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饺子
王厂长回答道:“普通的圆竹篮成本也就两分钱但你这彩色的成本差不多有一毛了吧。”
“成本一毛的圆竹篮我们可以卖一毛多,而糖果厂的铁盒子的成本应该有五毛吧。”宋卫民对王厂长笑了笑,“如果我们能说服糖果厂用我们的圆竹篮代替铁盒子呢,这样销路不就有了吗。”
王厂长停网目瞪口呆,他怎么没有想到,不过就算他想到了,没有这样的图纸,恐怕糖果厂都不愿意和他们合作吧。
糖果厂里的糖果有几大类,最常见的就是散装的,另外就是过年过节也会出一些包装好的,都是买来走亲戚,送人情的,盒装的糖果比较贵,一盒差不多要五六块钱,送礼比较好看,又面子,尤其是送领导。
“你想的也太简单了,有铁盒子,谁还会要竹编啊。”
“怎么不可能,都试试就放弃了,再说竹编便宜啊,这就是一个优势啊。我们这图纸还有其他几个花样,你看这些兔子,小鹿,小狗的篮子还有果盘,可以放在供销社,也可以放在卖水果的地方,客人送人水果用这个装,多有面子。果盘买回家,家里来客人装点花生瓜子,主人家的面子也有了。”
“我们这还有可以旋转打开的果盘,两层,三层2的也都有,既好看又实用,还是独一份的。”
宋卫民看王厂长心动了,趁热打铁。
“我可以先做出来几个给王厂长看看,再做决定行不行。”
王厂长听了同意了,“我们厂房里每天都有剩的竹篾,你看着拿吧。”
宋卫民听了立即道:“多谢王厂长,这事要是办成了,不知道多少人要谢谢王厂长呢。”
说完宋卫民和宋卫强宋卫章去拿了一些竹篾回去了。
路上宋卫强来两人对宋卫民说:“宋哥你真厉害,不但会画图还能和厂长谈话呢。”
宋卫民看着两个兄弟一脸敬佩的样子,笑笑,“你们以后经历的多了也可以。”
等到改革开放遍地都是厂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遇到一个厂长话都不敢说了。
两人听了宋卫民的话挠了挠头,“我们可不敢。
三人拿着竹篾回到大队已经炊烟袅袅了,宋卫民让两人先回去了,自己去了宋卫民的大伯家。
宋卫民迈步进去就看到大伯坐在院子里在编东西。
走过去在宋大伯身边坐下来,现在是农闲,人都没什么事做,就每天在家里做一些背篓箩筐和扫把之类的,拿去换一些东西。
看到宋卫民来了,宋大伯放下手里的活,抬头看着宋卫民,“老三啊,你这是干啥来的?”
宋卫民把图纸递给宋大伯,“大伯这个你要多久可以做出来,我每样要一个。”
宋大伯看了看他拿来的竹篾,“至少要三天,东西太多,而且有点复杂要反复的试。”
“而且,你怎么自己带这东西过来了,家里就有,不够让你堂哥去山上竹林砍就是了。”
宋卫民笑了笑说:“让堂哥去山上砍竹子也不方便,哪能占用堂哥上工的时间,我三天后来拿,到时候算钱。”
宋大伯听他说要给钱不高兴了,“哪能要你的钱,再说这又不值几个钱。”
“怎么不收钱,这可是耽误了大伯上工的时间,自然是要算钱的,我要的急,麻烦大伯帮我抓紧时间。”
宋大伯听宋卫民这么说,就同意收钱了,在一旁摘菜的大伯娘听见自己老头愿意收钱了,笑着招呼宋卫民,“老三啊,今天在家吃。”
“不了大伯娘,我娘已经做好饭了,我还要去找苏瑜呢。”
“那好,你和苏知青什么时候办事啊?”
“过来年苏瑜就满18了,等他过完生日,我们就办事。”
“那要恭喜老三了。”
“我走了,大伯大伯娘。”
回到家,家里已经做好饭了,包的大肉饺子,宋卫民昨天带回来的肉,今天休息一家人好好吃一顿。
宋卫民盛了两饭盒饺子往知青点去,到了知青点他们已经吃饭了,苏瑜见是宋卫民来了,拿着自己的饭菜和宋卫民到院子里吃了。
拿过院子里的修补过的桌子,放到大石头旁边。
这个桌子还是宋卫民为了和苏瑜吃饭方便提供的,接过苏瑜手里的饭放到桌子上,打开一个饭盒给苏瑜,“吃饺子,你喜欢的三鲜馅的。”
苏瑜见宋卫民吃他的饭,“你怎么不吃饺子,不还有一盒呢嘛。”
“你先吃,你吃完我再吃。”
苏瑜听他这么说,就知道是想要自己多吃点,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反正他吃一盒也就饱了。
“你今天上午干嘛去了?”
宋卫民和宋卫强宋卫章和苏瑜打了声招呼,就匆匆走了,苏瑜很好奇他们这么着急干嘛去了。
“我们去了竹编厂。”
宋卫民把去竹编厂的事和苏瑜说了,苏瑜应了点点头,觉得宋卫民很聪明,好像就没有他办不到的事。
“下午我去打猪草,你在知青点看看书吧。”
苏瑜吹吹有些热的饺子,“我们一起去吧。”
宋卫民打开茶缸,吹吹里面的饺子汤喂给苏瑜喝,“来小鱼儿,喝口饺子汤润润。”
苏瑜就着他的手喝了一口,继续吃饺子。
苏瑜喝完宋卫民也喝了一口。
“我今天喝完强子说了,让他三哥给我们打家具的事,等我有空再找些水泥和青砖把我的房间整整,到时候肯定都要新的,你有什么想要的就和我说,我一起慢慢的弄。”
苏瑜知道是说他们结婚的事,害羞的说,“我没什么意见,你自己看着办。”
宋卫民看他害羞的样子,心中欢喜,“我们在一起相处这么久了,还害羞呢,不过,我喜欢。”
苏瑜听了拍了他的胳膊一下,翻了一个白眼,这人就知道逗他。
“过年回家有探亲假,我和你一起回去吧。”
苏瑜听了眼中暗了一瞬,上次爸妈写信过来说自己怎么一下乡就找了对象,还是乡下人,信中都是对自己的责问,说给他们丢了脸,没有一句关心他的。
想到过年宋卫民过去,怕他和自己一样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