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穷小弟朝鲜
听闻樊忠的问话,张軏稍作思考便拒绝。
“还是算了吧,免得陛下以为咱俩要急着立功。咱俩先不急,反正有人替我们急。”
樊忠经此提醒,眼前瞬间一亮。
对啊。
一万多大军驻扎在朝鲜,朝鲜王不急?
杨容看到一万多人在此地,每日除了晒太阳就是擦甲板,能不急?
翌日一早,杨容果然急匆匆来找二人。
“二位将军起得可真早啊~”
杨容没怎么跟武将们打过交道,只好说出一句没有营养的话。
但张越脑子灵活,自然知道对方有点儿等不及了。
这才一天吧?杨容就迫不及待地要来探口风啦?
樊忠见张軏呆滞,也随即明白过来。
“杨大人这么早起来就跑来找我们,可有事情?”
樊忠在六年前的平叛中,分明没立下一丝功,可皇帝却封他为陵阳公。
这可是公爵,连功劳最大的李贤也只是获得一个侯爵。
所以,朝堂上对此十分不满。
包括李贤。
朱祁钰为了能将这些不满之声及时压下去,只能跟于谦商议土地法,以此来吸引这群人的视线。
这也是为何杨容见到樊忠后,只愿意叫一声将军,而非陵阳公的原因。
见二人还潇洒地在甲板上晃悠着,杨容就急得不行。
“二位将军,何时出兵啊?”
“出兵?”樊忠和张軏同时望向他啊,只听樊忠说道。
“朝鲜又穷,粮草跟不上,我如何出兵?”
虽说樊忠只是一员武将,但得罪人的事儿他可比谁都清楚。
在出兵之前,樊忠就收到朱祁钰的亲笔信,告诉他到了朝鲜后,一定要让朝鲜国出出血。
咱大明替你剿了倭寇,难道你朝鲜王就不该有所表示?
将此态度抱得紧紧的樊忠,就是不愿撒手。
张軏更是了得,甚至打算让朝鲜出这次一万多大军的军饷。
李裪也深知这点,所以他才会在昨晚向杨容哭穷。
知道实情后,杨容恨不得冲进朝鲜王宫,将李裪拉去京师谢罪。
可想到留着李裪还有用,杨容只好将这口气咽下。
咱大明是天朝上邦,不是蛮夷,凡事皆要以讲理为先。
拉着一张马脸的杨荣就这样走进朝鲜议事的地方,此时,正值朝鲜开大朝会。
见天朝使臣来了,满朝文武皆向他行跪拜之礼。
“不用了,本官奉大明皇帝陛下之意前来朝鲜,我的意思就是大明皇帝陛下的意思。”
“本官想问朝鲜王一声,万余大军粮饷可否能在十天内凑齐?”
一旁的朝鲜翻译不敢有丝毫懈怠,赶紧将此话原封不动地翻译出来。
翻译官的话音刚落,就有几个花白胡子的老头站出来,先朝杨容一鞠,然后才对朝鲜王一拜。
虽然未能听懂对方说了什么,但经过翻译之后,杨容才知道。
朝鲜真穷,穷到就差卖大裤衩。
这时,又有几人出来说话。
朝鲜朝堂基本都支持这次大明出海登陆东瀛,毕竟朝鲜离那边太近,加之自身又弱小。
所以,朝鲜就是东瀛砧板上的肉。
若不是有大明这棵大树,指不定朝鲜被灭了不知几回。
忽然翻译的一句话,让杨容差点没崩住。
“上使大人,方才几位大人正商议,看今年夏税够不够支撑一万多大军远征东瀛。”
惊愕无比的杨容迅速扫视整个朝鲜朝堂一眼,心道:已经穷到要拿今年夏税来支撑了吗?
要知道,这可是今年的夏税啊。
不过,杨容总感觉哪儿有不对的地方。
朝鲜是穷了点儿,但陛下登基后,也曾扶持过他们吧?
就算穷,也不至于穷到这个地步。
实际上,杨容真误会人家了。
朝鲜是真穷,就差上街变卖自己裤衩子啦~
朝鲜大臣们见杨容迟迟不肯离开,以为对方不满意。
大家伙儿只好接着埋头商议,可商量来商量去,还是那个结果——等夏税收上来再说。
一般来说,大明收夏税的话需要整整三个月左右。
但朝鲜小,仅需半个月足矣。
可杨容不想再等下去,他怕李贤那边手脚快,万一比樊忠和张軏先登陆。
“现在朝鲜国库还有多少存粮,存银又有多少?”
面对这两个问题,李裪涨红了脸,低着头回道。
“存粮仅够一万多大军吃十来天,存银”
说着说着,李裪就没了声。
杨容还是不信,让李裪亲自领自己去国库看看。
当看到所谓的国库后,杨容顿时傻眼了~
这哪儿是国库啊?就比地主家粮仓稍微大了一些而已。
至于存银~
更是一个天大笑话,存银居然不足万两。
江南随随便便挑个商贾出来,也要甩朝鲜国库几十条街。
其实,这并非实情。
在杨荣来朝之前,朝鲜王李裪就拨给樊忠所带来大军粮草。
并且,足够一万多人吃个把月。
这对小小的朝鲜来说,已经很了不得。
既然朝鲜真没办法,杨容只好打算先回京一趟,告诉皇帝这件事,让皇帝头疼去。
但杨容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回京,正好掉进朱祁钰为内阁精心设计的圈套里。
内阁这帮人,好事抢着去做,坏事就推诿扯皮。
是时候给他们一点儿教训啦,免得他们忘记老子才是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
正批阅奏本的朱祁钰连头也没抬一点儿,听完杨容的诉说后,便问道。
“李贤未在京师,明日早朝时,朕问问刘容,看他能不能给樊忠他们挤出一点儿粮草。”
对于这句话,杨容甚是满意。
刘容不就是李贤的狗吗?看来陛下要打算为难一下李贤啦~
大步离去的杨容还不知道,陷进将整个内阁越陷越深。
关键是,还特码殃及池鱼。
第二天早朝
“刘容,户部可还能调拨出粮草?”
面对皇帝的提问,刘容赶紧站出班列。
“回陛下,京师户部存粮已不多。若要调集一万多大军粮草,估计只能从应天抽调一部分。”
听到这话,杨容顿时就不乐意了。
今年年初时,查阅户部公文,上面明明就写着存粮够全京师吃两三年。
怎么才几个月工夫,就不够了?
莫不是在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