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县城
少年名叫丰乐山,是于秀才以前的学生,父母早亡,在县城有一处房产。
早年于秀才偶然与之相熟,,见其可怜,便免费让他来学堂读书,后来丰乐山一路考进院试,因为身体原因落榜之后就不再去于秀才的学堂了。
一直免费在学堂读书,丰乐山有些不好意思,现在该学的知识都学到了,他更多的时间就在家中学习。
因为知道于秀才每年都会带学生参加县试,为了报答他,丰乐山都会在家中留下两个房间,专门给他和这些学生用。
两间房,他们七人住并不宽敞,好在只有两个大人,也能住的下,于秀才带着两个孩子一间,杭健带着杭彦和另外两个孩子一间。
几人赶来正是晌午,丰乐山好似早就知道他们要来,准备的饭食也包括了他们,虽然就是最简单的稀饭咸菜,但恐怕他们也吃了他们好几天的饭钱。
于秀才道:“不是叫你不要准备这些?我们在路上都带了干粮的。”
丰乐山有些腼腆的笑道:“老师,我也就准备了这么一顿,你们大老远赶来,总要吃点热乎的吧。”
于秀才没再说什么,丰乐山一直都是这样,他再怎么说也不听。
几人落座吃饭。
杭彦看着丰乐山满是补丁的长袍,知道他条件并不好,他娘在他出门前塞到他荷包里几个银钱,到时候就留下些银钱给他,也算是食宿费了。
想到这,杭彦便安心的吃了起来。
…………
饭后,大家都回了各自的房间看书,其他孩子可没有杭彦这般淡定,有的开始频繁的上厕所,有的心神不宁,根本读不进去书。
杭彦在其中倒显得有些另类。
杭健看着悠哉的侄子,小声问道:“你怎么不紧张。”
杭彦平静的看了一眼杭健,“三叔,来之前你已经问过一遍了。”
杭健撇撇嘴,这孩子,一点也不乖。
倒不是杭彦不尊敬他这个三叔,主要是杭健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他现在的心理年龄都快四十了,若是早些结婚,恐怕现在孩子都有这么大了。
杭彦心里这么想着,就见杭健站了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然后好似实在憋不住了一样,对杭彦道:“彦儿,三叔在这屋子里实在憋得慌,三叔出去转转,你有事去找你老师。”
屋子也小,孩子们又在学习,杭健连大声也不敢出,实在是闷得很。
杭彦道:“好,三叔你小心一点,早点回来。”
杭健点头答应:“好。”
出了门杭健才觉不对,刚刚那些话……听着怎么怪怪的?是一个六岁小孩应该对他这个大人说的吗!
想到小侄子那副一板一眼的面孔, 杭健又觉得好像没什么问题,摇摇头往院外走去。
屋子里没了杭健这个大人在,两个小孩也放松了不少,本来他们也有点学不进去,看着淡定的杭彦,心中觉得好玩。
邓台看看窗外,又看看杭彦,道:“杭彦,你怎么都不紧张?”
这是杭彦今天第三次听到这个问题,他放下书,问道:“为什么要紧张?老师都说我们没有问题,你们不相信老师吗?”
邓台和赵伟对视一眼,好像说的也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就是紧张。
一想到考试,赵伟再次起身,“我想去茅房。”话落匆匆往茅房跑去。
杭彦看着赵伟的背影微微皱眉,“他怎么回事。”
邓台摊手,“老毛病了,他一紧张就想去茅房。”
邓台和赵伟两人是一个村的,他们村中没有秀才,所以就来了于秀才这,平时两人都结伴上下学,关系不错。
县试一共是三天两夜,如果赵伟以这样的频率跑茅房的话,成绩必然会受影响。
…………
等到赵伟回来,杭彦道:“老师说县试是我们以后会参加的最简单的一次考试,若是紧张反而会影响我们的成绩。”
赵伟知道杭彦这是安慰他,他有些感激,平日在学堂,杭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也不怎么和他们这些人说话。
最主要的是杭彦给人的感觉并不像一个六岁的娃娃,反而看看起来还有些不好相处,所以渐渐的学堂里的人也不会去找他讲话,杭彦也乐得清闲。
刚刚杭彦的安慰让赵伟有些受宠若惊,没想到杭彦还挺好相处的。
两人都很健谈,杭彦一打开话匣子,三人便聊到了一块去。
相反,于秀才那屋的氛围可就没有这么好了,大家对老师都是又敬又怕,此时都在屋子里假装复习,听见他们这边欢声笑语的,难免有些心动。
于秀才也听见了,他略一思考,便对两个学生道:“你们也去看看吧。”
两人如获大赦,打过招呼就跑了过去。
有了这两人的加入,屋子里更加热闹,紧张的氛围也没有了。
其实大家平时已经很努力了,并不差差这一两天的时间,如果能缓解紧张的情绪,对成绩反而会更有利。
……
傍晚,杭健也回来了。
进门看着正在聊天的几个孩子,不由得点点头,他这侄子也并非只有一个表情嘛。
晚上,大家洗漱准备休息,杭健拽着侄子走到角落,然后偷偷摸摸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
杭彦满脸疑问,“三叔,这是什么?”、
“我今天在街上闲逛,说是什么县里有名的夫子压的必考题,我也买了一本。”杭健边说还边四处打量,生怕被人看了去。
杭彦接过小册子,粗略的翻了翻,里面给了必考的文章,还给文章画上了重点。
杭彦眉心微蹙,若真是押题,这也太具体了,若不是,那定是他三叔被骗了,反正不管是那种情况,这小册子都不能留。
古代科考是大事,一点也不得马虎。
杭彦收下小册子,“三叔,这花了不少钱吧?”
杭健摇摇头,“彦儿,你若考过了县试,这点钱算什么。”
见杭彦收下小册子,杭健放心了,说话也大声了起来,在杭健心里,其他几人虽与杭彦是同门是兄弟,但几人同时也是竞争者,别人考中那自家侄子可能就考不中。
他没有宽广的胸怀,他只盼着自己侄子能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