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明土地法
自各地藩王倒台后,朱祁钰便将后世爱新觉罗家那套给搬出。
凡宗室子弟,无皇帝诏令不得擅自离京。
将藩王士子给带入朝堂,南书房,便是他们的去处。
将内阁权力削弱的同时,让南书房、内阁、六部、百官,以及地方官形成既需要对方,又憎恨对方。
就比如南书房和内阁。
内阁只剩下一个建议权,朱祁钰还赋予一个抽监权。
内阁可抽查百官行为作风,甚至处理政务能力。
内阁官员不能在六部、大理寺等部门任职。
这个监督百官是在替皇帝监督,看皇帝诏令有没有及时执行,或下放至地方。
而南书房的存在就为遏制内阁,还给出严令。
内阁只能出现姓朱的,别的人一概不要。
南书房权利就十分特殊,也是抽监权。
这个抽监权跟内阁大不相同,只有对内阁采取抽监。
若用在其他官员头上,那么便超出其管辖范围,会遭到皇帝问责。
有人要问,不怕南书房跟内阁好得跟哥俩一样?到时候看你朱祁钰还怎么玩儿?
别忘了,未登基前,藩王们都是谁杀的?
那日,世子们也在太和殿。
他们清清楚楚地看见朱祁钰一言未发,要求杀人的都是当下朝堂站着的人。
百官头上压着两大部门,就算有仇、有怨气,也不知找谁报。
所以,南书房将压力给到内阁,内阁又将压力给六部,六部则将压力给到各级官员
层层下来,就跟楼梯一样。
朝廷办事效率不断增高,同时人员也在精简。
这些还不算什么
为了打破南方士绅们的‘统治’,仁熙皇帝还从士子们身上下手。
北方以‘文殊院’为名,招揽北方有学问、有见识、有手艺之人前来学习交流。
文殊院存在不止于此,凡进入学院者要经过层层筛选,还要经过重重考核。
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若跟去年比较,没有突出进步,则要被请出书院。
从内里走出学子,基本参加春闱、秋闱之类上皇榜没什么问题。
关键,这群人被‘皇权神圣,不得辱没’给彻底洗脑 。
而南方也是一样,只是名称不同,叫‘文化院’。
两院在五年之中,给皇帝提过不少建议。
不说一半被采用,至少三成以上被朱祁钰以诏令下放形式至州、府、县。
封建王朝,皇帝对国家再如何,命令最多只能到县,无法下放到镇、乡、村
所以,在仁熙三年初,朝廷经过再三商议和确定,终于落实《土法》。
将大明土地重新分割一波,同时,江南各地士子们针对士绅、乡绅流言四起。
虽然有几次作乱,但都被及时平叛。
大明《土法》规定,不管任何人手中土地不得超过百顷。多余出来的,由朝廷出资购买。
购买所得土地,分给当地百姓。
百姓手中土地严禁私自买卖,若被当地官府查得,整个村的税收连续五年翻倍。
告发者可获得不菲奖励,其中有现银,还有十口之家顿顿干饭,一年也吃不完的粮食。
也就说,这是连坐法,让村民们互相监督。
朱祁钰手段不止于此,分发给百姓后,土地还剩余许多。
将这部分土地分成两份,一份由朝廷把控。
另一份,则照市场价卖给当地有名望的士绅或者乡绅。
士绅和乡绅手里的土地可以请人耕种,随便种什么,朝廷绝不过问。
前提是,要按规定上缴赋税。
而朝廷手里的土地就不同了。
虽然也要请人来耕种,但这种耕种法跟士绅、乡绅们比完全不同。
首先,这部分土地交给当地官府打理。
耕种所得分为三份,一份属于‘耕种人’,一部分上交朝廷。
最后剩余,才归属当地官府。
最后这部分,实际上也是朱祁钰默认他们去‘贪’。
贪官嘛~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
越堵越贪,既然如此,何不放堵为疏呢~
耕种人,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也由此登上大明舞台。
这些人多是当地人,被官府抽调而来。
抽调也有要求,凡家中有从军者,不能入‘耕种人’行列。
即使抽调人去耕种,一家最多只能抽取一人。
一村抽调耕种人不得超过五人。
而且,帮朝廷只需耕种一年。到了时间,还能获得许多银钱、以及粮食。
光是粮食,就可满足一家五口温饱。
关键的是,耕种人很自由。
闲时可回家探望,或者帮家里做做农活,忙时便回去给朝廷土地耕种。
虽然这样很辛苦,但一年下来收获也相当可观。
失去土地的士绅和乡绅们,朝廷也有办法。
鼓励他们经商,朱祁钰将京杭运河拓宽,同时还解除海禁。
海禁,禁的是岛上飘着的矮子们。
朱祁钰鼓励商人们去往东南亚各地,甚至可以杨帆远航。
士绅和乡绅们就此开始转换为商人。
商人们组织庞大船队去往远方,朝廷会派出战船一路护航。
仁熙六年,八月
“好望角遇见贼寇,抢劫商船五艘,杀百人,船上货物皆被掳掠一空”
“大同复现瓦剌军,劫边民,屠一村殆尽。大同总兵王贵,率军奔波,军士疲惫不堪。臣邝邺,叩请陛下出兵瓦剌。”
“启奏陛下,上月福州沿海狂风四起,又大雨倾盆。致使几千百姓无家可归。然,次日又洪水暴涨,淹没良田数千”
大伙才刚起身,便有人递上三封奏本。
且一桩比一桩棘手。
接过三封奏本,朱祁钰拧着眉将其看完。
“自朕登基后,瓦剌这是第几回来扰我边民?好望角都遭了几次劫,让他们别走哪儿就是不听。”
“福州之事,朕在昨日已知晓。”
“李贤,辛苦你一趟。跑一趟大同,瞅准时机,看能不能挫瓦剌威风”
“张軏,你最近不是在研究海战吗?下次你也跟着一块儿出海。记得,带上神威小将军。”
至于最后一件,才是让朱祁钰头疼的事。
福州确实遭难,但沿海各地最近都有上奏。
这也说明,当地官府没法赈灾。
也就是说,当地粮仓可能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