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八十年代金色年华 > 第23章 趴耳朵

第23章 趴耳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中秋的时候下了一场雨,虽然刘德柱早晨干活时依然汗流浃背,但是也不至于那么燥热了。

    他们家猪圈里3头母猪相继下崽,共计下了38头。其中有17头是母的,21头是公的。

    杨金华说满月后一头也不卖。力争到明年开春二、三月间、青黄不接的时候,再把38头大肥猪出栏。

    这个时候猪准能卖个好价钱。

    3头母猪各带一窝小猪仔分别关在5个圈里饲养。杨金华说,这样便于母猪照料小猪仔。打扫圈里卫生也方便。

    没几天,几窝猪仔被他婆娘伺弄得格外招人喜欢。

    大母猪肥胖、圆实,奶水也多。

    小猪仔个个圆嘟嘟,活泼乱跳,长势喜人。很快就在全村传开了。

    经常引来老人和细娃们不时前来观赏。老人们立在圈外赞口不绝,细娃们趴在猪圈墙上看小猪仔们在母猪肚皮下爬上爬下抢着喝奶水,乐得合不拢嘴。

    十几天过去了,小猪仔就达十五、六斤了。

    杨金华想着法子调剂饲料。将红苕秧子切碎,拌些剁碎的红苕一起煮,煮扒后再搅些饲料。

    大猪小猪都抢着吃。一天要喂三、四顿。眼看着小猪仔见天疯长,不足二十天,最大的都长到十七、八斤了。

    再往后,这43头大小猪吃得更多了。

    一天,杨金华对刘德柱说,“咱俩分个工,你在村里专买苞谷、红苕、红苕秧子。包括粉碎饲料。我在家里专喂猪、打扫猪圈卫生等杂活。你看咋样?”

    刘德柱插话说:“不买饲料,光喂咱家自制的饲料咋喂得起?而且猪吃了长得也慢。”

    “没事,慢就慢点,出栏后,猪肉更香。用现在城里人的话讲,这叫‘绿色食品’,吃了对人身体无害。卖的时候,自然价钱要高些。”

    “金华,你咋这么傻?现在,人都捡便宜的买,谁还捡贵的买?你说你喂的猪没喂饲料,谁相信?要是跟别人一个价,咱家就亏死了!这样饲养我不同意!”

    杨金华听了将眼睛一瞪:“你敢不同意,听老娘的!老娘说咋养就咋养。”

    刘德柱不敢吱声了……

    他晓得他婆娘脾气歪得狠,说一不二,何必跟她吵呢?

    即便吵一阵子,结果还不是依照婆娘的意思办……

    不一会儿,婆娘又把话软下来:“德柱,吃亏是福!

    时间长了,人家常买肉的人就会吃出肉的味道来。想吃好肉,人家情愿多花点钱。就怕消费者想出个高价钱而买不到好猪肉。

    我们要掌握这部分消费者的心理。让富人有钱有处花。社会就怕富人手里有钱没处花,买不到好东西,人心不安。

    再说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都讲究生活质量,注重营养,健康长寿。谁还在乎一斤肉贵上几块钱?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要得、要得。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都听你的。”

    “那咱们就说好了,从明天开始,谁干不好,就不准吃饭!”

    “啊……?”

    听了婆娘的分工,刘德柱心里一点都不爽:一天就知道干活,以前的什么情呀、爱呀,俩人在一起唧唧我我、亲亲热热的机会,全没了。

    以后就是两个字:干活!

    至于年底能挣多少钱,只有天晓得。

    刘德柱的老汉儿看他身体弱单薄,见他整天背呀扛的。老汉儿常过来帮他背这背那的。

    六十多岁的人了,从早到黑,也不见他歇息歇息。

    整个人被太阳晒得黢黑,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一天天消瘦下去。

    看到老汉儿的样儿,很多时候,刘德柱在心里自责:只怪儿子没本事,不能很好赡养二老,反倒还让老汉儿和老妈跟儿子受苦受累。

    难受归难受,农村人嘛,就是这个命啊……

    刘德柱的老妈更是个细心人,她身体本来就不好,看他们俩口子整天忙乎,她也闲不住。

    主动帮杨金华切猪草、煮猪食一时不歇,每天要煮十几锅,还要给全家人做饭。

    虽然乡下人家饭菜简单,但是,老妈尽量变着花样给全家人改善伙食。其实,也的确苦了刘德柱的老妈。

    三窝猪仔满月后,小猪仔最大的已经长到二十五、六斤了,最小的也长到二十来斤。

    刘德柱初步估算了一下,这些猪现在最少也值二万多块钱吧。成本大概花了一万块钱左右。

    刘德柱的老汉儿说:“猪仔小,现在吃的还不算多,往后越来越吃得多,花钱的路子在后面哩!”

    刘德柱又对婆娘说:“实在坚持不下来,干脆就卖掉几头吧。”

    他婆娘一听斩钉截铁地说:“不卖。我到我娘家再借上一万块,挺过这一冬,开春后,那38头大肥猪就该出栏了,还不卖上三、四万?”

    刘德柱历来是个趴耳朵,婆娘说啥就是啥,他说破嘴皮也是白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