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疑筵暗影
夜幕低垂,星辰如细碎的银屑洒满苍穹,皇宫深处,灯火阑珊,唯有御书房内的烛光摇曳生辉。
远方的宴乐之声如同隔世,隐约而缥缈,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一隅,一座巍峨的殿宇矗立。
其内空旷而庄严,高台之上,龙椅宛若孤峰,皇帝正坐其中,手执朱笔,眉头紧锁地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随着目光的深入,每一行文字似乎都在他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帝王的脸色逐渐变得沉重,眉宇间凝聚着山岳般的压迫感,那是权力的重量和责任的深沉。
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连风也不敢轻易吹拂。
身旁的太监们,素来机敏过人,此刻却如临深渊,他们低垂着头,眼角的余光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神情变化。
此时此刻,皇帝的心思比任何时候都要难以捉摸。
他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可能预示着朝堂的风云变幻。
每一次沉吟,都像是在无声地宣判着什么。
整个殿内弥漫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压迫感,让人窒息,却又无人敢于打破这份沉默。
灯火如星河倒悬,映照着御书房的每一角落。
皇帝的手指轻轻滑过一份特殊的奏折,其上绘有独特的花纹,犹如夜空中最亮的几颗星辰,昭示着紧急与重要。
皇帝缓缓展开,只见那奏折上的字迹遒劲有力,笔走龙蛇,显露出执笔者心思之缜密,行事之果断。
皇帝的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脸上的表情愈发凝重,如同冬日的寒霜覆盖在古老的青石之上。
他沉默良久。
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没有人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会引起皇帝的不满和怒火。
所有人都低着头,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指示。
最终,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他的话语简洁而有力:
“速传归德将军前来,朕有要事相商,勿令外人知晓。”
身旁的领事太监何其机智,一眼便看穿了皇帝的心思。
他低头应诺,声音沉稳而恭敬,随即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御书房,如同夜色中的一缕轻烟。
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压抑,空气中似乎凝结着无形的压力,让人感到一阵阵寒意从脊背升起。
皇宫的走廊上,领事太监脚步匆匆,如同一叶扁舟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疾驰。
恰逢此时。
皇后娘娘携一盅精心熬制的羹汤,缓步而来,她的身影在烛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温婉。
领事太监一见皇后,心头一紧,连忙收敛神色,躬身行礼。
皇后身旁的贴身宫女,机敏过人,察觉到了太监脸上的沉重,她轻声细语,似是无意间问道:
“皇上今夜可是政务繁忙?”
太监闻言,额头上的汗珠在烛光下闪烁,他低头答道:
“回禀娘娘,皇上正忙于国事,此刻心无旁骛。”
皇后听罢,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她很快恢复了平静,柔声说道:
“既然如此,那便有劳公公为皇上分忧解难,本宫便不打扰了。”
言罢,她转身离去,裙摆轻轻摇曳,如同夜风中的柳絮,轻盈而带着几分落寞。
在经过一个转角后,皇后的脚步微微放缓,她的眼神穿过朦胧的夜色,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她轻启朱唇,对身边的宫女说道:
“观此势态,宫中恐怕又有变故发生……”
随即一声轻叹,伴夜色浓墨,隐没于重重宫墙之中。
此时宴筵之上,烛影摇曳,珠帘轻卷,满堂华彩映照着众宾,气氛如春日暖阳,温煦而欢畅。
方才的小波折已如烟云消散,余下的唯有愈发高涨的谈笑声与杯觥交错之音。
季逍羽坐于其间,其颜若春水初生,较之往昔更为生动。
似乎心中的纠结已然释然,令其心情如沐春风,舒展自如。
其目光不时游移至对面,那里端坐一位丽人。
她的容颜宛若夜空中璀璨的明珠,引得季逍羽目光频频流连。
偶然间,两者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宛如星辰间的私语,唯见倾盖如故之态。
恰在此刻,一位身着锦衣的宦官匆匆步入宴会,神色间透露出一丝急迫与庄重。
宴乐之际,琼筵之间,丝竹悠悠,觥筹错落如星河倒映。
苏窈舟静坐其中,宛若一朵含苞待放的幽兰,其眸流转间,忽见帝侧近侍匆匆而至,步履间似携风雷之急。
近侍悄至季逍羽旁,耳语如细雨润物,却难掩其中机锋。
季逍羽闻言,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
随即起身,随着那近侍悄然离席。
如同夜幕中的一缕轻烟,无声无息。
宴上众人,或醉心于歌舞升平,或沉溺于佳肴美酒,鲜有人察觉这细微的变故。
唯苏窈舟,心如明镜,洞察秋毫。
她秀丽的容颜上,不自觉地凝结了一层霜雪般的凝重,仿佛能感受到那离去的背影所承载的不祥之兆。
凝望琼筵深处,贵妃与四皇子宛若画中人,端坐其位,仪态万千,宛如春日里绽放的牡丹与翠柏,各自彰显着尊贵与沉稳。
苏窈舟心思缜密,目光如水,透过重重珠帘,洞悉其间微妙。
她深知,孙章之行迹,犹如夜行之狐,潜藏于暗影,不为外人所知。
而眼前这对母子,或许正是那沉浸在太平盛世幻梦中的蝶,尚未觉察那潜伏于花香之下的荆棘。
她暗自思忖,以贵妃之聪慧与四皇子之谨慎。
断不会轻易涉足那未知的险境,更不会贸然踏入那混沌不清的泥潭。
她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忧虑,如同夜空中突然涌现的乌云,遮蔽了皎洁的月光。
这一刻,宴席上的欢声笑语似乎变得遥远,苏窈舟的心思已随那离去的身影飘向未知的风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