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朝议(一)
文武百官渐渐聚拢在宏伟的太和殿前。
他们自觉地分成两队,一队文官,一队武官。
文左武右,官阶高的站在队伍前列,若无官身,非有特招,皇室宗亲不得入朝。
“诸卿进殿——”
太和殿门口的晨司太监见诸臣排列站好,高扯一嗓子。
太和殿四周地势极为平整开阔,但在周围建有一些反音石,相互的位置十分精妙。当太监在太和殿门前宣召或者扯嗓子时,声音传出去碰到反音石,就会反弹回来,再到下一块反音石,如此往来反复几次,声音就会显得十分浑厚宏亮,可以传彻整个皇宫。
司晨太监洪公公很享受这一瞬间,按理来说。阉人的声音都是尖锐刺耳的,可这么一喊,这么一回,声音就洪亮有力得很!百官在他的号令下行事,这让他感觉自己在大景的皇宫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惜这等好事不常见,陛下不是天天上早朝的。而且宫中还有十二个司晨太监在太和殿轮值,一天一位,只是今天倒是恰好让他给碰上了,究竟是值得开心的事,回头还可以同宫中同僚们炫耀一番。
百官听见司晨太监喊完“诸卿进殿”之后,便齐齐整整地走入太和殿。
文官以太师为首,他身旁左侧是当朝宰相,统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李德裕。
武官以镇平大将军史宏达为首,后面跟着“镇”字号的镇东大将军高三涛和镇西大将军陈博武,再之后便是安东大将军俞兴等四位“安”字号大将以及一众武官。
不同于“安”字号的四位将军,“镇”字号没有来齐,镇北大将军冯英龙驻守于北岭长城,镇南大将军彭飞尧则镇守在西南一带,他们二人并未上朝,只会在年关时返京述职。
同样,文官一边也是有这样的情况。
但不同于武官的是,文官人未到不是身处外地,而是职位空缺。
像慕同贞所在的尚书省,便只有他一位尚书省右仆射,职位更高的尚书省左仆射和尚书令职位都是空缺。
而中书令由李德裕担任,虽然门下省的侍中唐岳与中书令李德裕平级,但门下省的职务更像是虚职,唐岳的权柄未必就比慕同贞或者六部尚书大。
皇帝曾下诏:由中书令李德裕遥领三省六部,因此李德裕是名义上的中书令,实际上的宰相,皇上平时议事也是直接称呼李相,因此群臣也就随着皇帝称呼一声“李相”或者“宰相”。
而太师的存在就比较特殊了,太师张有仪发迹于先皇朝。
三十七年前,先帝驾崩时,张有仪已经官至吏部尚书。后当今圣上即位,便擢升尚书省右仆射,再至尚书令,最终在雍和十一年被封为“太师”,享此荣膺已逾二十六年。
百官进殿站好,当朝皇帝周睿高坐在九龙金椅上。
“咳咳,诸卿问早。”
周睿略带苍老的声音响起。
“圣上万年——”
诸臣齐声,躬身行礼。
大景礼节,早朝时不须跪拜,只需躬身。
“诸卿请起,咳咳。”
周睿面无表情,轻轻挥手,示意众臣起身。
“李福,为太师上椅,咳咳。”
李福本来站在周睿身侧,听此话便去取了一张黄花梨制太师椅摆在张有仪身前,张有仪恭敬道:“谢皇上荣恩!”
不过他没有坐下,事实上,这张椅子只是象征着皇帝的恩宠,张有仪宦海沉浮多年,不会傻到真的去坐这把椅子。他不想坐,有的是人想让他坐下。毕竟如果太师之位悬空,人心浮动,那么太师下面的官职估计也都要挪一挪的。
“咳咳,今日议事其一:北汉幽州都护萧赜暴病身亡,诸卿如何看啊?”
皇帝话音刚落,殿中便顿时响起谈论的声音,朝臣或许有人知晓这个消息,或许有人不知晓,但大家几乎都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诸臣心知肚明:北汉的都护相当于大景的道府,那可是真真正正的二品官员!
议论一阵后,一位绯袍官员站出,躬身道:“敢问陛下那萧赜的暴病原因。”
周睿面无表情:“并无。只是北汉皇帝下诏,且萧赜乃是五品开源境界。”
众臣听闻是“五品境界”,不禁奇怪,太和殿内吵闹声又多了起来,一片喧哗。
不过那多是绿袍官员和一些绯袍官员,前头的几位紫袍官员并未过多谈论。
更有甚者,像中书令李德裕,直接是不加理会,闭目养神了。
“咳咳。”周睿轻咳几声,微微皱眉,一旁的李福见状,立马会意,高声道:“肃静!”
大殿中议论声霎时间无影无踪。
这时,文官侧,一位绿袍官员站了出来,他面容略显青涩:“启禀陛下,微臣觉得可派人探查那萧赜死因。毕竟五品开源境界,这般暴病,令人疑惑。”
周睿轻轻颔首,目光环视一周,落在了镇西大将军陈博武身上:“博武,你怎么看。”
陈博武是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两抹剑眉惹人注目,他利索一抱拳:“回禀陛下,是当派人探查一番,究竟是有备无患。”
周睿微微一笑,道:“博武爱卿所言极是,咳咳,此事就商议至此。”
“今日议事其二:朕意让君柔公主周竹婉和亲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