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回 前脚刚到公函就来
“你立刻命人准备一份礼单,送去苗家感谢一番,人家帮了大忙,知道了总得表示表示!”
“爷爷,您的意思是说孙儿记下了。”
被自家老太爷这么一提醒,赵东俊终于恍然大悟起来。
这分明就是苗家故意传出去的消息,要说陈六子他们现在就在东三省,那必定是陈六子发电报传递回来的,却通过苗家的口告诉他们,确实有够讽刺的。
“再就是,派人送一份谢礼去周村,寿亭帮了大忙,我们既然知晓了,就不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去吧!”
“哎哎哎,爷爷,我知道怎么做了。我先去把这个好消息给我娘说一声!”
“哎,去吧!”
虽然赵家老爷子对这个大儿媳妇儿的做派很不喜欢,但是终究是为三元赵家生养了三个孙子,虽说老二过早夭折。
不过没多大功夫,不远处的院落里就响起了摔打声和叫骂声,接着赵东俊两颊多了几道抓痕和掌印出来,刚巧被赵家老太爷瞧见。
长时间的软禁,已经让这个一连失去丈夫和小儿子的女人彻底崩溃和疯癫了。
虽然有丫鬟婆子在旁伺候着,也架不住疯癫造成的破坏。
整个院落里恶臭弥漫,赵东俊进去的时候都有些缺氧的感觉。
“东骏,你没事儿吧?”
他妻子眼眶中闪着泪光。
“我没事儿,你去休息吧!我去去就来。”
三元赵家的动向在济南城里还是引发了不小的动静,五岭园的茶叶、豆蔻虾仁,反正什么稀罕就进什么。
至于送去苗家的礼单都是非富即贵的,一般二般的东西送去也是累赘。
送钱别人也瞧不上,放眼整个济南,还有人家比济南苗家更加有钱的?
接着是跟赵东初对上眼的济南兰家,赵东俊也亲自写了拜帖让人送去府上。
既然两个小辈已经在东三省私定终身,作为男方的大家长,自然要主动上门提亲,不然会被人背后戳脊梁骨的。
只是没想到送拜帖去兰家的下人很快就回来,并且告知赵东俊,兰家的回答很是中肯,没说愿意结亲也没说不愿意。
“这是什么意思?”
“东骏,你大概还不知道吧?兰家跟陆家早有联姻。”
“爷爷,这怎么又跑出来个陆家了?您是说苗嫂子娘家姓陆?”
“还不算太迟钝,陆家当年将女儿下嫁给了兰家,就是这个兰芝的母亲,也就是苗翰东的妻子陆英修的族妹。”
“所以,事实上,兰家的反应暧昧,实际上是苗家的授意?”
赵老太爷点头,端起茶碗抿了一口。
“老王,老王!”
“大掌柜有什么吩咐?”
“之前那封送去苗家的礼单呢?重新送一份过去!”
济南巡抚衙门里,孙慕寒刚刚到任不久,就有差役来报,苗家送来的拜帖。
“将人带进后衙!”
“是,大人!”
很快一名儒衫中年人坐在后衙喝着茶,等着孙慕寒到来。
“不知足下何人?又是受谁的意送来的拜帖?”
“这是我们家大少爷苗翰东命我送来的亲笔信,请大人过目,至于拜帖只是对外的托词而已,小的先行告辞!”
“原来如此,来人,送他出去!”
打开信件,孙慕寒认真的看起来,确实是好友苗翰东的亲笔书信。
信中内容大致是交代了苗翰东当下的境况,然后提了一嘴青岛的局势,再就是关于山东东洋人的诡异行动,让孙慕寒这位好友有个心理准备的。
“他只字未提那清风寨和常山柳子帮的事情,看来还是有所保留的。”
“不过也是,堂堂第一代留学生,怎么会跟土匪搞七捻三?”
“可这些人不是一般的土匪,土匪我也见过不少,但是敢跟东洋人叫板的土匪,还是第一回听说。”
要不是他从东三省回来,他也不会相信华夏有这么一帮人,比清廷都牛,杀东洋人如同杀鸡。
原本他的计划是从奉天到大连坐船回青岛,再坐火车去济南。
但是当时的情形,逼着他改变行程,直接从安东坐船前往天津,然后从天津抵达济南。
“启禀大人,这是刚刚从东三省巡抚衙门送来的公函!”
“拿进来吧!”
这前脚刚到,后脚锡清弼就派人送来了公函?
他知道公函也是个幌子,恐怕是通过官方的渠道送来第一手情报的,宽他的心的。
打开用蜜蜡封存的公函,果不其然,跟他猜测的一样。
这帮自称清风寨的土匪刚刚夺取了东洋人在高丽的边陲城市新义州,同时重创了对方的海军舰队,连旗舰都被击沉了。
“好啊,太好了!丁大人,您看到了吗?我们自己的军队,击沉了东洋人的舰队,还是旗舰啊!”
孙慕寒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他怎么能够不激动?
将公函放下,手肘不小心碰掉苗翰东的那封亲笔信,掉出来一张纸片,刚才怎么没有注意到?
拿起纸片,不过就是一张白纸,正反都是白纸。
“这是怎么回事呢?”
他本能的将纸片用手指搓了搓,确定表面有些凸起,这才恍然大悟,来到书桌前,找出一支洋行买来的铅笔,用小刀削去一部分,用笔芯擦拭着纸片上的凹凸面,很快就有一行细小的字迹出现在面前。
(1911年10月10日,全华夏范围内将迎来一次重生,届时希望孙兄能够主动站出来,宣布山东独立)
“这这这这,这是什么意思呢?”
“明年会发生什么大事件?”
“让我宣布山东独立?这可是要杀头抄家的啊!”
正在孙慕寒纠结的时候,他又在纸片的另外一面也摸到了凸起。
再一次用笔芯划拉出上面的字迹,赫然是陈寿亭三个字。
他当然知道陈寿亭是谁了!
锡清弼的宴会上,他作为主办方列席,但是这位陈掌柜依旧没有出现,作为代表的那位德国留学生卢家驹让他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