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元灯谜
在前往北州的路上,便过了除夕,在北州呆了没几天,上元节便悄然而至。
白天城内人还不是很多,依旧是一座看起来军比民多的小城。
到了晚上,街头巷尾张灯结彩,路口铺旁舞狮打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虽比不得京城玉辇朱轮,却是一派兴盛热闹景象。
火树银花之间,时常能见到青年女子提着花灯款款而行,或是幼童提着动物样式的灯笼跌跌撞撞地迈着小小的步伐。路旁小贩不时举着各色灯笼,主动吆喝着。
迟向晚也被吆喝声所吸引,在摊前站定。
比起造型可爱的动物灯和做工精致的花灯,她倒被一盏处于不起眼角落里的琉璃灯吸引了目光。
“这位……夫人,”
小贩看到眼前女子年轻貌美,本欲唤小姐,看到她身旁的男子后,很快改了口。
“夫人当真慧眼,这盏琉璃灯看似不起眼,实则可不一般呐。”小贩开口笑道。
“那你倒是讲讲,这灯哪里不一般?”
“我现在就给夫人演示,在这过程中您可千万别眨眼。”
小贩提了一下灯笼杆,只见本来昏暗的灯笼豁然明亮如烛火,那灯本由六片琉璃组成,而每块琉璃中都镶嵌一副插画。
他再动一下灯笼杆,里面似乎有什么机关砰地一弹,插画开始动起来,是讲的两个小孩玩木马的事情。
“这不就是寻常的走马灯么?倒也无甚稀奇。”迟向晚有些失望,走马灯她在京城见多了,虽然这盏也算不错,但和太后年年上元节赏赐下来的宫灯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
“夫人不妨再凑近些瞧瞧。”小贩似乎早料到迟向晚有如此一问,他也不恼,嘴角挂起了一丝神秘的笑容。
迟向晚依言离那盏灯更近了些,只见远看时一幅幅插画,原来都是由一个个小字组成。那些插画都是用隶楷行草篆各种字体写就的福禄寿禧。一个个小字凑成了孩童和木马的形状。
“绘这画的人不仅要有绘画功底,而且又要擅长各类书法,关键是还能撰写如蚂蚁般大小的字,当真是极巧妙极用心的。”迟向晚由衷赞叹,这盏琉璃灯构思设计之新颖,连她这样见惯好东西的人都前所未见。
她越看越觉得爱不释手,取下腰间荷包,问那小贩:“这盏琉璃灯怎么卖?”
小贩摇了摇头:“这盏是镇铺之宝,我是不卖的。小姐若是想要,便来猜灯谜,猜中三个这灯便送与你了。”
本来小贩说镇店之宝时,迟向晚还以为得猜十个八个灯谜才能获得这灯,听到只需要猜三个,便放下心来,道:“好,你说吧。”
“那夫人就听好了。”
“第一题,一一用力,打一字。[1]”
“一一用力……”迟向晚重复着这几个字,她的手在空中依次写下,再将之分别组合,忽然她眸光一亮:“上面一横,底下一横,中间是个力字,是‘五’对不对?”
“夫人所言不错。”见迟向晚很快就答出了正确答案,小贩目中流露出一丝讶异,不过他很快笑道:“第二题可要上难度了。”
“一直结为同心人,打一字。”
这个谜语显然比上一个上升了难度,但肯定也与偏旁部首离不开关系。
迟向晚思索了一下,有些拿不准道:“可是‘必’字?”
但必字只和心有关系,她说完便觉得不是,看到小贩朝她摇头,更加证实了她的猜测不对。
她沉下心来,凝眉细细思忖,长长的睫毛像蝶翅般上下翩动,恬静又清丽。
“有了。”她豁然开朗,“是‘束’字对不对?”
“夫人这次说对了,正是‘束’字。不知夫人是怎么猜到的?”
“‘同’字中心是‘一口’,‘一直’的意思就是一个竖,而一竖、一口和人结合,便是‘束’字了。”
“夫人既然如此兰心蕙质,那么请听最后一题吧。”小贩笑眯眯道,“下雪之后,打一字。”
这个灯谜和前两个不同,似乎不是拿谜语中的几个字拼凑而成的,迟向晚想了半晌,都没拿这四个字拼凑出新的字来。
“夫人可是遇到难题了?”小贩关切道。
“嗯,”迟向晚如是答道,“我觉得这道灯谜和前两道风格不同,只是我一时无法窥破其中玄机罢了。”
“那夫人可以再想一会儿,再给你半炷香的时间。你要是在这期间想出来,灯还是归你的。”见又有了一些游人向这边张望,小贩一边招呼其他人,一边对迟向晚道。
“我知道了。”一直默不作声的圆琛突然发声道。
“这位公子不好意思,我这里是不能让别人帮忙答灯谜的。”小贩阻止圆琛说出答案。
“如果猜出两个,再给你添些银两,你能把这灯给我吗?”迟向晚眼看时间不多了,自己回答出来的希望渺茫,问那小贩。
小贩为难地苦笑道:“哎呀夫人,您就别为难我了,我这里的规矩每年都如此,可不好破例啊。”
“那如果我不帮她答灯谜,也不提示和解出灯谜有关的话语,和她聊一句天可以吗?”圆琛问道。
“聊天?”小贩往两人方向瞟了又瞟,有些狐疑,最终还是道,“如果公子按照方才所言聊一句,自然是可以的。”
“好,多谢。”圆琛唇畔溢开笑容。
他侧头对迟向晚道了一句,“还记得那日云致亭中,我曾借给你什么吗?”
“伞。”迟向晚默默在心里说道。
但伞这个字,和下雪之后,感觉关联不大,要是灯谜是下雨之后,谜底是伞倒是更为贴切。
等等,下雨之后。
雨伞。
雨。
“我明白了!是雨。”就在半炷香的时间即将截止时,迟向晚开口道。
“夫人还是照例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吧。”
“谜面真正的意思,是卸下‘雪’字的下半部分,这样就留下‘雨’了。”
其实这个谜语最好想也最难想,如果思路一直局限在前两题,非要用谜面中的几个字凑出个新字来,无疑不可。
但如果想清楚‘下’是卸下的意思,谜底就迎面而解。
“三个灯谜夫人都答对了,这盏琉璃灯便归你了。”小贩也不赖帐,主动把灯递到迟向晚手中。
其实他还是有点不解,方才那位公子说了一句在他看来没头没脑的话,和解谜也无甚关联,可不知道为何,那位夫人就恍然大悟的样子,很快顺利解出谜语。
他困惑的目光又在迟向晚和圆琛之间打转。
圆琛不着痕迹地往迟向晚身前挡一挡,遮挡住小贩的视线。
“走吧。”
他们离开摊位后,没走几步,迟向晚忍不住道:“估计那个摊主怎么也想不到,我是先猜到了谜底,然后由谜底反推出谜面如何解的。”
作弊是谈不上的,毕竟那句话也是在小贩允许后圆琛才说的,而且迟向晚由此自行推出了谜面。但还是有种打擦边球的意思。
想起云致亭那日的雪,淡淡的暖意萦绕于迟向晚心头。
“嗯,”圆琛淡淡应了一句,他带着迟向晚在密集的人群中,如游鱼般灵活地绕来绕去,他指着一家卖面具的摊位,问:“你要不要一个?”
“可我今日已经易容了呀。”迟向晚用手抚上脸颊,轻声道:“而且我久居京城,这里的人根本不认识我,不会对咱们后续行动有所影响的。”
虽然迟向晚和圆琛保险起见,都已易容,但两人原生的骨相毕竟太出挑,换了一副稍显逊色的皮相也难掩出众的容貌。路上人来人往,不时有年轻的公子对迟向晚侧目而视。
“我不是这个意思,”圆琛温声笑道,“我只是觉得,多买些东西更显得咱们是在外悠游,不过是顺口一说,你若不愿意便罢了。”
“这样啊。”迟向晚了然,她开始打量起那些面具来。
“夫人可看上哪个面具了?您可以取下来试戴。”卖面具的小贩本来闲闲坐着,看到来了客人,赶忙起身走到摊前。
迟向晚指着一个狸奴和另一个狐狸面具:“就这两个吧。”
“好嘞。”小贩把这两个面具取下,递给迟向晚,还递给她一把小巧铜镜供她照。
迟向晚依次试戴完,道:“我觉得这两个差不多,都很好看。”
“狐狸的那个更修饰你的脸型,感觉更为衬你。”就在迟向晚犹豫不决时,圆琛道。
迟向晚讶异地看他一眼,指着狐狸面具道:“那就要这个吧。”
没等她掏出荷包,圆琛已经将碎银子递给小贩。
迟向晚对着镜子将面具戴好,一个娇俏的狐狸少女便出现在眼前。
她很满意自己目前的装扮,尽管街上戴相似面具者也有不少。
迟向晚笑着向圆琛打趣道:“一会儿你可得看好人,否则大街上十个人里就有三个戴和我一样面具的。”
卖面具的小贩听到这话急忙道:“夫人,我这里的面具都是手工制作,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您大可放心。”
“不会认错的,”圆琛护着迟向晚在人海中左冲右突,温润的声线传入迟向晚耳畔,“哪怕面具是雷同的,也不会。”
“嗯,”迟向晚以为他是在宽慰她,“你放心,我自是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