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值此那年 > 第23章 第二十二章

第23章 第二十二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上海的战事结束以后,中日两国围绕上海问题进行了谈判。顾裕华在此期间高度关注着上海谈判的情况。

    “一定要赢啊,可千万别像当年巴黎和会一样。”

    这样的话顾裕华在胡振华和江婉婷的面前说了不止一次。

    “放心吧,上海那么重要,不会让日本占巧的。”胡振华十分肯定。

    “是啊裕华,你不要担心了,我们一定不会像巴黎和会那样的。”

    在中日两国在外交上进行交战之时,3月9日,申报发表文章,刊登了伪“满洲国”在长春举行成立大典,溥仪为执政,郑孝胥任总理的消息。

    伪“满洲国的”建立令国人哗然,全国上下强烈谴责着这个由日本人扶植建立起来分裂政权。

    胡振华拿到报纸的时候无法相信,“什么!?满洲国?!开什么玩笑!”

    江婉婷拿过报纸仔细看了起来,“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领土,日本人想占领和东北没想到会用这种手段。”

    顾裕华想到自己几年前还去过东北,心情更是瞬间跌到谷底。身旁的贺关霖也知道顾裕华在想些什么,只能弱弱的叫了他一声。

    “少爷,这……”剩余的话还是没有说出来。

    顾裕华重重的吐了口气,“没想到啊,他们竟然愿意受日本人摆布,当日本人掌控下的傀儡。”

    “我前两年还去了东北,那个时候的东北还是我们的领土,没想到这才几年就变成什么满洲国了。”

    “这下,东北的同胞日子可不好过了!”

    “看来,我有生之年估计也去不了东北了。”

    胡振华赶紧打断他,“顾裕华!你看看你小子说的什么话,干什么那么沮丧!等到东北被收复我可指望你带我们去东北看看呢。”

    “是啊,顾裕华同学!这个时候最不应该的就是沮丧,东北收复之后我们一定要一起去一次。”江婉婷也安慰道。

    但其实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东北收复又怎么会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只不过顾裕华一语成谶,此后顾裕华就再也没有去过东北。

    江婉婷攥着报纸的手没有放下,“其实日本人妄图在东北建立分裂的伪政权的野心早就能看出来了。”

    “为什么这样说?”顾裕华抬起头有些疑惑。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全在上海战事上,没有过多的了解外面的消息。2月16日的时候日本在中国东北策划组成伪“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

    “当时日本当局发表声明,称“东北已脱离中国而独立”并决定成立伪“满洲国”。”

    “只不过当时我们都在上海阻击日军,所以没有关注东北的情况。日本人在清末占领朝鲜之后肯定会继续扩张,东北与朝鲜接壤,所以他们在那里扶持建立一个伪政权出来也说的通了。”

    严煜裴和贺关霖也听的十分认真,“江小姐,你好厉害啊!”严煜裴忍不住夸赞道。

    “是啊江小姐,你能看那么多事情,真的好厉害啊。”贺关霖也紧紧跟着夸赞起来。

    江婉婷看着两个人笑了笑,“谢谢你们两个啦,这也是我经常琢磨的东西。”

    顾裕华对江婉婷投向肯定的眼神,刚才江婉婷所分析的这些也正是自己所想的。

    “是啊,我们当时都关注上海这边的情况,东北那边也没有注意。日本人发动淞沪战争说不定就是要转移世界对东北的关注。”

    “这样看来也不知道东北什么时候才能收复了。”胡振华有些无奈的看向远处。

    几个人留守在上海期间也频繁和家里通消息,以安抚几个人的父母担心的心情。

    四月上旬的时候,申报特别刊登头版头条“马占山率部反正,重新抗日。”

    几个人拿到报纸的时候特别激动,胡振华激动的搭着顾裕华的肩膀,“我就知道马占山将军不会投降日本人的!”

    顾裕华和江婉婷展开报纸仔细看起来,报纸上写着马占山率部反正的具体信息。

    “3月末,马占山将军抓住国联调查团欲到东北的时机,一面调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一面秘密布置军事行动。4月1日,他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通电反正,再举抗日旗帜。他随即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

    “太好了!马占山将军好样的!”胡振华很是激动。

    因为马占山将军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对日本人的抵抗让胡振华将他奉为自己的榜样。

    “马占山将军果然是民族英雄啊。”顾裕华也感叹道。

    江婉婷喜悦过一会之后脸上很快闪过一丝失望。

    顾裕华察觉到这个变化,关心的询问她,“婉婷,怎么了,你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

    “我突然就想到胡叔叔说的,4月7日的时候,国民政府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议决“救灾、绥靖、御侮”方针。”

    听到这个,顾裕华和胡振华瞬间收起喜悦之情。

    尽管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在上海拼死抵抗日本侵略者,但从所谓“国难会议”的决议上来看,国民政府还是坚持推行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

    “不过,我是真没想到会坚持什么绥靖。 ”顾裕华有些愤怒。自己的手到现在还在吊着呢,完全是为了上海的胜利。

    没想到国民政府明明能够看到中国人的抵抗决心,还是坚持什么“绥靖”,这可把顾裕华气死了。

    “没办法,关注着这个谈判结果吧。”胡振华有些无奈的安慰顾裕华。

    四月中旬时候,江婉婷一脸神秘的给几个人带来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会有那么神秘,咱们得偷偷说。”胡振华对几个人聚在一起偷偷说有些不理解。

    “我得到一条消息,4月15日的时候南方的共产党的领导人发表直接对日作战宣言。”

    “然后4月20日的时候,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陕甘边游击的工作及创造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进一步推动了照金地区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顾裕华认真的听着江婉婷说的话,但逐渐就觉察到奇怪的感觉。

    “到底是哪里怪怪的呢?”顾裕华在心里有些疑惑。

    江婉婷说完之后,胡振华随口提了一句,“江婉婷,你知道的关于共产党的消息还挺多的嘛。”

    就是这样一句话瞬间提醒了顾裕华,顾裕华立刻坐直,看向江婉婷。

    胡振华感觉到顾裕华的变化立刻噤了声。

    顾裕华认真的问道,“婉婷,你跟我们说,你是不是共产党员?”

    胡振华心中一震,不可思议的看向江婉婷。眼神不断的在两个人之间变换。

    这样的消息对自己来说有一些重磅,胡振华现在就想立刻得到答案。

    相比之下,江婉婷倒是表现的十分冷静,依然是坐在椅子上稳如泰山。

    “为什么你会这么问呢?”她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

    “我感觉到你的特殊。首先,从九一八事变之后,你能够获得很多关于共产党的消息。有的连小胡和胡伯伯都不知道。”

    “其次,你的言语上也有很经典的特征,经常说什么人民,这就像是共产党才能想到的。”

    “最后,你这段时间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我们第一次来上海时你的反应,让我觉得你是共产党员。”

    听完顾裕华的话,胡振华更加不可置信起来。

    “江婉婷,你真是共产党员?”

    江婉婷笑了起来,“你说的很好,但是,我不是。”

    这出乎顾裕华的意料,看着顾裕华质疑的样子,江婉婷才解释起来。

    “首先,我回答一下你第一个问题。”

    “能够获得很多关于共产党的消息是因为我认识了一名共产党员。没错,我们学校里面就有。”

    “其次就是第二个问题,言语上会这样是受了他们的影响,加上我看了一本巨著——《共产党宣言》。”

    “最后一个问题,第一次来上海是那样的反应,那是我瞬间反应,和有没有受过训练没有关系。”

    几个问题都被回答,顾裕华点了点头。

    “你是说我们学校内有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

    “没错,裕华,你和小胡去过根据地,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你应该对共产党员有很深刻的认识。”

    顾裕华点了点头,胡振华也在一旁接话,“是!根据地的人真的很好,让我到现在都铭记于心呢。”

    “也不知道鄢奶奶和乡亲们都怎么样了。”顾裕华也对着胡振华说道。

    “经过那么多事情,我才真正发现,当今的中国,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江婉婷十分振奋,“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广大劳苦大众的支持,将来的中国一定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像苏联那样吗?”顾裕华反问。

    “我相信,以后的中国会像苏联一样,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4月29日,虹口公园爆炸案发生。这是由国民政府和流亡中国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共同策划实施的暗杀一二八事变中进攻上海之日本军政要员的行动。

    白川义则身中204块弹片,至5月26日抢救无效死亡。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均被炸断一腿;亦有其他多名日本军官、士兵伤亡。

    这几乎是日本自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和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人员损失最为惨烈的一次。

    事件发生以后,世界震惊。这也体现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不得人心,以及被压迫的人民勇于反抗的历史证明。

    尽管尹奉吉于1932年12月30日在日本金泽郊外被杀害,时年25岁。

    虽然被捕期间日军宪兵对尹施以酷刑,但尹奉吉一口咬定投弹之事由他一人承担。

    被压迫地区的民族和人民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被侵略就会有反抗,正义是永远不会湮灭的!

    4月30日,国联调查团通过中日停战议案。

    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自5月6日起,日军主力部队向连接狮子林—杨行—大场—真如之线以东地区撤退。

    5月9日中午止,日军撤出嘉定、南翔、浏河等地。

    至5月10日中午,第三批日军撤出罗店。第四批,从狮子林—杨行—大场—真如之线全部撤退。

    5月12日中国首都保安队接管闸北,19日接管江湾,23日接管真如,24日京沪铁路恢复全线通车,同日接管吴淞炮台

    5月31日,日军除海军陆战队及宪兵共2500人以外,全部撤离上海。中国调北平保安队1000人由瑞士教练统带赴上海维持治安,另派国军第二军精锐步兵2营驻淞沪警备司令部所在地龙华。

    至6月17日,淞沪铁路以东、沙泾港以西、公共租界以北,虹口方面越界筑路周围地域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全部撤入越界筑路地域以内。

    至此,除《停战协定》所允许日军暂驻的丁区(闸北日本坟山)内的警察权尚未恢复外,所有日军退出地区,完全恢复上海市政府的行政区与警察权。

    至7月17日,日军最后撤离丁区,由中国方面派保安队予以接收。至此,日军全部撤出公共租界和虹口越界筑路以外之地区,全面恢复“一二八事变”前之原状。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日军约出动了9万人。中国军队则不足5万人,主要是两支部队,蒋光鼐,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张治中)。

    据中方战报,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一共毙伤日军10254人。而据日方资料,在侵略上海的战争中合计伤亡3091人:其中日军陆军战死620名,负伤1622名;海军战死149名,负伤700名。

    据中方战报,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合计总伤亡14104名(阵亡4274名、受伤9830名)。其中十九路军伤亡官兵8792名;第五军伤亡官兵5312人。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民被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死亡6080余人,受伤2000余人,失踪10400人,共计损失了16亿元的财产。

    战争一开始,日军就出动飞机,有目的地对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等文化部门施以滥炸,使中国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全部被烧毁,东方图书馆所收藏的数百万卷书籍资料,包括“涵芬楼”所藏的10多万册宋版、元版珍贵古籍图书和清乾隆年间缮写的四库全书,先遭炮火焚烧,后又被日军劫掠。

    据当时新闻报道,日军以卡车抢运烧剩的书籍达7天之久。这是日军企图毁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证明!

    在中国十四年抗战中,一·二八淞沪抗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它是十四年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四年抗战的重要起点之一。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团结一致、不畏强暴、敢于牺牲、追求正义的精神,不仅激发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意志和决心。

    它是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军队第一次与日军的全面对抗和较量,也是局部抗战阶段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的一次战役。它遏制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全面抗战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东北如入无人之境。由此,日本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竟扬言“三小时占领闸北”“十二小时搞定上海”,气焰甚为嚣张。

    但是,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将士发扬御侮卫国的爱国精神,抱定“不抵抗无以为人,不抵抗无以救国”的决心,气吞倭寇,血溅沪野,造成日军伤亡过万。这一战局的出现,让不可一世的日军在国际上的所谓声誉一落千丈,不得不最终接受国际调停。

    一·二八淞沪抗战使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第一次高潮得到空前体现。共赴国难、抗日图存的凝聚力转化为同仇敌忾、奋勇抵抗的战斗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自信得到增强。

    中国军人的英勇抵抗,与九一八事变后的溃败逃跑,气象截然不同,使得全国上下弥漫的亡国灭种低落情绪一扫而光。使得十四年抗战开始赢得国际关注和支持,改变了国际人士对中国抗战形势的认知,有力推动了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一·二八淞沪抗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第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侵略的精神。在民众抗战热情的鼓舞和推动下,国民党内一批要员冯玉祥、孙科、吴铁城、李宗仁、陈铭枢等以通电、讲话等形式催促国民党政府支援19路军,也坚定了中国守军的抗日信心;就连阎锡山也赠送了急需的重迫击炮数门,炮弹600发,被守军视为贵物。

    中国守军能够支持月余,与全国民众的坚决支持是分不开的。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曾感动地说:“淞沪之役,我军得民众莫大之帮助,近者箪食壶浆,远者输财捐助,慰劳奖饰,永不敢忘。此同仇敌忾之心,使吾人感奋欲涕。”

    这是一段光辉的历史,这是一段中华民族抵抗外地的斗争史。哪怕百年以后,中国人都将会铭记这一段历史,牢记十九路军在上海与日本的伟大抗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