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针锋相对(祁同伟线)
中午,红岩乡的住处。
祁同伟接过电话。
他心中早已经打定了主意。
如果对方是梁璐的话,他要再一次装作电话信号不好。
这种拖延的伎俩对于他而言并不陌生。
前生祁同伟和同事就是这样来回打太极糊弄君羊的。
用到同类身上还是头一次。
用到上司头上更是亘古未闻。
简直是找死行为。
但重活一世,祁同伟并不想走老路。
于是,他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这个世界的不成文的规定。
祁同伟一声不吭,电话那边的梁璐只好挂断了电话。
““这个祁同伟不老实啊,爸,他像是在逃避我们。”
梁璐的家中,梁璐皱着眉头,语气有些不满地对梁群峰说道。
梁群峰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报纸,听了女儿的话,他缓缓放下报纸,笑着说道:“女儿啊,不要把同事们都想的那么不堪,他逃避我们干什么?同伟有可能是那边电话信号不好。”
梁璐听了父亲的话,心里并不认同,她反驳道:“爸,您说这话,您自己信吗?如果真的是信号不好的话,他为什么不找一个信号好一点的电话回拨过来?”
梁群峰看着女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点点头说道:“我说的这句话,我当然相信。我的女儿啊,你有进步了,但不多。你要知道,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有时候不是你相不相信的问题。”
梁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她知道父亲是个经验丰富、眼光独到的人,他的话往往有着深意。
梁群峰看着女儿的样子,内心感到无比欣慰。他语重心长地说:“好好想想吧,想通了之后,再仔细思考一下接下来该采取什么行动。”
梁群峰说完这番话后,缓缓地走向窗户旁。
他凝视着窗外,目光落在省委大院外那片辽阔无垠、万里无云的天空之上。
“快要下雨了啊,今天出门的时候别忘了带上雨伞。”
梁群峰头也不回地说道。
然而,梁璐似乎并未领悟到父亲这句话中的深意,她疑惑地回应道:“可是我看外面明明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哪有丝毫要下雨的迹象呢?”
梁群峰看着窗外的天色,眉头微皱,心中有些惆怅。他回过头,看向自己的女儿梁璐,眼神中带着些许忧虑和期待。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哲理:“天气的事情谁说得准呢?不要只看表面,透过云层,你能看见云上面的世界吗?”
梁璐皱着眉头,看着父亲的背影,若有所思。她的心中涌起一阵疑惑,不明白为什么父女之间的对话不能直来直去,总是要拐弯抹角。她忍不住问道:“爸,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说话呢?为什么要这么绕?”
梁群峰转过身来,眼神柔和而深沉,他缓缓走到梁璐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父母一样,会跟你说这些直白的话。哪怕你不从政,你也生活在这个环境里,你得适应它。”
他顿了顿,见梁璐依旧有些迷茫,便继续说道:“你得分清楚,哪些话是所有人都会对你讲的,哪些话是只有父母会对你说的。比如刚才我说下雨的话题,你觉得那些话是外人会对你讲的吗?”
梁璐低下头,轻声说:“要下雨了,出门要记得带伞,只有这句话是外人会对我讲的。我说的对吗?”
梁群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语气中透着慈爱和严谨:“你觉得呢?”
梁璐抬起头,看着父亲,思考良久,心中依然不解:“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梁群峰看着她,目光坚定而温和:“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真正的答案需要你自己找出来。只有你自己找出来的答案,才能真正为你所用。”
话说回来,祁同伟见梁璐挂断了电话,心中已经有了合计。
过了几天。
祁同伟一大早便到了办公室。
他心里沉甸甸的,这几天梁璐的纠缠让他无比闹心。工作效率有些下降,而且原本的工作也增加了许多。
在他的不断回避下,梁璐终于放弃了纠缠,没有再打电话。
曾经在工作和感情的双重压力下,祁同伟感到透不过气。
不过现在好了。
虽然没有全部解决,但至少,祁同伟感情上的压力小了不少。
祁同伟坐在办公桌前,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心中的烦躁。
因为司法所这几天几乎被前来反映问题的乡民挤爆了。
易学习挂帅,李达康督战,王大陆执行的集资修路计划在红岩乡掀起了一场风波。
许多村民认为修路会破坏他们的土地,影响生计,甚至担心集资款项的使用不透明。
还有一些村民质疑这个是否合法。
这批质疑合法性的村民纷纷涌入司法所咨询质疑。
“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是合法的。”祁同为的回答非常准确。
但村民们不接受。
祁同伟只好详细解释到:“如果经过有关部门的依法批准,用途明确而且合法的话,那就是合法的。”
“那到底是合法还是不合法?”其中一位村民质疑道。
“如果是依法批准依法建设的,那就是合法的。”
“那什么情况下不合法?”村民换了问题的角度。
“如果是没有经过依法批准,且集资方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则违法。”
村民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还是不依不饶。
祁同伟岔开了话题,给他们普及了修路的计划:上级按项目实行补助,除上级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通过会议决定,或在外知名人士捐资等方式筹集,筹资金额由建设里程和受益人口数量确定。
村民们在争吵骂娘间离去。
他们几乎骂遍了所有人。
但由于祁同伟的君羊基础比较好,和村民的关系还算比较融洽,他的老娘幸免于本次劫难。
祁同伟一向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对这些前来的村民,他总是耐心倾听,细心记录。他深知每一个反映的问题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利益和希望。他竭尽全力调解矛盾,努力维持乡里的和谐。他一遍遍地给村民解释修路的好处,耐心地安抚他们的情绪,试图在大局和个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尽管如此,事情并不总是按照他的意愿进行。矛盾和纷争并没有因为他的努力而减少,反而愈演愈烈。有时候,他感到深深的无力,但每当看到村民那焦急的眼神,他又不得不打起精神,继续投入到这场艰难的调解工作中。
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材料,形成了一座小山。
每一份材料都记载着村民的意见和诉求,有些是愤怒的控诉,有些是诚恳的建议,还有些则是无奈的叹息。这一切让祁同伟感到肩上的责任越发沉重。
他一向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耐心倾听,尽力调解矛盾,努力维持乡里的和谐。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按照他的意愿进行。
丁义珍不断施压,要求他对那些不支持李达康的人展开批评教育,并开具训诫书。
祁同伟对此感到非常不满,认为这样做只会激化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试图与丁义珍沟通,但丁义珍根本听不进去,固执己见,执意要采取强硬措施。
两人的矛盾在一次红岩乡的工作会议上彻底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