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新生入学
被遏制住命运的脖颈,沈俞翘着呆毛,生无可恋地挣扎,“小瑾,你伤害了我,别想一笑而过。”
沈叙白将小弟提溜到沙发,将衬衫袖口往上理理,然后顺手敲敲沈俞的脑瓜壳,“这又是演哪一出?”
沈俞委屈抱头,语气满是幽怨,“我要抓住小瑾,让爸爸给他套链子!”
套链子?
从书房出来的沈长庚嘴角抽抽,对沈俞的空耳道表示敬谢不敏,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虐待狂呢!
沈叙白这才注意到沈俞脖子里晃来晃去的平安扣,余光看着老爸无语的神情,真心感慨道,“小俞,你没有一顿打是白挨的。”
沈俞不服撅嘴,刚准备反驳就被沈均捏住嘴,吾吾嘟嘟说不出完整的话。
沈瑾老老实实等父亲给自己戴平安扣,瞥见扑腾着胳膊的沈俞,心情好地哼哼。
“你们都欺负我。”折腾半天的沈俞累瘫在沙发上,手脚并用也没能躲开围攻,只好惨兮兮假装哭泣,“我要告诉二哥。”
“告诉星烁你那本厚厚的讨债本吗?”沈叙白想到沈星烁隔着手机的抱怨,不由笑出声,“没想到我们小俞还挺记仇。”
“是二哥太能折腾人了!”沈俞翻个身,义正言辞地解释,“光靠脑子已经记不住了,必须记在本子上,翻旧账贼方便。”
“你俩半斤八两。”沈长庚给沈瑾戴好平安扣,还是忍不住吐槽缺心眼小儿子。
把沈俞逗跳脚是每个人的乐趣所在,沈均见沈俞气得直哼哼,更是憋笑到肚子疼。
韩荣不过是生活的小插曲,不值得付出太多心神关注。
至于韩荣为什么不结婚,以及对妹妹特别好的原因,这都是父亲需要解决的。
想通的沈均慢慢释然,家中有长辈依靠,他不必把所有事情揽在自己身上。
沈长庚见沈均心情好转,也默默松口气。几个孩子中,傻乎乎的沈俞一直被保护的很好,沈瑾虽然别扭但不会让自己吃亏。
唯有沈均,这个固执的孩子总是把事情埋在心里,承受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忧虑,总是让人心疼。
至于韩荣到底如何,这是他该考虑的事情,总不至于让孩子在自家医院受到委屈。
热闹的时光弹指间流逝,沈俞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暑假,就被告知开学了。
“什么?小均不去学校?”得知消息的沈俞仿佛晴天霹雳,新买的书包也不香了。
“小均还要恢复一周,开学匆匆忙忙,挤到碰到就不好了。”林俞静亲自检查两娃的书包,生怕开学第一天就出现纰漏。
沈叙白打小自律,连带着沈星烁的书包都是大儿子催促收拾。
“好吧。”沈俞依依不舍看着沙发上的沈叙,转而信誓旦旦握拳,脸上满是认真,“等你来学校,我给你介绍班级同学。”
沈瑾对便宜哥哥乐观心态很惊讶,他和沈均见过太多阴暗面,但也不愿打击沈俞的积极心态。
沈均现在不去学校,除了小腿不方便,更是担忧留给大家的初印象是受伤好欺负,日后校园生活会引起连锁麻烦。
不能和弟弟一起上学,沈俞蔫哒哒地垂着脑袋,好在沈瑾在身边,这才提起些精神,拍着胸脯保证,“我会照顾好弟弟的!”
听到沈俞的豪情壮志,沈瑾挑唇假装收拾书包,不出所料其他人也在左顾右盼,就是不和信心十足的沈俞对视,生怕忍不住破功。
被大家齐心协力无视,沈俞郑重思考,是时候多准备几本记债本,毕竟大家都有欠债的潜力。
坐上前往学校的车,沈俞忧伤地挥手告别,不料下一秒沈均打开车门,优雅地落坐在自己身边。
沈俞拜拜的手还没来得及放下,就被沈均的动作震惊,“你不是不去上学吗?”
“难道不能送你们吗?”沈均怡然自得,甚至习惯了沈俞坐在自己和弟弟中间,还熟练地压压沈俞翘起的呆毛。
“当然可以。”沈俞皱巴着脸,半天憋住一句话,“可我总觉得你在幸灾乐祸。”
沈均: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对上学如此抗拒。
就算不开心,车子也到了校门口。看着挤挤囊囊的行李和家长,沈俞下意识打个冷战,“要住校吗?”
“我们离家近,下午放学来接你们。”林俞静见小儿子磨叽着不肯进校,好笑地安抚黏人的少年。
“哦。”沈俞觑着眼睛偷偷瞟着大家,不乏有家人带着行李让孩子住校。
“走吧,又丢不了。”觉得沈俞眼巴巴的模样过于可怜,沈瑾难得主动拉着沈俞,嘴硬心软地安抚。
“马上十点了,中午吃个饭,下午五点回家,别天天皱巴着脸,小心变成老头。”
“哦……”沈俞被牵着向前,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忧伤的心情倒是少了大半。
有人陪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不一会沈俞就放松下来,小嘴巴巴地说个不停。
向来觉得便宜哥哥聒噪的沈瑾难得没有阻止,刚才哭唧唧又带羡慕的表情不适合沈俞,傻乐才适合小缺心眼。
初中不同于小学,班主任有其他工作,学生基本事务都要自己处理。两人收拾好进班时,不少同学已经叽叽喳喳聊开了。
还没想好坐哪方便打入敌情,磨磨唧唧的沈俞就被弟弟拽着,直接坐在中间位置。
“那小均坐哪啊?”屁股还没捂热,沈俞就想到还在家的沈均,圆润的脸上满是担忧。
“还有开学考,要按成绩分班。”沈瑾指着班级公示叹气,语意未尽看着沈俞。
“我知道啊,那小均来了也没地方坐!”沈俞没明白沈瑾意思,还在努力为沈均做斗争。
旁边同学听着俩人驴头不对马嘴的对话,忍不住插话,“他的意思是,你们不一定一个班。”
“我们小均这么聪明,肯定能进最好的班!”沈俞眼睛一瞪,斩钉截铁地维护。
“这都听不明白,人家的意思是,考不出来的人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