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隐秘埋雷,山公六问“神思之径”之法!
假“楠妃”故作示弱之态,不敢起身,小心翼翼递上礼册,皇后身边侍女敷衍地接过礼册,小心翼翼地递给皇后。
皇后黛眉微蹙,不屑一顾摆摆手,拿给桦妃瞧一眼吧……
桦妃接过礼册:“各宫姐妹,多少也是楠妃的心意,我家父乃兵部尚书,平素里皇上的赏赐,也是没有断过。”
这寝宫里眼花缭乱的,我就不和大家凑热闹了,还是,其他姐妹多挑拣些吧。
大家都过来挑拣些,有没有看得上眼的,毕竟楠妃之前,也是名门世家的千金,虽然现在落魄了,哎……
但往昔娘家贴补的,皇上赏赐的,想来也是好东西。
假“楠妃”略施小计,就让自己给“檀王妃”准备的贺礼,独乐乐,变成众乐乐了。
况且皇后和桦王妃都没收,到时候其他各宫,都不同程度出了类似的症状。
到时候,仅皇后和桦王妃没事儿,就更加撇不清关系了,但这是一步险棋。
抛开皇上不说,皇后主理后宫,权力是极大的,但是也很少招惹“檀王妃”,莫说是诞下了“继承人”。
当然皇后主理六宫,既然是一同祝贺,在核验送给“檀王妃”的礼册时,也是命人一一对应看过,详细查验方可。
一切入口滋补、贴身佩戴带之物,一律被皇后,从礼册单上尽数划去了。
只留下些摆件,当然那些特殊的匣子,大家挑挑拣拣,正如假“楠妃”所料,分散流向了各宫。
今日晚膳后,皇上就要离开启梦阁了,檀妃看着眉头紧锁的皇上。
一副我见犹怜神色道:“皇上,这内忧外患,沧域异兆之危局!”
“可您后宫这些金枝玉叶,还以为现在是太平盛世,躺在安乐窝儿,竟只顾着自己的荣宠与位分,及她们娘家的地位!”
“回宫之后,她们若把我耍得跟陀螺似的,您就自个儿应付吧,大不了我带着鹭儿,回我北……讨个清净,也乐得逍遥自在!”
皇上瞪了她一眼:“你自以为自己智谋双绝,就放松警惕,这在启梦阁还好,出了这儿,你故乡的任何讯息,一字都不可泄露!”
“君上,檀军师我记下啦!哦,对了,按照惯例,生了继承人的妃嫔,出阁后当月,我就会晋升位份,贵妃?这会不会太……”
檀贵妃,想着这光芒万丈般的称呼,就如同芒刺在背,浑身不自在!
且按照宫中礼数,各宫妃嫔、皇室宗亲的内命妇、各大世家的夫人、千金们,必须到新晋贵妃处请安,还要准备礼册。
皇上,连夜出宫,到了“隐逸精舍”,见到静逸山公时,就说了楠王妃是别国暗探身份,四皇子身世之疑,其是否为皇室血脉?
接下去如何处理,自己已斟酌了几个方案,但利弊影响,都不容小觑,由点及面,让皇上深感棘手,焦灼了数日!
静逸山公:“君上,对于这件事,无论如何处理,都牵涉面甚广,没有最好,或者说最正确的策略。”
但无论最后得出的策略何如?
谨记!得出策略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只要遵循了,独有千古的[行思坐想]神思之径……
对于君上而言,便是当下“相对”合适的策略,均可一试!
此事,老朽只需,问君上几个问题,君上便可自己得出答案,并不需要,老朽直接给到君上。
这件事情,老朽也只能,助您理清思绪,明观已心!
首先,君上关注事实本身,现已知,这位妃子是敌国暗探,且已诞下皇子,血缘关系的验证尚未得知,已经采取的行动,此乃“明辨之镜”!
然而,血缘关系的验证结果尚未出来,在此之前,所有的猜测都只是假设。
“明辨之镜”,无需带入任何直观感觉,包括君上您和此事相关的所有人。
该“明辨之镜”帮您澄清,什么是已经知道的。
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列明还需要知道什么?
如何安排部署,收集与此事相关的更多讯息。
在最后得出策略前,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事实!
接下来,为“赤诚之绫”,从君上自身真实的情感来思维。
这位妃子虽然身份特殊,为她国暗探,若四皇子身份验明,确为君上血脉。
君上会因“楠王妃”这个特殊身份,而降罪于四皇子吗?
另外,至于楠王妃,她毕竟为皇上生下了皇子,他们的母子之情是否会让皇上在决策时有所犹疑?毕竟血浓于水!
倘若四皇子验明,并非皇室血脉,那么君上,会因为楠王妃暗探的身份,四皇子非您亲生。
将其母子同时获罪……
或念幼子,恐累及无辜,予以赦免?
甚至不愿意,她们母子分离,无论何种念头……
君上只需此刻,内观自己,当下的感觉、直觉,记下这个情绪。
无需立即去找寻此事的缘由、论证和信据。
再后则是“明朗之剑”,无论皇子是否为皇室血脉,但其生母为暗探,幼子无辜,他的未来又该如何考量?
从积极角度看待此事,或换一个角度,思维下平素注意不到的一面,有助于在几方之困局,发现事件其他可为之有利因,找到一线破解希望!
皆因,万事万物均是可转化的!
君上妃子是暗探,并已诞下皇子,并还未知其血脉之宗,无论结果如何。
楠王妃娘家全族、皇室宗亲、其他世家等牵涉面甚广。
而君上如何处理此事,都无可能让各方势力都称心如意。
他们无论何种渠道,得知此事真相之后,置若罔闻,毫无行动怕也难以做到。
乍看之下可能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甚至是灾难性的困局,您的任何决策都貌似不可取、不可行!
但反观此事,若四皇子为皇室血脉,其母虽为别国暗探,但是据老朽所知,暗探执行任务,潜伏皇室如此之久,至今才初现端倪。
其娘家九族宗亲所涉人数甚多,在鹤衍国百年,先祖也并非他国来此安家,做买卖营生的商贩。
绝无可能全族皆为暗探,影卫不可能毫无察觉,楠王妃身为世家嫡女,为何要做了他国的暗探,戕害母国?
楠王妃与君上相识已久,且已为您生下皇子,亦或是有什么隐秘,受人胁迫所至,疑点甚多!
若她亦在困顿之中,日后未必不可策反?
毕竟现在,已知她暗探身份,君上在明,她在暗的局面,旋即扭转。
而君上最为明智之举:“重要讯息未明朗前,仅收集情报,并无采取任何不利行动,打草惊蛇!”
她若不知道,君上您已经知道,这个契机,就已转化了,君上已在明,她在暗了……
故而,目前这位楠王妃,在您面前,不过是一株草,其是否能继续,等到明日的日出,凝结晨露!
完全取决于,您这匹赤兔马,是否想食这株草?
然而,“审慎之盔”,帽提醒君上,也要看到此事的阴暗面及预测最坏的可能。
她作为暗探,但据君上所言,之前发生的几件大事儿,并未和她有直接关联,她的动机、所谋何事,其只是听命行事,还是执棋谋划者,尚未可知?
她生下皇子,无论日后四皇子身份为何,她作为生母,亦是暗探,会否将无辜幼子,作为棋子,引发日后不可测之大变!
在事情败露后,将没有利用价值的皇子舍弃?
再次,“创意之翎”,此事是否本非如君上今日所言,请君上从另一个场景重新构建整个事件,如果君上是楠王妃,是出于什么目的做出此等匪夷所思之举,若您是楠王妃,您会怎么做?
若此事没有发生在鹤衍国皇室,而是其他场景,增加一些假设的可能性,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不受限于现实和已有框架,识别切换身份、角度、场景,增加变量时带来的其他无限可能性,将困顿之局,扭转乾坤为点睛之笔。
不但此困局可解,还可因此点作为契机,带动其他困局的进入转机之变!
末后,君上利用“御统之冠”来统筹和整合前面的思考,汇集以上五个问题的讯息,找到每个问题的重中之重。
以最终的目标为导向,君上解此困局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您希望通过此事件,实现什么?
是平息风波,无有伤亡?
还是要以此事为棋子,牵动引发其他新局?
皇上,您深思熟虑此六问“神思之径”时,老朽还想再添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