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相亲和自我效能感危机
《机械笔记》第34页:
5月24日。
今天是枝枝生日。不知道下午会不会有视频发布。
昨晚做了个梦,明明刚醒的时候记得很清楚,现在却记不清了。大概故事是我去相亲。相到了两位女生,其中一个是我很久没联系的小学同学,我连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另一个也有现实中的身份,我却记不清了。我小学同学拼命给我塞千层蛋糕,另一个拼命给我塞另一种食物,也是一份一份的,我也忘记了。我吃得太撑了,只好逃跑,在她们的追杀中醒过来。
我觉得,这个梦可能是因为昨天阿韦说了太多爱情故事。让我的潜意识悲观地认为自己只能通过相亲找对象了。但是又期待相亲也能遇上熟人。高中数学老师倪老师的老婆就是相亲遇到小学同学,据他本人说,当时非常惊喜,交往没多久就结婚了,那时候我读高一。我刚毕业,就听说他离婚的消息。可见闪婚不可取,而小学同学等熟人身份只会提供一种缘分注定的幻觉,增加闪婚的冲动罢了。
不知道以前我有没有说过。我每天花了大量的时间打游戏,是因为我的生活不能给我提供成就感。我只能通过在游戏里的不断胜利来获得成就感,也维持我的自我效能感。正因为如此,昨天和前天,我打游戏一直输,让我不高兴了好久,准备退游。
当前,有人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整天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沉湎这些奶头乐。并认为当前青年一代废了。我觉得这可能是有结构性原因的。首先,我觉得马斯洛说的是有道理的。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待在家里,饭有的吃,又没钱出门找点花钱的乐子,那么他们不打游戏能干什么。而这种年轻人待在家里没事干的处境是有些结构性因素的。出去工作的年轻人也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危机。首先,年轻人在工作单位中一般属于底层。而复杂的科层制又不能让人直接地参与完整的生产过程,成就感因而很低。
另一类年轻人需求得不到满足,满足需求的办法就是抽叶子。这两种年轻人都是些发展比较好的国家的没事找事的年轻人。如果人还在考虑温饱问题,就不会打游戏或者抽叶子了。我昨晚想到这个逻辑的时候,觉得或许可以用来解释社会运动,从而形成一个生产力-需求层次-社会运动的框架。但是我一不太了解社会运动研究的进展,担心我这个想法没什么新颖的;二又觉得解释力也不太行,感觉去掉需求层次还更好解释些。我还得琢磨琢磨这个思路,首先是要去看看这方面的论文。
社会运动一直都是我不太关心的领域,因为这些运动的主题我比较无感,让我觉得这些人都是吃太饱撑的。其实社会运动可能也是挺有意思的。
之前和火花哥也有聊到,市面上好玩的联机游戏太少了,而联机手游就更少了。很难找到大家都愿意玩的游戏。火花哥又不愿意玩垃圾游戏委屈自己。
看了看淘宝,平板修了快一个月,终于修好要寄回来了。也不知道这个店家平时都在干什么,效率确实有些低了。可能平板在手,我打游戏会厉害些吧。