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抢功
山名小次郎虽然全都招了,可他的供词却让李贤跟邝埜犯了难。
依他所言,抢劫的不一定都是倭寇,大明人也有。
而且,人数要远超东瀛人。
最最最关键的是,他们不仅抢路过的大明商人,有时候也登陆,在附近村庄抢完后,还屠村。
以为这就完啦?
早着呢~
他们抢大明人,东瀛也照抢不误,也登陆过东瀛。
只是矮子们实在太穷,这群人只抢过几回,便放弃。
这次山名小次郎被族中长辈差遣来大明,一为抢劫,二为栽赃。
将所做的脏事都推到那群人头上。
这第三嘛~则是想方设法找到那群人,然后除去。
这群人已在海上抢劫多年,累计的财富恐是天文数字。
山名氏自然想得到它们。
回到驿馆后,李贤便跟邝埜在屋中开始嘀咕。
“李大人,此事有点儿棘手啊~”
邝埜一脸担心地望向李贤,本以为海上飘着的基本都是矮子,没成想会是这样。
李贤在此刻也犯了难,照山名小次郎所言。这群人熟悉海战,而且还飘忽不定。想捉住他们或是全歼,难度不是一般地大。
加之,朝廷已下发谕旨,凡上岸者,以往之罪皆不追究。
按照矮子的话,恐怕这群人在这些年里得到的财富比国家一年收入的两成也差不了多少。
那可是近千万两啊,这么大笔钱要是被交到皇帝手中。
那
想到此处,李贤不由得看向邝埜。
“邝尚书,你觉得咱们该不该剿了他们?”
邝埜哪有不心动的道理,不说能不能给二皇子先立一功。就算自己不是二皇子的师傅,这破天大功,陛下怎么可能没有一丁点儿表示?
重重地朝李贤点点头,双目爆射出的坚决是那么耀眼。
“嗯!剿!肯定要剿!”
见对方说到了自己心坎了,李贤便出言说道。
“既然邝尚书觉着该剿,那咱们先约法三章。”
“一,先将咱们恩怨放一放。二,所立之功,你我二人应当平分。三,此事万不可再让第三人知道。”
此话也说到了邝埜的心坎里,他也怕李贤来灯下黑。
到时候事情做了,但功劳却被对方给领了。
此事就这样定下,但京师的朱祁钰也收到了海上那群人的消息。
将奏本轻轻往御案上一放,便问向身边的杨容。
“杨卿,你觉得李贤会剿灭这些人吗?”
杨容目前在内阁担任群辅一职,前些天的时候,被南书房的小年轻们闹得连觉也睡不好。
得知李贤和邝埜即将立下大功,心里顿时就不乐意了。
我在京师给你们扛住南书房的压力,而你们呢?
跑去千里之外的福州立功不说,关键你们还记不住内阁的好。
不行,得想办法让这份功劳分给别人一份。
“应该会,李尚书熟知兵法。又在草原上解决鞑靼和瓦剌两部,只是海战”
故意将一半的话留在喉咙,让皇帝自己去猜。
朱祁钰哪能不知道他的小心思啊?
只是莞尔一笑,对杨容说道。
“这样吧,朕打算让樊忠跟张軏从朝鲜借道,需有人前去知会朝鲜国王一声,这事儿就交由你去办。”
“记住,你是我大明使臣,去朝鲜代表的是朝廷,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朝廷最近两线开战,让朝鲜国王想想办法。事成之后,朕会犒劳朝鲜王室。”
顿时乐得嘴巴都合不拢的杨容,屁颠屁颠地接下这件差事。
等他走后不久,朱祁钰才嫌弃地看了眼远去的背影。
还自言自语一句。
“都不是好东西,李贤也是。”
实际上,朱祁钰登基六年后,他已经看出朝中文官还有冒头的危险。
所以才故意将两个儿子作为诱饵,让文官们分成两派
让杨容去朝鲜,也是在间接削弱李贤和邝埜的功劳。
到时候朱祁钰完全可以说一句,你们俩跑去福州剿倭寇剿了这么久?
记住,是倭寇。
登陆的事儿,是人家樊忠和张軏干的。
再说直白点,李贤和邝埜只是剿匪剿到了人家老巢,而樊忠则是开疆拓土。
两者一向比较,谁的功劳大,就不用多说了吧~
内阁众人得知杨容即将去朝鲜后,还帮着朱祁钰将此事瞒下。
因为他们被南书房闹得心窝子都疼,但六部尚书就是不出来帮忙。
不帮忙就算了吧,偶尔还说几句风凉话。
这事儿换谁心里也不好使。
内阁也想趁此机会,好好将六部教育一番。
好让六部知道,内阁虽然没牙,但还有爪子呀。
咬不死你,难道还挠不死你?
实际上,是内阁诸位误会了。
六部当时也是被逼无奈,吏部的于谦又觉得皇帝办的事儿没毛病。
六部之首都帮皇帝了,难道其余五部好意思不帮?
若不帮,鬼晓得于谦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杨容的一只脚刚踏出京师,樊忠就收到了消息。
只见一黑脸汉子朝着杨容疾步走来,身后的披风被他走路带起的风吹得猎猎作响。
“杨大人~”双手抱拳,做了一个武人的抱拳礼后,樊忠便等着杨容从车上下来。
听到外面的声音,杨容赶紧整理好衣冠,将马车的车帘掀开。
“樊将军~近来可好~”
同样也很客气的杨容,也抱拳回礼。
这要放在几年前,杨容绝不会正眼瞧樊忠。
但今时不同往日,樊忠不仅是皇帝最亲信之人,自己还要依靠面前这个武人,让他好好打击一下六部嚣张气焰。
樊忠也没想到,自己只是过来随便问个好,对方居然还很礼貌。
难道内阁个个都这么好说话,个个都平易近人?
不等樊忠多做思考,杨容便问道。
“樊将军,近来军士可吃得饱?”
对这个问题,樊忠更加懵了。
“自仁熙三年起,军士们就没饿过肚子,冬天也能穿得暖和。”
觉着自己问了一句废话,这几年里大明富足了,朝鲜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此次樊忠带兵来朝鲜后,是其国王亲自到边境迎接,而且还安排不少粮草,够一万多大军吃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