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古往今来, 也唯有我赵德言一人了!
“平身吧!”心累而又有些无奈的说了一句之后,李世民继续问道:“你见朕有什么事吗?”
“前陛下,我听闻您为了鼓励群臣和百姓与蝗灾抗衡,就他们信心,竟然当众生吃蝗虫,实在是让我敬佩不已。”
“不过恕我直言,蝗虫的繁殖速度之快,单靠人力,消灭的还没它们生的快。”
“如今蝗虫的规模已经不小,一旦关中之地能吃的都被他们吃了,必然会朝着关外之地扩散而去。”
“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我们帝君也没有办法了。”
“一天之后,我便要启程回帝国了,在此之前还望前陛下尽快决断,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
“另外···前陛下也不想让人将这次蝗灾与您得位不正之事联系起来吧?”
李世民强忍着要让人处斩赵德言的内心冲动,将赵德言给赶了出去。
在郁闷了很久之后,他让人叫来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
四人商议了很久,都认为如今大唐的形势不容乐观,最终一致通过了请大夏帝国帮忙消灭关中蝗灾的决案。
决案通过之后,李世民心里不知为何松了一口气。
等长孙无忌三人离开之后,他正准备回立政殿找韦贵妃谈谈心。
哪料刚出甘露殿,就碰到了了迎面而来的李承乾。
“儿臣参见父皇!”
“承乾,这么晚了,你来找朕有什么事吗?”李世民在短暂的诧异后,一脸冷淡的问道。
“回父皇,儿臣来此时是为了蝗灾一事。”
“儿臣认为······”
李承乾将白天自己心中所想一一说了说来,阐明了如今蝗灾规模的可怕,不加以有效遏制的会带来的后果,相比一州之地,整个关中百姓更重要等等。
“朕知道!”李世民静静地听完他的话,最后轻飘飘的回了一句便离开了,留下了在原地不知所措,一脸懵逼的李承乾。
朕知道了?
这是啥意思?
到底是同意了,还是没同意?
······
翌日,天未亮,赵德言就叫进了宫。
早朝上,在李世民和百官商议完所有事情之后,这才宣赵德言上殿。
就大唐请大夏帝国出手治理蝗灾一事进行了细致的商谈,最后赵德言以大夏帝国使者,帝国中书令的身份代表大夏帝国与大唐签订了合约。
大夏帝国帮助大唐平定这次关中的蝗灾,并且将治理蝗灾之法授予大唐,不得私藏;
至于大唐,在治理蝗灾过程之中要给予各种配合,并且在消灭蝗灾之后,大唐要给予大夏帝国两百万两白银和代州之地作为酬劳。
签订完合约之后,在李世民将此事公告天下之后,赵德言也在当日快马加鞭的离开了长安,回了大夏帝国。
不过他没有回云中帝都,而是从长安北行出了长城,前往了河套省(原梁国)。
······
五日后,长城外,赵德言又回来了。
只不过这次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在他身后还有四百万大军。
大秦时期,始皇帝为了防止匈奴南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修建了长城。
但长城的真正作用并不是防止匈奴南下,而是为了警示和延缓匈奴人南下的速度。
因为长城之长,匈奴人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办法翻过城墙。
所以为了应对匈奴人,始皇帝还在关中之地,从咸阳到丰州修建了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也就是秦直道,以方便大军快速抵达战场。
而赵德言,此刻就在秦直道上,他的身后则是齐齐整整的站满了四百万只鸡鸭,一眼望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