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秘语
想到这,咲烨不禁摇了摇头,把手里这本介绍元道宗的书一合,随手翻看起旁边的下一本书来……
眼前的这本书名为《灵魂学溯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倒不是书有多厚,而是封面较为精致的缘故,光是仿木包衣封面就占了大概书一半的重量。封面上印着醒目的烫金书名,背景画是一幅颇有艺术感的曼陀罗图绘。
书的内容是介绍关于意识与灵魂起源的各种科学猜测,还结合了许多心理学理论,因为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读起来较为枯燥艰涩。
咲烨不禁揉了揉脑袋,放弃似的连书都没合便扔到一边,准备继续找本有趣的来读。
忽然窗外枝叶窸窣,一阵凉风从窗外穿堂涌入,席卷着摊开的书页簌簌翻动。转即间,一张泛黄的纸条从书页中倏然滑落,飘摇旋转着映入了咲烨的视线。
咲烨想着不过是张夹在书里的便签,俯身捡起准备夹回书里,但视线一扫,上面几行有些潦草的字迹引入眼帘:
心念冥境生,浑天演太虚;
针尖藏一世,芥子纳须弥;
锚升惊澜起,潜龙九归一;
春木絮方尽,随风锦绣绮;
甘苦系云霄,尘色染浮璃。
——————————
看着纸条上这几行谜语般的字迹,咲烨心中疑惑不已,这到底是谁写的什么东西?如果是读书笔记,干嘛要用这种莫名其妙的方式来记下,而且字里行间也根本没什么一目了然的实质性内容,像是灯谜一样充满了各种隐喻。
但当留意到“春木絮方尽”这句,咲烨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因为在亚岚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至圣先知”于龙林悟道的典故。
教典中载录,一百二十多年前,“至圣先知”在那片龙林之中,看着四月的漫天飘絮而顿然领悟了生死之道。
咲烨一直觉得很不解,不就是满天飞絮吗,每年四月份的时候,大街上到处飘的都是这东西,有什么可悟的呢?
而此时,看到“春木絮方尽”的下一句“随风锦绣绮”,他好像多少明白了一点,可再一想却又觉得十分滑稽。
难道“至圣先知”当时非常的境遇非常困窘,看到漫天飘絮,觉得这东西好像棉花一样,既量大又免费,为什么不搜集起来像棉花一样织成布呢?一来可以致富,二来保护了环境,三来飘絮的质地比棉花都柔软,穿起来肯定更舒服……
咲烨越想越觉得离谱,“至圣先知”脑袋里想的怎么可能是这种俗事呢,肯定是更有哲理性的事,但到底是什么呢?他皱了皱眉头,决定认真思考起来。
既然是“随风锦绣绮”,潜藏在所谓“随风”之中的,就必须有一双无形的将它们编织起来的“巧手”,那么难道……是神明的双手吗?而编织所成的“锦绣”又指的是什么?难不成是“离岸之世”!
想到这,咲烨隐隐感觉这些字句背后所隐藏的谜底绝不一般,而且很有可能跟“离岸之世”有关,于是他按照字里行间的几个关键词,对照着翻看寻找书中的内容。
然而一目十行的从头快速翻到尾,几乎找不到什么与其对应的线索。只有其中一章关于“集体潜意识”的内容,看上去似乎跟“潜龙九归一”这句有什么关联,但又好像没什么联系。
这章的内容主要讲的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中的潜意识海床理论,荣格认为,每个人的意识就像是一座海岛,露出海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显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地基的海床,它们是相连的,这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也叫集体无意识。
集体潜意识是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沉淀,处于人类精神意识的最底层,是所有人普遍共有、一体相连的,由人类的全部本能及其相关的原型组成,是人类祖祖辈辈所积累的活动方式及经验库。
它镌刻在我们的遗传信息之中,经我们的遗传物质代代传递,对后代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荣格认为,正因为如此,早期世界各地的不同文明,在相距千山万水、别世隔绝的情况下,却有着一些比如:图腾崇拜、族群风俗、神话传说等文化中相同的元素。
介绍完荣格关于“集体潜意识”的理论,书中还引用了一个现实中的例子作为该理论的佐证。
那就是“百目猿现象”:
在一片海域中有两座相隔很远的岛,岛上的生态环境差不多,都有一群猴子在岛上栖居。
一天,一只猴子在海边吃果子的时候,沾了泥土的果子不小心掉进海里,海水冲掉了果子上的泥土,猴子捞起来后大概觉得这样挺好吃,或者只是觉得有趣,以后每次吃果子都扔进海里再捞起来吃。
后来,这座岛上的其它猴子也纷纷效仿。
当这个猴群中这样做的猴子越来越多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另一个岛上的猴子们,也开始这样做了,两个岛相距很远,对猴子来说既无法跨越也不存在看见的可能性。
但事实就是这样发生了,好像在猴群的头脑中存在着某种看不见的东西,即使相隔百里,也能够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就像人类世界的各个族群,在早期各自发展、互不交流的进程中,在潜意识中一直存在着某种莫名的力量,始终牵扯着众生。
莫名的力量?牵扯着众生?咲烨回味着书中所言,似乎对“随风锦绣绮”有了新的理解,所谓“锦绣绮”,除了集体潜意识之外,不可能有其它的解释。
但明白这点又如何呢?下一句“甘苦系云霄”,更像是指“集体潜意识”是一条通往云霄的道路或桥梁,而云霄,给人的感觉便是喻指魂灵的最终归宿——离岸之世。
而最后一句,也是压轴的一句“尘色染浮漓”是什么意思?咲烨仍是云里雾里、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