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崂山道士
王生和道士代表了什么?道士活该被骂?在蒲松龄的短篇著作中《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很让人捧腹大笑的故事。蒲松龄也在自己的文章末尾提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为何说这篇故事让人大笑呢?我点觉得笑点是在故事的最后结局:王生回到了家,和自己老婆吹牛,说自己遇到神仙了!能够穿墙。妻子不信,认为他胡说八道。于是那王生便向着墙撞了过去,结果撞了个满天星,妻子将他扶了起来,却见他额头上撞出了一个巨卵一般大的包,于是妻子便嘲笑了他。其实在这篇看似很搞笑的故事背后,实际上却蕴藏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问题。在讲述观点之前,我们先来大体了解一下本篇故事的内容吧!
话说县里有个王书生,在家里排行老七,是官员的孩子,他从小喜欢道术。听说崂山上仙人很多,就背上行李,前去寻仙访道了。到了山顶,他就看见了一处环境极为幽静的道观,一个白发道士正在蒲团之上,外表看上去是仙风道骨。他便上前请道士收他为徒弟。道士却说他娇气懒惰惯了不能吃苦,王生坚定地说自己说他能吃苦。道士没再说什么,王生就留在道馆中。翌日凌晨,道士便吩咐王生去砍柴,王生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可过了一个月,王生的手脚都磨出了厚厚得老茧,他忍受不了这样的苦楚,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个月,道士还是让他继续砍柴,并没有传授一点道术,于是王生忍不住了便向那道士请辞,还说了一些埋怨道士不传他道术的话。于是,那道士便教授了他穿墙术,王生默念着秘诀咬紧牙关便朝着南墙撞了过去,果然那墙邢如虚物,王生大喜,而道士嘱咐他说:“回去之后要洁身自爱,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了”。王生便高兴地回家了。到家后王生便吹牛说自己遇到神仙了,学到了穿墙之术,妻子不相信,于是他便朝着南墙撞了去,却撞了个满天星,额头上撞出了大如巨卵的包,妻子便开始讥笑他。王生又惭愧又气愤,骂老道士没安好心。仗势欺人。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说完故事我们再来说文中涉及的观点问题吧!
王生呢?他的家境殷实,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这王生乃是官员得孩子,那么家境必是殷实的,而且在家里排行老七,我们知道越小的孩子父母越疼爱。那么他在家里娇生惯养这一点也成立的。
王生并非纨绔子弟,他心里有高尚的追求。虽然他家境殷实、娇生惯养,但却喜欢道术,于是便背着行李上山寻仙去了。从这里看来,这王生与那些整日拈花惹草的纨绔子弟不同。道教本就是国教,他能有如此高尚的追求,说明他这个人并不是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
王生并不能吃苦,不能始终。王生入门时,曾坚定地说过自己能吃苦。不过通过一个月的砍柴,王生手生重茧,他却打了退堂鼓,他受不了这苦想回家啦!这就说明了那王生虽有寻仙访道之志向,却是一个娇生惯养、不能始终、不能吃苦的富家公子!
再者,王生是个直言不讳、敢说敢做地人。王生本来是学道术的,可一连砍了两个月的柴,道士一点道术都没传授。这是如果让我们碰上,我想绝大多数朋友会认为这是道士的考验,都不敢抱怨那道士。可王生却害怕,他直言不讳,敢将心里的不平说出来,算是对世俗束缚的挑战。这其实也是蒲松龄对当时社会底层百姓“敢怒不敢言”的批露和有力地回击。这也正是《聊斋志异》整本书的意义所在。
王生为人浮夸、爱显摆,心术不正。刚回到家,这王生便开始对妻子吹起牛来,说遇见神仙啦!而且还给妻子演示了一番,最终以失败告终。这里能看出王生心态不成熟,浮夸爱嘚瑟,可这样的人最终下场都不好,比如说王生头上撞了一个大包。还有一点,为啥说他心术不正呢?那神仙会千般法术,为何王生偏偏选了“穿墙之术”呢?这要是能穿墙了,还有什么歹毒的事不能呢?比如偷盗、祸害民女等等。这是无所不能的法术呀!他王生偏偏选择了这个法术,你说他心术正不正?所以说,蒲松龄笔下的这个王生,代表了当时官家的富贵子弟。他们的共性是:有钱、娇生惯养、不能吃苦、为人浮夸、爱显摆,还有得就是心术不正和敢说话。以上几点并非当时老百姓能为之。故事结尾王生感觉自己上了当,便破口大骂老道士没安好心。
那么道士又代表了什么呢?道士到底该不该骂呢?
这个道士并不是凡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代表。这道士与王生只是一面之缘,却一眼看出他“恐娇惰不能作苦”,说明这个道士绝非凡人。蒲松龄的目的或许是在架设一个凌驾于普通百姓之上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和阶级。
道士代表着强权,只知淫乐,夜夜笙歌。这道士剪了张纸,贴在墙上,在众人请求下他只用了一根筷子便将月中的嫦娥招了来,还命嫦娥给众人跳舞、唱歌!这《西游记》咱们都看过,嫦娥何许人也?那可是天上的仙女啊!却也被这强权的道士呼来喝去,由此可见,蒲松龄如此写或许是在影射当时封建社会官僚阶级人神不惧黑暗强权。
道士不近人情、教条刻板体现在:“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整整两个月的磨炼,道士考验他也好,为难他也罢,这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太过教条了吧!一个官家子弟,心中充满了对道教的信奉,如今能够安心砍柴两个月,我觉得这王生做的还可以,起码应该传授他一些小法术、小伎俩,这也对他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吧!就像清代时期严格的科考制度一样,蒲松龄饱受科考制度之苦,只在71岁时才补了个贡生而已。他如此写,无疑是对当时墨守成规、严格苛刻的科举制度的不满与批判!还有一点就是:连官家子弟谋事如此艰难那底层普通百姓做事更是难上加难了。
道士的不明察秋毫、随意戏弄他人体现在:倘若王生利用“穿墙之术”干了坏事,你这道士撤了法术,别说他撞出一个包,就是满头是包,想必读者们也会喊王生活该!道士干的漂亮。而事实上,那王生虽然心术不正。回到家也是表演给妻子看,他并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啊!道士却暗自撤了王生的法术,让他撞了一个大包,这黑暗的强权阶级也透露不把人命当回事!所以说,蒲松龄笔下的这个道士也代表了至高无上得黑暗强权,这个阶级的特点是:教条刻板、夜夜笙歌、不明察秋毫、视人命如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