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路子
当时他们约定好了,三年后在京城相聚,他在京城等了五年,他们五人也没相聚。
如今他离了京城,几人又到了京城。
这世间,果真是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啊。
………………
第二封是于秀才写得,当初他到了江西府就写了信回去,于秀才没说什么,只是勉励他,言语中的意思就是生怕他从翰林院调到这里而心有不甘,郁郁寡欢。
言语中尽是安慰和鼓励。
老师啊,你也太小瞧你的学生我了。
许是于秀才经历过这样的事,难免怕杭彦步了他的后尘。
在拆开一封,是苏才。
苏才给他说了些朝廷的近况,和他一同进宫的程鞍因为献策有功,如今升了翰林院修撰,和他同级。杭彦对此倒不是很在意,相比之下他更在意莫宁。
信中说莫宁因为安延国的骚动,领兵来了江西府旁边的东丰府。
相比于江西府,东丰府才是大宁国和安延国之争的最大战场,江西府只是偶尔暴动,那边却需要军队长期驻守。
镇国将军莫前因为三皇子一事被秘密召回京已有六年,如今东丰府发生骚动,新荣帝就将莫宁派了来。
是机会,也是危险。
杭彦只能默默为莫宁祈祷,希望他能从战场上平安归来。
相比之下,家中写来的信内容就多了,一个是杭文昊考过了院试,现在已经是秀才了,而且贾青雪有了身孕,他们杭家的第四代就要来了。
从信中杭彦就能感受到杭家人的欣喜,他不由得也开心了起来。
庄天见状问道:“公子,可是有什么事情这么开心?”
“二哥考中了秀才,二嫂有了,可是大喜事。”
庄天也跟着开心,“想来老夫人他们定然很开心,公子,你可要送些东西回去?”
这给杭彦提了醒,其他人不说,他这个小外甥或者小外甥女出生,他可是要送些东西的,可惜他现在在元江县,这里穷乡僻壤的,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等我想想送些什么东西回去。”
信里面还提到了一个人,杭乐。
杭彦的姑母。
当初他中了状元,消息传回平顶村以后,便被大肆宣扬,人人都知道平顶村出了个状元,还在村口立了石碑。
好多以前不联系的亲戚都找上了门,若不是他们早就来了京城,恐怕杭家的门槛都要被人踏平了。
杭彦的姑母杭乐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如今人找来了京城。
杭彦对这个姑母倒没什么印象了,杭彦出生的时候两个姑母都已经嫁人了,出生的时候倒是见过两次,后来便不常见,再后来他外出求学,更是没怎么见过了。
如今王淑华说他们来投奔,倒是让杭彦颇感意外。
但是信中也并未说更多东西,杭彦便也获取不到更多的消息。
将来信整理好,杭彦一一进行了回复。
将这些信写完,不知不觉时间便到了中午,杭彦看着从外面忙碌回来的王平安几人,心里默默的想,他这算不算是摸鱼?
杭彦将回信仔细封好,交给了庄天,让他尽快寄出。看着庄天远去的背影,杭彦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
时光荏苒,转眼间他已从京城调到了这偏远的元江县,人生真是充满了变数。
不过,无论身在何处,始终有牵挂着他的家人和友人。
午后的阳光洒在院子里,杭彦站在窗前,眺望着远方的山峦。他知道,无论未来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困难,他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因为他有着家人的支持,有着友人的陪伴,更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
现在,元江县的一切都在焕发生机,尤其是地里的秧苗。
施过肥的土地相比去年,茂盛了许多,特别是菜地,就连杂草都茂盛了许多,根部也扎得更深,杭彦每每从地里回来都非常高兴,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这天,杭彦从地里视察回来,在县衙门口碰到了一个了一个熟人。
云溪村的村长,宁寿。
见到杭彦,宁寿快步走上前来,给杭彦行了个礼。
结果这宁寿也不说话,就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他们。
杭彦倒是察觉出了点苗头,他对着身后的王平安几人道:“你们先去忙吧。”
“是。”
杭彦又对着宁寿道:“宁村长,跟我来吧。”
杭彦带着人回了县衙,宁寿一直落后半步跟着,到了屋内,宁寿二话不说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杭彦原本背对着人,听见声音他连忙回过头去。
看见这一幕杭彦再次无奈了,“宁村长,快快起来,你这是做什么。”
杭彦将人扶起来,他发现这里的百姓动不动就跪,真是折他的寿啊,古人原本就命短,他这辈子可不想再英年早逝了。
其实大宁国不讲究跪拜礼,就连大臣们也是在非常严肃正经的场合下才给新荣帝跪拜,结果反而是这些百姓对他们这些芝麻小官跪来跪去的。
杭彦指了指一旁的座位,示意宁寿坐下。
他又给人倒了杯茶,放到了对方的面前,“宁村长,今天找我是有事吧,你直接说就行。”
宁寿双手捧着茶杯,对上杭彦温和的神色,感觉好像没那么紧张了,他道:“知县大人,我今天是想来求您给我们云溪村也找条赚钱的路子吧。”
元江县共有三个村,如今梨树村有了梨花糕这项生意,青阳村靠着菠菜地和粪肥也能赚个不少,如今只有他们云溪村,还是靠天吃饭。
粪肥是有用,可是如今还不到秋收的时候,眼看其他两个村子都过的越来越好了,云溪村的人便坐不住了。
他们想知县大人是不是忘了他们了?还是他们云溪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得罪了知县大人。
思来想去,宁寿今日便来了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