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基建路上一路狂飙 > 第24章 进入钢结构科研组

第24章 进入钢结构科研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经过这次篮球比赛以后,艾辰和长生便经常在一起打球,组成了建筑系的超强后场组合,他们经常代表建筑系与机电系,水利系,机械系篮球队进行对抗。

    大二开学没几天,班主任刑老师找长生谈话。他说学校新成立了钢结构科研组,问长生有没有兴趣到科研组去学习。这话让长生一脸懵逼,进入二年级后,同学们确实讨论过该进入哪个专业?因为建筑系里面又分了许许多多的小专业,大家在上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会有一部分幸运者成为某一个科研组的成员,但他没想到他会成为第1个幸运儿。他当然同意,邢老师让他立即到钢结构科研组去报到。当然邢老师不会告诉他,常教授早在半年前就将他定为自己重点培养的对象。邢老师也十分喜欢这个学生,阳光帅气,聪明伶俐,仁义友善,三观正,特别是长生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在进入专业课之后。古教授也发现了长生的特长。但常教授在几个月前才把斜拉式吊桥的项目交给他研究。现在只是问他要一个刚大二的学生。他实在没有办法拒绝。只好忍痛将长生送到了常教授的钢结构研究组。

    林长生站在一座现代化的科研实验室前,充满科技感的灯光和设备,他感到不可思议,各种科研设备一应俱全。常教授对大家说:这是我们科研组最小的成员,长生,你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长生有点略感紧张,这个场地是科学家的摇篮,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这么快接触这些设备,科研组加上常教授一共有7个人。长生介绍的:大家好,我是二年级学生林长生,能加入这个科研组非常的兴奋,希望各位师哥师姐多多关照。

    加入科研组的学生是有特权的,如果科研组有需要,长生可以不必去教室上,直接去科研组进行工作。常教授给他安排的第1项工作,协助师兄司马南进行压力测试,用液压机测试一些钢筋混凝土的压力,仔细记录数据。这可是一项体力活,他们需要把重达几十乃至上百公斤,模仿着桥梁,桥墩,大梁,涵洞等缩小版的模型,抬到液压机上,逐步进行加压。观察什么压力出现裂缝?什么压力下完全崩塌?这项工作并不难,但是非常耗时间,一旦实验开始,基本上就是24个小时要盯在里面,他和司马南师兄,两个人的轮流记录数据。一次,长生想看会儿书,被常教授发现之后,狠狠的批了一顿,告诫长生: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这个时候,这些模具出现一个细微的裂缝,你记不住压力和时间,那么这个事业就得重来,从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到成品,至少得一个月时间,这得让整个科研组浪费一个月时间。从此长生再也不敢分心,老老实实的盯着各种仪器上的数据变化,一丝不苟地做着记录。

    进入科研组后,长生的时间变得非常紧张。他再也不能无忧无虑的去打篮球。看课外书,逛街了,他的时间被划分为了三段,寝室,教室,科研组,他连给文小芳回信都只能在晚上进行。除了要完成科研组给的任务,课堂上被落下的知识也必须自己努力去学习。现在优势条件是科研组里面的五个师兄妹。已有三个研究生,一个博士生,林长生不懂的,随便问哪个事情都能指导他。

    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桥梁与隧道的钢结构与混凝土的强度。也就是要研究出各种桥墩地基,桥梁的承重力,抗震能力,抗风能力,应用科学的数据,支撑桥梁的设计。

    在团队和平台的带动下,林长生的成长进步非常快。一个学期下来,他基本也会掌握实验室所有设备使用,对整个桥梁钢筋混凝土的建造理念又有了飞速的成长。

    到了大二的第二学期,常教授已经不让他做这些基础工作了,而是跟随司马南,孟朝阳两个师兄,另外开辟u型吊桥梁的钢结构设计。这是科研组也是前所未有的,一般进入科研组的新成员。至少要1~2年熟悉各项设备,做师兄师姐们的助手。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突飞猛进,倒逼科研单位根据各种地形设计桥梁道路隧道。这个钢结构u吊桥的研究项目并不是常教授争取的,而是国家科技部,交通部,建设部联合下文,直接给常教授下达的任务,科研经费也随着通知一同下到位,要求尽快出成果,应用于市场。

    在这种机遇下,才20岁的林长生,便有了自己的科研项目。虽然只是两个师兄的助手,但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常教授只好从大三的学生里面,又招了两个不错的苗子进入科研组。

    由于对建筑事业的喜爱,林长生完全将自己沉浸在这场研究之中,他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精力,有1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冲劲。当然两个师兄也有着同样的干劲。大师兄司马南是在读博士生,三师兄孟朝阳是在读研究生,这个专题科研组虽然是常教授挂帅,但中心工作由司马南主持。三人为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2000年的5月和6月,翻阅了大量的材料,对国内外这种u型桥梁进行大量的研读,分析,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但目前这些世界上的桥梁,主跨都没有突破200米,高度都没有超过150米。国家给下达的u型桥运营市场主要集中在湘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的大山之间。国家要打通西南交通的阻必须要有适用于西南地区跨度大,桥身高的特点。

    司马南向常教授申请他们科研组到湘西,贵州重庆,四川,云南本地去进行一下实地考察。分别确定跨度300 、400 、500三个主跨。和高度为,200 ,250,300的主桥研究。

    申请批下来时,已到了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常教授要求趁着暑假,尽快完成实地考察工作。同时参与这场考察工作的还有常教授和古教授,这也是常教授为什么要在暑假完成这次调研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不能耽误教学。

    参加这次调研的,还有国有企业,中铁14局与中南大学有着紧密校企研发合作,中铁十四局派出了薛工和乔工两个非常有经验的工程师,他们有着丰富的建桥经验,参与过国内多种大桥的实地建设,因为要在大山之间进行穿梭。交通工具上,由中铁十四局派出三辆丰田越野和三个有丰富经验的驾驶员,学校政治处也派出了一名老师与当地政府进行对接。一行11人,带上各种仪器设备,开始了他们的实地考察。

    考察的目的地都在大山之中。他们先是到达了湘西的大山之中。湘西曾经是土匪的聚集地,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山势,湘西的风景真是美的不像话,但同时道路也难得不像话。许多地方车无法到达,考察组只能肩扛着设备,艰难的在崇山峻岭之间穿梭。好在每到一地,地方政府都会派出工作人员带队进行向导,当地政府也迫切的需要国家的建设,帮他们打通交通要道。为了节约时间,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在野外考察地直接宿营。他们一路从湘西进入重庆,转入贵州,进入四川,再到云南边境。原计划两个月的考察,进行了三个半月才完成,回到学校以后,学校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林长生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

    三个半月的时间,让科研组的一些人全身都漆黑,除了长生以外。几乎所有的人都瘦了一圈。这次对长生的考验也是巨大的,他是科研组里面最年轻,最强壮的。那些重的科研设备全部在他身上背着,他需要背着超过30公斤的仪器设备与大家在大山之中穿梭,每到一地就赶紧放下仪器安装进行测量。遇到要考察地质的情况,长生还得当起农民工,拿着工具在悬崖峭壁凿开一个洞,看山体的结构。他还得时刻照顾常教授,常教授在这考察期间,因劳累,两次都病倒了,但不为了耽误科研组的研究,坚持带病工作,长生又不得不分出心来照顾常教授的饮食起居。这100多天的运动量,是平时长生打篮球训练的数倍之多,好在他年轻,身体素质又好。几个月下来?不但跟着两位教授和两位工程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更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身体也变得更加强壮。

    在考察总结的会议上。常教授谷教授和两位工程师都对这次实地考察感到满意。中铁十四局的两个工程师提出:科研组这个最高300米的科研项目估计不能满足大西南的交通建设,我们在考察的许多山谷之间,高度都超过了300米,有的河谷甚至达到600米700米。我们这次考察的目的就是要进行科研与实地结合,看来我们的科研项目有必要再增加几项?常教授和古教授也有同感。他们知道湘西的大山多,河流多,但没想到地形如此复杂,如此的险恶。因此科研组在总结会上决定新增。400米500米600米,三个桥梁主梁研究项目。

    回校之后,司马南顾不上身体的劳累。立即组织孟朝阳和林长生对实体考察的数据进行汇总。又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讨论,总算写出了这次考察的报告。常教授在修改了几次之后,报告才正式上报给学校,并通过学校上报给建设部和交通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