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王匡出征
陈佑禹率军到了梁县后,徐荣的部将们看到悬挂在最前方,徐荣的首级!得知主将被斩,此时他们是刚刚打完仗的疲惫之躯,又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子大多数士卒无心应战。很快,一部分被拿下,一部分逃回洛阳向董卓汇报去了。
而被拿下的那批俘虏,陈佑禹交给自己的将士们审判,如果有杀过普通百姓的,直接斩了!想卸甲归田的,发放足够的粮食让他离去。而最后有近两千人,愿意加入陈佑禹。陈佑禹则是用前世的洗脑功夫,亲自对这批将士进行“思想改造”。并且此役,陈佑禹缴获了大量战马和重甲,足够他打造出一支3000人的骑兵!
陈佑禹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且他若继续进攻,是孤军奋战,不可取。于是便暂时驻兵梁县,秣兵厉马。同时等待孙坚重整队伍,一起作战。
董卓一听这个消息,勃然大怒!怒气无处发泄,这可苦了行宫里的宫女,董卓行完禽兽之事后,更是杀几个对他稍作反抗的宫女泄愤!残暴至极!但是众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随后,董卓马上召集部下将领和谋士,商议对策。
主位上,董卓一脸凶相,问道:“你们就没有一个能够想到办法反击一下的吗?徐荣兵败,梁县被占!后面如果南面的诸侯挥师北上,我们怎么应对?”
此时在董卓麾下担任谋士的贾诩献计:“相国大人,现在南方的诸侯盟军正处于士气高涨时期,不宜进攻。但是他们经过此战,想必也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不会来犯。而酸枣的诸侯,又不思进取,无人出兵,对我们影响不大。河内的诸侯驻军,从起兵以后也尚未出征。南方的胜利,定会让他们急功近利,我们可以派一支疑兵,诱他们率军出击,再让一支精锐渡河在后方突袭。腹背受敌下定可大获全胜!”
董卓觉得有理,目前如果从南方进攻,怕袁术会乘胜出征。酸枣的诸侯们虽然一直按兵不动,但也人数众多。确实只有河内的方向可以突破!于是便决定按照贾诩计谋去安排。
与此同时,诸侯盟军里也炸开了锅!鲁阳袁术的军队,开始担心陈佑禹抢占功劳。而酸枣的诸侯们,有后悔没和陈佑禹一起出征的,有准备计划出军的,还有包括张邈在内的,同样担心陈佑禹功劳和势力过大。
而河内的诸侯们,则是想着怎么打响自己的第一枪!目前仅剩他们未有交锋,希望打出一次漂亮的大胜仗!于是开始寻找机会。
袁绍也召来和他一起驻军的河内太守王匡商议对策。
袁绍提出建议:“今董卓军遭遇败仗,大将徐荣更是战死于梁东之战,我们此时应该趁虚而入,直取洛阳!”
王匡正在沉思时,已加入袁绍麾下的曹操率先道:“袁将军,我认为此时时机尚未成熟。董卓军虽然梁县将败,但是未伤及根本,我觉得,可以联系酸枣众诸侯一同发兵,董卓自然应接不暇,此时再让张邈麾下陈佑禹将军和鲁阳袁术共同发兵直取长安!董卓首尾不能相顾,如放弃洛阳回攻长安,我们便一路追击,这样定能大破董卓!”
袁绍听完,犹豫起来。因为他觉得,如果这样,功劳有可能会被张邈和袁术抢去,一时间不知如何定夺。
王匡听完两人对话,心想现在董卓应该士气低落才对,正是抢占功劳、壮大自己的好时机!自己为什么不率军出征?于是心一横,说道:“我愿先率军攻打董贼!”
曹操一听,大概猜出了王匡心里所想,赶紧说道:“王太守不可!这样太过冒险了,孤军奋战,怕遭董贼算计!”
袁绍倒是没说话,觉得有人先去试探,有何不可?
怎料王匡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不再和两人商量,道:“此事不必再议,就这么定了。盟主只须等我凯旋归来便可。”说完便转身告辞,准备出征去了。
看着王匡离开,曹操无奈地摇摇头,心想:这诸侯盟军,各怀心思,恐怕真的是难以成功讨伐董卓啊……但是又不忍看到王匡真的出问题,于是和袁绍讲:“袁将军,王匡不听劝阻,我率领部将们,为他接应吧。”
袁绍想了想,也同意曹操的做法。
王匡回去之后,便调兵遣将,行军至河阳津的河边,准备渡河攻打董卓!
董卓听到探子们汇报王匡出征与行军路线,立即大喜,心想:我还没设法引你们出兵,就自己来了!准备先破了王匡这方人马,以涨士气!于是亲率五万人马,也赶往河的另一边。
河阳津战伇,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