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闺女迟早是别人家的
尤安安问:“大姐怎么称呼?”
“都叫我赵二家的。”
尤安安:“那您本名呢?”
“我姓吕,还在家当闺女的时候,家里叫我大丫。”吕大丫不好意思道,她还是第一次被人尊称“您”,局促的搓搓手,“那啥,咱们都是干啥活呢?”
尤安安:“大丫姐,我这儿主要做小孩子的零食,有机器可以做,你就负责剥虾,捣虾壳,和面,打包装箱。”
“剥虾,和面,这个我都能干,惯常做惯了的。”吕大丫高兴道,“打包装箱我也可以的。”
尤安安:“具体怎么做,小慧姐会教你,先做几天试试看,可以的话一周后我们就签合同。”
“还要签合同啊。”
尤安安:“签一个大家都放心嘛,您不怕我们跑了?”
吕大丫连忙摆手:“不会不会。”
当天下午,安思雨那边不断有车开过去,从他们这边能看到,搬进去不少厨具。
傍晚还送过去一车虾,保守估计四五百公斤。
安慧一脸震惊:“小雨这是疯了么,这么多虾卖到啥时候啊。”
她也只是震惊一下,能不能卖得掉跟她们也没关系。
那边招完之后,被筛选下来的村民一窝蜂过来找尤安安。
安慧本来不想用他们,安承志还是留下两个男人。
一个叫赵树根,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男人,做过远洋船的水手。
一个叫董大,三十多岁,会做木工。
安慧不高兴:“哥你干嘛啊,她安思雨挑剩下的让咱们要啊。小妹你怎么不拦着大哥。”
尤安安摇头:“大哥有他的道理。”
安承志道:“大家都想多赚一点,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他只是忽然明白。
如果不能跟这个大队利益捆绑在一起,这里的村民未必能放心用。
他们要留在这儿,必须跟村民利益捆绑,这才能避免许多后续麻烦。
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帮工里面必须有一部分是村民。
尤安安下午去粮站买了五百斤玉米粉,一百斤面粉。她本来想多买点面粉,但手上粮票有限,而且粮站也没那么多库存。
她和安慧,还有吕大丫整个下午都在做虾条。
安承志带着赵树根去找机器,董大留下来做木工活。
他做了两个台面,按照尤安安的指示,找来两条皮带和粗麻布缝到一起,连到电机上,做出来一台传送带。
虾条从膨化机里出来,有一个人负责搅拌装袋,再由传送带送到充气设备前,另一个人给包装袋内充气热塑密封,密封完成的扔进一个大木箱里,等着最后装箱。
三个人轮流和面,装袋,密封。
担心吕大丫掌握不住和面的面水比例和揉捏力度,尤安安和安慧做的最多。
为了能让这件事标准化,尤安安一边和面,一边还要记录配比和时间,一下午揉下来,腰和胳膊都要断了。
她打开商城看了一下,小和面机五十积分,大型和面机要三百积分。
这东西看起来不那么难,就是个小型搅拌机,等安承志回来问问,看能不能想办法搞一台。
她手上积分不多了,赶海任务还得多做,完全不能懈怠。
当天下午,他们一共做出来五十箱虾条。
安慧心里有点没底:“小妹,咱们一箱还没卖呢,敢不敢做这么多?”
吕大丫一听,也觉得心慌。
这东西她尝了,确实是好吃,可是到嘴里就化,不顶饱啊。
要是这玩意儿卖不出去怎么办。
她才刚来干活,可别没几天倒闭了!
尤安安完全不以为意:“放心吧,还怕不够呢,等二哥好一点,咱们回村找几个工人。”
膨化机的产量高,现在问题是和面的速度跟不上,需要人工。
按照她的初步计算,第一阶段,一天能生产二百箱勉强够用。
一箱里一百袋,批发价五块,二百箱每日销售额一千,除去成本还有七八百的收益。
傍晚的时候,大队上的同志过来找尤安安,说有她的电话。
尤安安擦了擦手跟着过去。
电话那头,老顾喜气洋洋:“小安同志,有大好事!”
尤安安笑道:“您亲自给我打电话,那肯定是天大的好事。”
“你猜猜啥事?”
尤安安听他这么孩子气的语气,笑道:“饲料厂恢复生产了?”
“对,饲料厂恢复生产,下周他们就能给你送第一批饲料,到时候你要是往北岛运,让他们帮你装船,他们那边有工人。”老顾笑道,“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个。”
“有人找我要虾条呢!供销社的人找不到厂家,都把电话打到我这儿了。”老顾笑道,“我让他们去找你?”
尤安安高兴道:“行啊。他们想要多少?”
她发广告的时候就料到,供销社肯定会要,她原本还打算明天上门去呢,没想到这就找过来了。
老顾激动道:“市里要一千箱,他们打算先试试,卖的好的话,以后要的更多。”
前两天租机器的时候,他还为尤安安捏了一把汗,担心她花这么多钱打水漂,没想到生意这么快就来了。
他知道尤安安定的价格,一袋一毛,一千箱就是五千块,一单就把机器押金赚回来了。
供销社把虾条分下去,分到市里的几个商店,每个商店能分两三箱,不愁卖。
昨天电台播的广告,他也听见了,闺女在家闹着要吃虾条,他老婆还说今天去供销社买呢。
尤安安:“做不出来那么多货呢,不过您让他们先过来吧,我这两天都在。”
“行。”
隔天一早,往日荒凉的盐场上,陆陆续续来了上百个人。
村民们震惊的看着这个场景。
几十个人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排队进了安思雨租的小院,没一会儿,小院里就开始传出炒虾的香味儿。
香辣的味道勾的在场的人口水直流。
大伙儿羡慕的看着昨天被选上的几个人在院子里忙活。
一个背着纤绳,浑身被晒的黝黑的瘦小男人埋头从路口走过去,有人叫住他:“张石头,你闺女这回出息了啊,一天能挣三毛钱呢,咱们一天给人拉纤也才赚三毛五毛的。”
“可不嘛,张石头你有福了啊。”
“我家闺女没有小草能干,要不然我也想把她送来。”
“说白了,咱们都没张石头这好命。养仨儿子,老大还送去上学去了,闺女还这么能干。”说话的人挤眉弄眼的,脸上有艳羡也有鄙夷。
张石头面容冷厉,一双小眼睛黑沉沉的,眼角皱纹密布,常年劳作让他显得比同龄人更苍老一些。
“哼。”张石头冷哼了一声,“能干有什么用,迟早是别人家的。一大家子要吃要喝,她不趁着结婚前多干点,我养她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