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狼汗的威胁
塞北,云中城外。
一阵阵马蹄从远处传来。
随着大军的奔袭,城墙连同大地一同在摇晃,仿佛根本承载不住这样的力量。
云中守将在左右的掩护下登上城头,入目所见清一色是狼国骑兵。
他们穿着兽皮制成的甲胄,手中的兵器大多是弓,能配备铁刀的也不多,许多骑兵带的还是木制盾牌。
反观大唐一方,士卒身上的甲胄,还有手里的锐器,皆以铁器打造,可谓装备精良。
饶是如此。
云中守将面对城外的狼国骑兵,也不敢轻易下令出击。
他不久前才贯彻了朝廷坚壁清野的方针,将城外的百姓连同屋舍一同迁走,以免便宜了狼国大军。
可大唐与狼国的国境太长。
云中扼守南下要道,守军与补给相对充足,可以等待朝廷大军。
但东西两面的朔州、蔚州孤掌难鸣,遭受狼国摧残最甚。
只是他得到的消息,这个冬天狼国骑兵就已经攻破了至少五座城池,劫掠了不少粮食和人口。
今日这群狼骑袭来,目的尚不明确。
正在这时,城下忽然涌来一支精锐的狼骑。
他们身上穿着制式统一的甲胄,战马较之寻常骑兵也多了几分神俊。
以云中守将对狼国的了解,这应该是狼国某位大人物的亲兵。
不多时,一匹赤红鬓毛的汗血宝马,马上的鞍鞯绣着金丝银线,显得尊贵十足。
而骑在马背上的,则是一位身材魁梧,额头处有着一道“十”字伤疤的汉子。
他给人的感觉并不像人,而像是一头充满侵略性的孤狼。
面上的十字疤痕,犹如勇士的勋章。
云中守将认出了来者,脸色剧变:“你是……兀骨罗!!”
可以说,兀骨罗是当今狼国几位大将之中,名声最显赫的几位。
据传,狼国大汗甚至有意给兀骨罗册封王号,将他列入狼国王族一脉之中。
正是因此,兀骨罗这些年极少出没在大唐的边境,他一直负责对西域方面的劫掠,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塞北的凶名。
这次兀骨罗再度现身,立刻引起了云中守将的警惕。
“唐国小儿,本将听闻卫烬那老东西死了,你唐国再无统兵之人。今日过来,是替我家大汗带一句话。”
“大汗给唐皇三日,你唐军若不主动撤出云、朔、代、蔚四州,将其交由我苍狼统辖。来年开春,我苍狼儿郎定当南下,一路杀进长安,亲自擒拿唐皇。”
云中守将如何受得了这般羞辱,当即破口大骂。
“一群不开化的鞑子,安敢侮辱我朝圣皇!你若敢来,我云州上下便是流干最后一滴血,也定要将你斩杀于此。”
兀骨罗面对这等谩骂,神情并无波澜。
他看向左右的亲卫,轻笑道:“走了,带上唐国的粮食和女人,回去向大汗复命去!”
听到这话,亲卫们亦是狂笑不止。
“大人说的是,这唐国自诩天朝上邦,还不是任由吾等宰割?真是窝囊……哈哈哈!”
这群骑兵说笑着向后退走。
城头上的大唐守军望着这群傲慢的狼骑,一个个不由攥紧了拳头。
有人更是当场请命,要出去与他们拼个死活。
但这全部被云中守将给拦下。
云中守将同样是卫烬昔日的部将,他看到兀骨罗今日再次出现,知道这是狼国确定了卫烬的死讯,所以才这般大张旗鼓的前来耀武扬威。
作为一城的守将,他要对城内的百姓还有麾下的士卒负责,不能让他们白白去送死。
“你们去把军使喊来,将今日的消息传回长安。另外,再以本将个人的名义,送一封书信到宁王府去。”
“大人,信中要交代什么。”
“告诉宁王,兀骨罗回来了。”
……
当天下午,便有军使从云中出发,一路向着长安赶去。
这一路马蹄不停。
第二日,军情就赶在早朝的时候送到了宫中。
同时,宁王也收到了这封来自前线的信。
他看着信上“兀骨罗”三个大字,脸上的表情一瞬间从风轻云淡,变得杀意凛然!
多年养气的成果,一朝散尽。
一股雄浑的气势从宁王周身腾起,沿着屋子往外涌去,凭空掀起一阵大风,吹得院中的老树哗哗作响。
那柄已经作为装饰许久,都不曾出鞘的宁王宝剑,锃亮闪出剑芒。
这里的动静自是立刻引起了王府内其他几人的注意。
李四叔率先赶到,正好看见被吹到门外的信笺,待看清上面的文字之后,总算知道为何宁王会破功了。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随后,冯二叔,郑三叔,应五叔,青婆与麻婆也纷纷赶来。
李四叔让青婆去请宁王妃过来,他则先一步进屋去。
此刻的宁王,全然没有了平日的淡定从容。
金冠脱落,白发飞扬,宛如蓬草一样挂在肩上。
他的表情狰狞,状若疯魔。
李四叔上前将他的长剑重新收入鞘中,缓缓道。
“你我都不是年轻人了,经不住这样大喜大悲的折腾。要替小堂弟的复仇我理解,但你的身体若是出岔子,谁替他报仇?谁去杀了兀骨罗?”
兴许是这话起到了作用,宁王转头看向李四叔,深吸了一口气,重新又坐了回去。
不一会儿,宁王妃也忧心忡忡过来。
她看着模样狼狈的老伴,很是心疼,三两步向前抱住了宁王。
一言未发,却胜过万千言语。
……
狼国威胁大唐之事,打从早朝结束就传开了。
长安城内的百姓群情激愤。
一向不屑于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太子,这次回到东宫也罕见砸了瓶子,怒骂了一句“鞑子”。
李遇透过太子妃这里的人,也知道了事情的缘由。
相较于狼汗的威胁,他更加在意“兀骨罗”,此人与他们宁王一脉的仇怨,用不死不休来形容都不为过。
想来,这个消息对师尊的影响不小。
李遇没有任何犹豫,走到寝殿前,正准备进去请示。
这时,一位穿着素绿裙衣的女子走了出来。
她正是太子妃的贴身大丫鬟,本名青画。
青画朝着李遇微微屈身,开口道:“太子妃说了,宁王的事情从急,立千牛自便就好。”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