!”

    在鸣凤地催促下,轩辕十四提出了请求。

    阿克巴大帝不知道几人口中的“剑舞”是什么,但是他愿意知道,便吩咐侍卫将佩剑归还给鸣凤。

    鸣凤的这把剑是前段时间轩辕十四赠与她的,这是她拜师之后,收到的第一份具有传承意义的物件。

    轩辕十四说,《太虚无极录》所载武技,唯剑术与刀法最适合鸣凤与阿南此二半路出家之人。

    因此,他让阿南主攻刀法,而鸣凤则钻研剑术。

    在众人的注视下,鸣凤走到了大厅中央。

    “青葭娘子,我舞剑,你可愿为我操琴?”鸣凤说罢用剑指了指一直被她放在一边的那张琴。

    “恭敬不如从命!”

    颛孙青葭原以为她带琴来皇宫是让自己与宫廷乐师交流,却没想过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自己,便觉又好笑,又无奈,只得答应。

    颛孙青葭坐到琴前,轻轻拨动琴弦,清越的琴音在大厅中回荡开来。随着琴音渐渐变得悠扬而激昂,鸣凤开始舞剑。

    她的动作轻盈如燕,剑光在烛光下闪耀,仿佛一条银龙在空中游弋。

    鸣凤的剑法刚柔并济,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她的剑术结合了《太虚无极录》中的精髓,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剑光与琴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阿克巴大帝目不转睛地看着鸣凤的表演,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他从未见过如此优美而独特的剑舞,心中不禁对这个“东方小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曲罢收剑于鞘中,阿克巴大帝拊掌赞叹道:“妙哉!仙人剑舞,令我睹东方国之异彩,心驰神往矣!”

    “这有何难?待我将此剑舞编书,献于陛下!”轩辕十四遂成了二人的翻译。

    那阿克巴大帝听了此话,也不遮掩,只是哈哈大笑道:“只可惜我目不识丁,看不懂你的书籍!”

    四人听到此处皆有些讶异,万万没想到如此英明的君主居然目不识丁。

    阿克巴大帝见他们的神情,笑着解释道:“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读书写字并非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技艺。我有许多大臣和学者,他们为我诠释。虽然我不识字,但我相信智慧不止于文字。”

    轩辕十四听罢,点了点头,对阿克巴大帝的回答表示理解。

    他对阿克巴大帝的智慧和谦逊更加敬佩。随后,他向阿克巴大帝说道:“既然如此,我可以将剑舞的要义传授给您的武士,让他们为您表演。”

    阿克巴大帝欣然同意,表示他非常期待看到更多的东方技艺。

    宴酣之际,阿克巴大帝开始向众人布道。

    他创立的丁伊拉贺教,是以伊斯兰教为基础,并结合印度教、祆教、基督教、耆那教、佛教等元素的神奇综摄宗教。

    几人听罢,昏昏欲睡,轩辕十四竭力翻译,几欲肠断。

    从皇宫中出来,鸣凤终于忍不住感叹一句:“哎,‘千古一帝’不过如此!”

    “吾辈之奇游,其可终乎?”颛孙青葭也忍不住揶揄。

    “小青葭,你最近怨言颇重啊!”轩辕十四故意装作不解地看着颛孙青葭。

    “这陈玄奘一般的生活,我惟愿逃离。”颛孙青葭叹了口气,终于将心中种种脱口而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