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各方寻栖身之所
袁绍听到陈佑禹来见他,稍微有些惊讶,心里又有些许期待,于是赶紧接见。
陈佑禹再次见到这位东汉末年有名的顶级官二代,心想:这真是一位典型的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高手”啊。不过嘴上还是礼貌地问好。
袁绍看着眼前这位年龄虽小,但是不断创造奇迹的主,也没托大。说道:“恭喜陈将军立下旷世奇功,斩杀董卓为百姓除害。只是不知将军找我何事?”
陈佑禹也直接说出目的:“袁将军,不要给下官戴高帽子了,下官现在无处可归,还请将军帮忙一二。”
袁绍一听,大概猜到什么,内心忍不住喜悦万分,表面还是不动声色地问:“陈将军隶属陈留郡太守张大人麾下,现在又立下奇功,怎么会无处可归?”
陈佑禹露出惆怅的表情,说:“在我将要进攻洛阳城之时,张大人曾派人让我回酸枣会师,我又提议由我率军直接回陈留郡。但是军情紧急,机不可失。于是无奈之下,只好违抗军令,率军直取洛阳!此番与张大人定然心生间隙,我自然无法继续在他麾下任职。”
袁绍听出陈佑禹的言外之意,只是他又已经派人劝说过张邈接纳陈佑禹,如果他将陈佑禹收于帐下,只怕是对张邈不好交代。
陈佑禹看出袁绍在犹豫,心想:唉,这位占领巨大优势的诸侯,如果不是因为性格有这些缺陷,定能统一北方,甚至拿下神州大地。其实陈佑禹在来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有盘算。于是向袁绍献策:“素闻袁将军和张太守交好,如果我投至将军麾下,必定会引来不必要的猜忌。如今兖州的泰山郡原太守张举已成流寇,不知袁将军可否设法举荐我任职泰山郡太守一职。这份恩情我定永世铭记,只要将军不弃我,有何差遣尽管吩咐,我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袁绍听完陈佑禹的建议,觉得妙啊!举荐陈佑禹当泰山郡太守,这样不在他麾下,不会落人口舌,但还是能控制陈佑禹。再说,以陈佑禹的能力要是以后有机会当兖州牧,那自己不就控制冀、兖二州了?最差的情况,就算陈佑禹不升迁发展,也不是真心依附,那有这人情在也不会和自己为敌,总比落入其他诸侯手中来得强。而且他在陈佑禹阳人一战之后,就一直想拉拢陈佑禹,只是没有机会。后面听说陈佑禹斩杀董卓,帮自己报了族仇,也想找机会报答一番,所以对陈佑禹的建议非常赞同。
其实,陈佑禹内心何尝没有想法?之所以选择暂时依附袁绍并让他举荐自己当泰山郡太守,而不选其他诸侯和地方,理由有三:一,泰山郡地处青州、兖州、徐州三州交界,现阶段管理松散,贼寇繁多,就像三不管地带。没太多诸侯愿意去讨伐。二,泰山郡距离他的平安小区不远,往后要发展更加方便。三,袁绍往后和曹操会有一场大战,这样陈佑禹较容易脱离控制。当然,如果袁绍没有不仁,那自己也不会不义。
于是,两个人的合作,便正式开始。袁绍也表奏朝廷,同时通知兖州牧刘岱,举荐陈佑禹当泰山郡太守。陈佑禹也开始有了自己第一个合法的地盘,等流程办妥后,就率军前往泰山郡走马上任。
与此同时,董卓原先的阵营也开始发生洗牌。当日阻挡刘备支援陈佑禹,被孙坚破坏的将领郭汜,在带领着属下流亡期间,听说了洛阳城被破,董卓也被陈佑禹斩杀!觉得机会来了,便率军前往长安。
途中郭汜碰到以前的士卒,赶紧令人上前询问现在董卓旧部的情况。那士卒带领着郭汜去见自己的将军,原来是李傕。郭祀看着昔日的同僚,赶紧打听如今情况。
李傕说道:“相国大人被杀,吕布带领残部进驻长安,原先相国大人的旧部,愿意投靠他的留下,不愿意的被驱逐!我等就是不愿意效忠吕布,因此流亡在外,正想看哪路诸侯可投靠。”
郭汜一听,这吕布竟如此猖狂?于是和李傕说:“李将军,我这一路集合一些散兵游勇,加上之前的兵马,约有近万之数,你我二人联手可有和吕布一战之力?”
李傕大喜,连忙说:“如此也有胜算,与其像丧家之犬一样在外寻找新主,不如你我联手,攻入长安挟持天子,自立为王!”两人一拍即合,于是率领着部队往长安而去。
而吕布这边,当日和陈佑禹他们分开后,便回到长安接管董卓旧部。这个时候任职司徒的王允觉得吕布尚未成气候,心性未定,如果拉拢并加以引导,会是一个可用之人,可让吕布为朝廷效力。因此吕布名正言顺地子承父业,又有王允在政治上为自己站台,于是迅速吞并董卓的大部分旧部,不愿意的,要么是被他所杀,要么像李傕一样被驱逐。
数日之后,郭汜和李傕兵临城下,他们这几天不断汇集其他董卓原来的兵马,现在两人的部队加起来居然有两万多!他们不断地在城外叫嚣,说吕布没有救下董卓,要为董卓报仇!并不断地辱骂吕布,让吕布出来受死!
城墙上,吕布看着城下黑压压的一群人,非常气愤,便要率军出战。王允知道后,赶紧过来拦住吕布:“吕将军,不可啊!他们如今兵马数量不容小觑,我们长安朝廷尚未恢复,如果选择硬战到底,我们也会大伤元气,容易让其他人趁虚而入啊!”
吕布觉得有些道理,而且他这权力才刚到手不久,如果兵马打光了,那他还怎么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问王允有何计策。
王允说:“我们可派人与他们谈判,给他们提供驻军之所,再授予官位。他们有栖身之所,又有奉可拿,短时间不会造反。吕将军可趁这段时间壮大自身,争取吞并郭汜和李傕。”
吕布看着眼前形势,也只能答应。于是,他们双方便进行谈判,郭汜和李傕他们的军队在外流亡,已是相当疲惫,也不想再战。最终达成和解,一起驻军长安,只是郭汜和李傕未能参议国家大事。
咱们再来看陈佑禹这边,他走马上任也遇到点小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